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现状及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2024-03-29 04:24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毛学冠
河南农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 毛学冠

农业生产对我国稳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又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水资源使用效率不佳,势必会产生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从落实资源节约发展战略要求出发,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拓宽宣传范围,构建更加完善的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框架,促进整体用水效率稳步提高。

一、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必要性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国家一直重视农业发展,特别是整体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也随之增加。随着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生态环境问题也受到了一些影响。随着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广泛应用,我国农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农业生产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利用率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从客观来看,虽然有关部门已逐渐加大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也发布了相应的文件与政策,但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然存在。为有效解决类似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部门需深入贯彻实践性原则,找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与方向,对农业灌溉用水量做出科学控制,这样既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又能够促进农业用水效率的显著提升,充分体现管理优势,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稳定构建。

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中,农业灌溉用水现状主要呈现出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部分地区缺少水资源的问题。部分地区的节水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灌区用水管理的效率也不是十分理想,导致水资源匮乏问题逐渐更加严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深入探究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确保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一)节水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一部分农户没有意识到水资源浪费的严重性,对于当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未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是农业用水难以科学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农户在种植、灌溉中对水资源用量不是很在意,导致农业用水量一直都很大,容易引发水资源浪费现象。

(二)灌溉工程有待完善

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离不开水利工程的有力支持,但因为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构建的管理体系也相对较为片面,很容易在工程推进期间造成设施的损坏。除此之外,在很多灌溉工程中,水泥板明渠会存在接缝问题,随着设施老化,接缝问题会逐渐扩大,不仅难以保证用水效率,还会引发渗水等问题。另外,也有一些地区的工程建设、布局未对水资源分布情况、各地用水需求做出充分考虑,进而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

(三)灌区管理力度不足

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区域中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先进性不足,在管理主体职责划分方面存在清晰度不高的现象,所使用的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发展要求。这一情况导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各地农户在取用水资源时存在较高的随意性。除此之外,部分基层地区并没有针对水资源管理建设相应的部门与机构,忽视节水管理,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单纯依靠农户自觉。从客观情况来看,一部分农户并不具备较强的节水意识,我国在此方面也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上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灌溉用水总量难以控制。

(四)采取的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并且相关部门所采取的监控管理方法、评价管理方法都缺乏科学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灌溉用水管理效果的提高,这也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一。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水资源管理中虽然也会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但作用比较有限,大多只针对个别环节,难以做到对实际用水情况的准确把握。另外,在以往的灌溉管理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比较复杂,且缺乏科学性,影响水量管控效果,与预期管理目标不符。

三、提高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用水管理理念

在过去农业管理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以供水管理为主,且这一模式是贯彻实践性原则,要考虑农业用水的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及建设。采取这一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节水资源供需之间产生的矛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业灌溉的相关需求,整体所形成的工作成果比较良好,也能够基本达到预定目标。但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的逐渐增加,以往引用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应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方法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在此期间,需要从管理层面出发,做好管理框架分析,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借助需求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从经济层面出发,开展全面化管理,提升开采工作的科学性,针对现有水资源进行调查,采取有效的利用措施,满足科学性、充分性等要求。同时,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明确节水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有效措施来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避免出现无节制用水或过度开发的情况。循环利用各地区的水资源,将地表水、地下水保护好,在防止超采现象产生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提高应对洪水、干旱的能力。

开展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借助需求管理模式做好管理研究工作,促使灌区农户能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使用的规划性与科学性,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当前,一部分地区之所以会形成较大的灌溉用水量,主要原因是在灌溉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因此,在需求管理工作中,可以选择这些地区为重点地区,加大宣传力度与教育力度,也需要组织农户学习科学的水资源节约方法,避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等问题。目前,一部分农户并不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节水意识也相对较为薄弱,不认为水资源浪费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但如果所有的农户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所形成的水资源消耗将难以预估。因此,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从需求角度出发,重构管理框架,不仅要关注供水层面,也要注重农户的教育与宣传,使之能够对节约水资源形成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才能在之后的灌溉中主动节约水资源,从而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更好地利用灌溉用水。

(二)研发与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

在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防渗技术加以着重关注,通过技术创新、技术优化,降低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也可以有效解决沟渠渗漏的问题,切实提高灌区的整体质量,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灌溉用水运输加以着重关注,通过优化运输流程与运输技术的方式,保证灌溉水源的质量并控制损失,因此,需要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引入专业技术保障使用安全,如利用防渗技术延长沟渠使用寿命等,或可以使用U 形槽防渗明渠,这一类沟渠的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一体成形。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接缝,也不会造成较为明显的渗漏问题。相比于传统沟渠,创新型沟渠的老化速度更慢,整体的耐用性也会更高。在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沟渠的类型,也需要适当引进先进闸门技术,通过对灌溉渠分水口加以优化与改造,有效控制渗水问题漏水问题的产生。

在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进行实践性原则,对种植技术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创新种植技术,控制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相应技术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力度,引导农户了解更多先进且科学的灌溉手段,使之在灌溉工作中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在栽培与灌溉的有机结合下,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使用,加大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坚持从统筹管理层面出发,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好管理工作,逐渐形成全面把握,了解地表水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维护水资源的健康与质量。必要时,技术人员还需要对不同时期农业灌溉用水量的需求加以检测分析以及对比,加大水培技术的引入与宣传,通过水培技术能够避免出现水分过度蒸发、损耗等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利用系统化评价手段检验具体成效,及时察觉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针对性的调节、优化,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

(三)完善节水灌溉制度

通过联系实际来完善节水灌溉制度,能够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用水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其制度不断优化,切实推动用水工作的持续化开展与稳定化开展,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制定节水灌溉制度时,需要全面把握农作物种植管理的特征与需求,以此为前提,通过灵活应用农艺技术来合理控制、调节农田土壤中的水分。在设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当地,做好调查,确定农作物实际种植情况,针对生长特点等进行分析,形成合理的管理体制,提高灌溉效果。通过这一具有真实性贴合性的制度,以支撑农作物的健康发展,使得整体土壤的湿润状态更加稳定,能够支撑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在制度制定阶段应当及时调查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例如,面对干旱作物时需要从苗期入手,做好水分研究,确保其状态的合理性,保障植物根系能够及时生长发育,实现减少用水量目标,提高作业产量,强化其抗旱能力。在推行节水灌溉制度时,还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现有水资源的开发力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主动推广新型节水技术,帮助种植户树立起正确的灌溉理念,养成正确的灌溉意识与良好的灌溉习惯。应加大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在开源节流、因地制宜思想的引导下,促进节水灌溉制度的有效落实。

节水灌溉制度具备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用水的有效管理与推广宣传范围的稳步扩大。在工作中,还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宣传推广人员着重针对制度作用、优势等进行宣传,帮助农户掌握相关信息,提供专业化指导与帮助,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提高灌溉的有效性,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带动其他农户主动参与,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可以适当引入奖励机制,在奖励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状态下,对农户形成有效的督促,激励更多农户积极主动地节约用水,保持良好的用水习惯。不同地区要联系实际,根据制定的管理要求完成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当掌握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作物特点、结构,不断完善节水灌溉措施,以此来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另外,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也是重点,认真落实检查、维护工作,以免水资源在运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浪费。必要时,还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组织,在管理部门人员上岗之前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认真履行水资源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内容,避免水资源浪费,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与效率,维护整体的用水质量。重视养护维修机制的构建,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设施管理与维修工作。可以通过引用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来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性,同时,还需要实现自动管理平台的作用,针对农产品实际用水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为提高用水管理效果提供支持。

(四)减少水分蒸发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水分并不是稳定存在的。随着作物的生长,水分会慢慢蒸发,进而慢慢流失。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因天气环境的变化,水分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很多时候源头部位的输水量与最终到达农田的水量不统一,甚至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物能吸收到很少一部分的水分。若想做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就要针对蒸发过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展现技术优势,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如使用薄膜技术控制土壤、作物中的水分,降低水分蒸发率等。同时,还需要针对当地气候条件等进行分析,进一步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农作物种类不同,对水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要想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就要注重调整种植结构。只有深入分析供需水资源之间的关系,不能在同一个区域中种植大量对水量需求大的农作物,才能充分保障实际的供水均衡。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现场情况,选择适合的作物,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作物抗旱性,实现对农作物用水量的有效控制。

(五)灵活应用滴灌与喷灌的技术

滴灌技术的最明显优势是可以精准控制灌溉的水量,贴合作物的实际需求。通过滴灌技术可以有效维护农作物的生存状态,也能够对水资源形成有效管理。在具体的农田灌溉工作中,农户可以采取滴灌技术合理设计灌溉量,并针对农作物的不同生长状态、生长阶段或生长需求,对灌溉量进行精准调节,特别是对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及降雨量较少的季节,可以发挥出滴灌技术明显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滴灌技术不适合应用在种植不同作物的农田中,容易增加生产成本。喷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既可以保障灌溉均匀性,又能够辅助农户切实降低种植成本。但综合来看,在喷灌过程中针对其中使用的设施成本较高,在后续使用中也需要定期维护。因此,对农户而言,整体的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紧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发展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农业生产是我国的核心领域,也是用水量相对较大的领域,该领域在发展中应紧跟国家的号召与要求,创新节水灌溉管理方法。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从结合各阶段发展需求,科学引导农户开展一系列的节水行动,将节水灌溉更好地落实,借助更新颖的理念与管理手段来促进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