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遵远
1930 年,鄂豫皖根据地赤卫队缴获了国民党军的一架飞机,后被命名为“列宁”号飞机,由此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的多项“第一”。1931 年,鄂豫皖军委在河南新集设立了航空局,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航空局;时任红四军政委的陈昌浩与龙文光驾驶该机从新集起飞,在河南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控制区上空实施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侦察;后来陈昌浩又乘坐该机穿越白区到达皖西根据地视察,成为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运输。该机最著名的行动是1931 年12 月参加了我军历史上的首次空中作战,配合红四方面军攻破了黄安县(今红安县)城。“列宁号”飞机既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也是红军唯一一架参加过作战的飞机。
时任鄂豫皖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的郭述申回忆,1930 年3 月16 日中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罗山县担任警戒的赤卫队员,忽然发现一架国民党军的飞机像醉汉一样盘旋着,然后沿着竹竿河上游的河道由北向南飞行,最终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宣化店西南10 公里陈家河附近的河滩上。
那里是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交界处。罗山县第一区第十乡赤卫队大队长陈国清,在派人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立即带领赤卫队员冲向飞机降落地点,迅速把飞机包围起来,缴获了这架飞机。无可奈何之际,飞行员打开舱口,举着双手走了出来,并不停地喊道:“我是飞行员,请各位父老不要伤害我。”
在询问这个操四川口音的驾驶员时,他说:他叫龙文光,这次飞行是执行空中通信任务的,因大雾迷失方向,汽油耗尽,被迫降落。
中共鄂豫皖特委和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得到缴获一架敌机并生俘驾驶员的报告后,指示罗山县委和驻在罗山的红军:要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保护好飞机,并设法把它运回到根据地中心地区隐蔽起来。
缴获这架飞机的第三天,河西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民团,分三路奔袭保护飞机的赤卫队,妄图抢走这架飞机。罗山县地方武装营营长郑猛子带领30 多人及时赶到,与赤卫队密切配合,击退了反动民团的进攻,并把他们赶回了“老巢”。
3 月19 日,红军和赤卫队员拆下了机翼,与当地群众抬着飞机翅膀,前拉后推,小心翼翼地把机身运到宣化店以东卡房附近隐蔽起来。
1931 年春,在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过的钱钧同志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经过红军领导和钱钧的耐心工作,龙文光决定留下来为红军服务。特区工农民主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不少汽油,鄂豫皖特委和军委决定把飞机装配起来。为了表达对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敬意,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决定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同时,成立了特区工农民主政府航空局,任命龙文光为航空局局长,钱钧为政治委员。航空局设在新集北侧的普济寺院内,并在普济寺院外修建了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飞机场。为便于飞机起飞降落,后来又在湖北黄安与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和安徽皖西的金家寨,修建了两个飞机场。
机身和机翼要从卡房附近经过郭家河运到离箭厂河五里远的任家畈、黄家畈中间平坦的河滩上重新装配,沿途工农民主政府负责组织运送。在龙文光的指点下,陈家河的赤卫队员和红军部队官兵一起,将飞机拆卸为六块进行运输。在到达任家畈前,黄安县紫云区第三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吴行千也参加了组织运送。他从竞相报名参加运送飞机的群众中挑选了一百四五十名身强力壮的群众组成搬运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庞大的机身前面有人用纤绳拉,后面有人推,机身两侧有人扶,喊着劳动号子,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几十里路程,搬运队在沿途群众的支持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飞机机身完好无损地运到了任家畈。
1931 年4 月,在钱钧、龙文光和红军里几个懂得机械的同志共同努力下,飞机在平坦的河滩上又重新组装起来,涂上了灰色油漆,机身上“列宁”两个红色大字和机翼上两颗红星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这样在战火纷飞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
当时,国民党军曾使用飞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狂轰滥炸,给红军和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听说红军也有飞机了,根据地的群众无不欢欣鼓舞,都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任家畈,都想看一看红军自己的飞机。他们像过节似的敲锣打鼓祝贺三天。为了让老年人也能够看到飞机,工农民主政府专门搭了一个看台,请年纪大的人在台上观看。他们兴高采烈地说:“狗崽子有飞机,这回老子也有飞机了,红军的‘飞鸡’也给国民党那些狗崽子们下几个‘蛋’尝尝。”
不久,“列宁号”飞机就从任家畈运到了新集机场。7 月初,红四军政委陈昌浩去英山执行任务,准备搭乘飞机去金家寨。红四军总部也准备派“列宁号”飞机飞往固始、潢川一带进行空中侦察。起飞的那天早晨,密集的人群拥挤在新集机场附近。在隆隆的马达声中,“列宁号”飞机带着银翼上鲜明的红星滑出跑道飞上天空,欢送的群众尽情地挥动双手和草帽,祝贺铁鹰起航。
从新集到金家寨航程100 余公里,十几分钟就飞到目的地上空。由于新修的金家寨机场雨后遍地泥泞,飞机无法降落,“列宁号”飞机只好改变航向,飞往固始。固始县城里的敌军听到飞机的马达声,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飞机,都伫立在街头观望,当他们看到红五星徽记和飞机撒下的传单后,吓得竞相逃命。“列宁号”飞机又继续飞往潢川、光山进行侦察和投撒传单。敌军士兵发现是红军的飞机,都龟缩在掩体里,不敢露头。“列宁号”飞机在敌区上空继续飞行一段时间后,飞返新集机场,安全降落。
9 月8 日傍晚,“列宁号”飞机迎着橙色的晚霞,又从新集机场起飞,远征华中地区敌人的心脏——武汉,进行侦察和示威。飞机飞抵京汉铁路南段和武汉郊区上空,投撒大量传单后安全返航。红军的飞机空临武汉郊区上空,震动了敌巢,敌人发布命令实行灯火管制。反动的《扫荡报》上曾刊登过这样的消息:共军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有关军方,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1931 年11 月7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宣布成立,旋即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县城。国民党军六十九师赵冠英部10000 多人,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固守待援。赵冠英一次又一次地向其上级呼救,要求派飞机空投粮食弹药。红军截获这一情报后,决定来了个“将计就计”:使用“列宁号”飞机进行轰炸,配合红军攻打黄安县城。很快,人们就在“列宁号”机翼下安装了两个弹架,挂上迫击炮弹,将其改装成轰炸机。
轰炸黄安县城的前一天,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领导同志与飞行员一起,到黄安城南高地上观察了敌军阵地,确定了“列宁号”飞机参加作战的方案。第二天拂晓,方面军司令部发出向黄安守敌发起攻击的命令,敌军仍在顽抗。上午9 时,从东北方向传来飞机的马达声,蔚蓝色的晴空出现一个移动的黑点,黄安县城上空嗡嗡地飞来了一架飞机。固守黄安的国民党军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飞机,纷纷跑出工事,准备争抢空投的物资。忽然,飞机翅膀一侧,落下几颗炸弹。顿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军万万没有料到,等来的竟是红军的飞机。在红军的阵地上,指战员则挥舞着红旗向英雄的“列宁号”致意,祝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次对敌人阵地袭击成功。
固守黄安的国民党军遭到轰炸后军心动摇,加之等待援军无望,第四天傍晚赵冠英便率部弃城南逃。红军乘胜追击,在长轩岭全歼逃敌,赵冠英虽然化装逃出了城,但没走多远就被地方赤卫队抓获。红四方面军刚成立,就采用陆空协同战术攻克了黄安,“列宁号”飞机功不可没,创造了配合红四方面军首战大捷的光辉战绩。
1932 年7 月,蒋介石调集40 万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疯狂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列宁号”飞机在根据地群众的精心爱护下,随红军转移了几个地方,终因战斗频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不得不将它拆卸开埋藏在大别山偏僻的山沟里。之后,国民党军侵占了鄂豫皖根据地大部分地区,千方百计地想找到埋藏起来的红军飞机,但在根据地群众的保护下,飞机的一些重要部件,国民党军一直没有找到。一直到1951 年9 月,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到大别山区访问时,当地群众才将“列宁号”飞机部件挖出、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