模拟工厂在应用型大学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以嘉兴学院为例

2024-03-29 03:10李满宇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厂应用型服装

李满宇,李 燕,李 端,林 彬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应用型大学的职责使命是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力支撑。应用型本科强调本科教育的“应用”定位,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路径之一在于重视高校的实践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各地高校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完善教学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培养具有全面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本文利用模拟工厂的教学模式,对应用型大学服装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总结其实践经验,以期为应用型高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1 实施模拟工厂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1.1 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服装行业是我国民生支柱产业之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装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及相关服装专业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国有300多所高校开设有服装相关专业,根据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服装专业近年来成为撤销数目最多的专业之一(如表1所示)[2]。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非是服装产业没落或发展前景不好,对人才的需求减少,而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服装人才与新时代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导致服装企业求贤若渴却无人可用的局面出现[3]。因此对服装专业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表1 2018-2022年服装本科专业全国撤销数目统计表

1.2 模拟工厂的含义

当前,我国服装产业已经迈向新阶段,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产业链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粗放型模式向多元化集约型模式转型。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也带来了对现代服装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变化。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区域的经济发展,满足现代服装产业链的需要[4]。

所谓“模拟工厂”,并非是新建一家工厂,而是在学校现有教学的基础上模拟工厂环境,进行贴近真实工厂生产的实训内容设计。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引入规范的生产流程、岗位标准、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指引学生学习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任务教学法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效。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工厂的操作规范、质量要求和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

2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当前应用型大学开展实践教学的主流,很多高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以我校(嘉兴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环节为例,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只需要完成规定时间的实习工作(4周),并按时上交实习作业,至于实习内容是否跟专业相关,实习有没有收获,学校和教师一般都不太过问。当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实习都是自发行为,实习工作内容由企业安排,学校和教师也无法深入学生实习的单位,给予监督和专业的指导。因此,教师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并不了解,对前面实践课程教学的反哺作用微乎其微。

此外,部分课程(如服装生产管理)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实际的服装生产流水线。这一教学安排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因为时间有限(一般1个小时左右),难以起到实质作用,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大致感受一下,并不能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2.2 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目前担任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年龄相对较大(基本在50岁以上),在进入高校工作前有过工厂工作的经历,但也基本距今在20年以前,所了解的工厂生产及运营与当前有较大变化。另一种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普遍缺乏工厂实践经验,不了解真实的企业生产和规范等,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

传统的服装工艺等实践教学通常上课的方式是:教师首先演示服装制作的流程,学生再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进行训练时,基本是靠回忆教师演示的内容自己摸索,并没有严格按照服装生产的操作要求进行。同时,学生也没有质量意识,只关注服装的外观形态和生产制作的流程,对于成品尺寸规格和工艺细节不会加以考虑。学生基本不会对制作的服装产品进行检验,更谈不上严格按照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执行。因为缺少质量意识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厂,开始时很难适应及胜任相关工作岗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满足企业需求[6]。

3 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践

3.1 构建服装专业模拟工厂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生产岗位群,分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确定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的课程。在走访雅莹、爵派尔、嘉兴丝绸等本地几家大型服装企业,并深入讨论后,最终选定生产主管、车间主任、车间班组长这一岗位群,并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选出服装生产管理、成衣工艺学、服装项目设计与管理等几门课程作为模拟工厂开展的课程。

在课程结构上,充分考虑选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及相互间的关联,根据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来重新整合和编排课程内容,修改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整个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职业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的,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开展模拟工厂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2 校企融通,共建模拟工厂

为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在课程方案设计中,搭建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互通立交桥。通过本地丰富的服装企业资源,邀请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为课程专家,共同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如进行岗前培训,讲授企业文化、操作规范、职业标准、安全防护等内容(如图1、2、3所示)。既可以弥补本校服装专业教师缺乏工厂实际工作经历的缺陷;又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一线岗位,缩短毕业后进入企业适应的磨合期;同时企业的介入使得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就业可以节省新员工培训成本,帮助企业储备人才,可谓“一举三得”[7]。

图1 车间主任进行岗前培训

图2 企业经理讲解企业文化

图3 工厂师傅现场演示操作规范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学生接到生产任务以后,需要对服装样衣进行分析,制定生产计划,调试好生产设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服装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完工以后,学生还需要做好生产现场物品的清理工作,对使用的缝纫机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填写生产记录。通过这一系列生产流程的实践,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明显得到提升。

此外,考虑到学校场地和设施条件的限制,借助合作服装企业良好的环境及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如图4、5所示),弥补学校在此方面的困境。

图4 学生在企业展厅进行陈列实践

图5 企业导师现场点评学生作业

在进行最终考核时,加入企业导师考核构成,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打分。并且,考核标准由以往单纯考核学生作业或考试成绩调整为多维度考核(加强过程考核,引入职业道德素养考核)。

3.3 教学效果反馈

在运用模拟工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以后,项目组成员明显发现在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改革之前,学生只是完成课程作业,应付考试;改革之后,学生了解了课程内容与企业具体工作的关联,对待课程的态度明显变得认真,会提前为毕业之后的工作做准备。第二,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在企业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及操作规范和标准的讲解后,学生深入理解了原有理论课程中质量管理及成本意识的内容,生产制作服装的流程及成品质量更加规范精细,效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此外,专业教师在全程参与企业导师的授课过程中,自身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生产实况,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的盲区,对后续教学的反哺大有裨益。

4 结语

模拟工厂在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以改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矛盾过大的困境,提升应用型大学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与职业素养,逐步实现高校和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切实有效地满足服装产业对人才不断升级的需求,培育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服装人才。

猜你喜欢
工厂应用型服装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让人心碎的服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