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渝庆 卢晓芳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启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但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人口流失、基础设施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这些都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另外,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以此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同时,需要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解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因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有利于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机遇,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持。
1.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概念是对农村进行全面、系统的振兴,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而且包括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宜居和乡村治理等多个层面。
2.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建设富裕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现代化。从经济方面来说,目标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系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从社会方面来说,目标是建设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福祉;从文化方面来说,目标是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村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从生态方面来说,目标是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乡村;从治理方面来说,目标是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提高农村自治能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公正、公平。
1.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绿色发展,推动农村实现绿色经济转型,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3.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治理产生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治理现代化,提高农村自治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还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这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失,使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受到制约。
2.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给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往往以年轻劳动力为主,这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所谓的“空巢化”“老龄化”现象,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双重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压力也日益增大。
1.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近年,我国已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又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例如,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使得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运输成本较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使农村地区难以有效利用其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3.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面临困难;医疗资源的不足,使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其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然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业产业链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的深加工比例较低,导致农民在农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较低,收益有限。同时,农业产业链的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使得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有限。
2.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存在技术瓶颈。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3.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和协调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导致农产品价值链无法形成闭环,农业产值和效益无法得到最大化。
金融服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无疑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不足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这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成本较高。
2.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信用风险问题。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风险相对较高,这使得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活动受到限制,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融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3.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值得关注。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这无疑进一步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依赖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和低效的生产工具,由于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精准农业设备、生物技术和改良种子等的采购和使用,致使现代农业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程度较低,不能提高作物产量、优化资源利用。即使引入了部分技术,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难以有效应用这些现代农业技术。
2.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天气预报、农业技术知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限制了农民接入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部分农民缺乏使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数字素养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民从数字经济中获益的能力。
1.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其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系统。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仍然追求短期经济增长,采取了过度耕种、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开发水资源等做法,这容易引发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水、干旱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气候变化也容易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农作物生产的不确定性。
针对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和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成为一项关键的策略。
1.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使其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需求。这包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以及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
2.积极引进外部人力资源,包括吸引城市人才回流以及引入外地劳动力等方式。对于城市人才,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子女教育保障等,吸引他们到农村地区创业和就业;对于外地劳动力,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他们到农村地区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
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交通设施能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降低运输成本,加速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速度,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的交通网络还能促进人力、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推动农村的开放与发展。
2.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的完善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能够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农业的持久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效益农业。我国农业产业千差万别,各地都有其独特的农产品。这就要求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时,应当注重区域性和特色性,鼓励和支持各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效益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尤其要注重绿色农业、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推动农业向好、快、优、省、安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需要综合利用区域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发展优质效益农业。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是农村经济振兴中的关键环节。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完善不仅可以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而且能够为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1.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涉及农村信贷机构的设立和运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使更多农户可以享受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资金需求。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例如,为了支持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开发适合农户生产经营特点的贷款产品,如季节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同时,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推出保险、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为农户提供丰富的理财选择,满足他们的财富增值需求。
农村地区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地区应采取互联网接入能力的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的普及等措施。基于这些措施,在农村地区推广精准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通过政策激励和项目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奖励、信息化成果展示等激励机制,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农村地区的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农村地区必须采取综合性的策略,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在农村地区推广诸如节水灌溉技术、作物轮作和覆盖作物等生态农业实践,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通过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来保护土壤和水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举办关于可持续农业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自主发起的村庄绿化、水体保护和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项目,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农村居民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整体经济布局的优化,经济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要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策制定者、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