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多元化呈现方式探究

2024-03-29 21:31:09张艳霞
传播力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内容

◎张艳霞 张 焕

(衡水广播电视台,河北 衡水 05300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变化。需要适应不同的媒体平台和受众喜好,通过创新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还需要关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及时将其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使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会来拓展新闻传播的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改变了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对风格和内容的新要求以及信息传递速度的实时提升。首先,新媒体带来了编辑工作的多元化。传统广播电视台的编辑通常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新闻制作和发布,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新闻内容,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这使得编辑需要更加灵活和敏捷地应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及时将其转化为可传播的内容[1]。同时,新媒体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空间,编辑可以通过PUCG 等多种模式创新内容表达。其次,新媒体对编辑工作的风格和内容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中,新闻报道通常较为正式和严肃。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编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平台和受众特点,运用幽默、轻松、戏剧化等不同风格,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编辑还需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满足受众对于多元化内容的需求。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达具有更强的及时性。传统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表来进行安排和制作,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发布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快。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编辑可以实时发布新闻内容,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这要求编辑密切关注时事动态,及时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并迅速将其转化为可传播的内容。编辑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以适应并应对这种更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

新闻编辑的核心职责是汇集、处理和编纂新闻资讯,将其巧妙融合成一篇完整的新闻播报稿件,他们需要对复杂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将其与实时信息相融合,以充分发挥新闻在社会中的作用[2]。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既是信息的筛选者和整合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和呈现者。在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时,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需要始终以事实为准则,在遵循权威性原则的前提下,坚决抵制任何捏造或歪曲事实的行为。他们应该通过多方考证和确权,确认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编辑和发布。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具有长期积累的权威性,受众对其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新闻的权威性,以保持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的信任。同时,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和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新闻编辑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编辑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理解社会事物的变化,挖掘出有价值且广大人民群众感兴趣的新闻,并且凭借自身的创作才能,将其转化为风格独特的新闻节目,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3]。另外,电视台新闻节目不仅要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且还应该展现出自身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特性。这需要新闻编辑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通过编辑加工,运用准确优美、高度凝练的语言传递出其美感。通过提升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意和表现力,编辑能够制作出更具吸引力、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内容。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多元化呈现

(一)创新多样的内容呈现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个多样化新媒体内容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每一位新闻编辑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首先,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特点[4]。他们应该通过创新和突破传统框架,采用新颖的方式来呈现新闻内容。新闻编辑需要用更生动、有趣、有深度的报道方式,吸引更广泛受众的关注和兴趣。此外,新闻编辑还可以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个人风格和观点,从而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在受众中建立起一定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要适应多平台的内容编辑风格。不同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受众群体需求,因此学会针对不同平台进行适当调整非常关键。在以图文结合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新闻编辑可以采用简洁、有趣、易于分享的方式来传递新闻。因为图文信息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交媒体环境,新闻编辑更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此时,新闻编辑需要将重点放在标题的吸引力和内容的精简性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图片来引起受众的关注。其次,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以短视频为主的媒体平台上,新闻编辑则更需要善于运用视觉化的表达。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推送机制对于内容的展示形式和时间限制相对比较特殊,新闻编辑需要将新闻信息更加简化并用视觉方式呈现。他们可以利用吸引人的视频素材、剪辑手法和配乐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核心信息。同时,通过字幕和解说词的添加,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背景和主要要点。在新闻客户端、知乎等以详尽内容、深度报道为主的媒体平台上,新闻编辑需要提供更全面且更有深度的报道。这些平台的用户通常希望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和专业分析。因此,新闻编辑可以更加注重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将新闻内容更加立体地展示出来。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编辑风格,新闻编辑可以提高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并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最后,新闻编辑需要与受众建立更加亲近的互动关系。在过去,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是相对单向的传播方式,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加习惯参与其中,成为信息的共同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新闻编辑应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并及时做出反馈和回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回答受众提出的问题,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以新闻时评网站“观察者网”为例,它结合自身内容特色和网站定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特有元素,快速迭代并构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评论节目语态,以满足知识青年用户在信息需求上的特殊要求[5]。首先,观察者网在流媒体新闻节目中为自身构建了不同的身份角色,“中国立场的观察者”“圈内人”“分享知识和观点的益友”“推销者”等,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受众交流互动。其次,观察者网通过在评论节目中使用轻松幽默、易懂亲民的语言风格,将严肃的新闻话题转化为有趣的内容,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和吸引力。最后,观察者网主要选择在B 站和微博发布评论节目,恰逢其时地抓住了知识青年群体用户娱乐和消费趋势,注重建立与青年受众的信任和认同[6]。通过不断发布优质内容,并与受众保持良好的互动,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增强了自己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影响力。

(二)建立密切的受众互动关系

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发展给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受众群体,并为他们创造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节目,互联网媒体平台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受众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首先,互联网媒体平台实现了双向的交流和传播。与广播电视台等单向传播相比,新闻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评论、留言和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与受众进行实时的交流。受众可以提出问题、表达意见、分享经验,这为新闻编辑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意见和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同时,互联网媒体平台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覆盖面。通过互联网,新闻编辑可以将优质内容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突破了地域限制。其次,互联网媒体平台也为新闻编辑创造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和可能性。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内容,扩大受众群体,增强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的社交分享功能也使得优质内容能够被更多的人共享和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以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账号为例,网友戏称,在“四川观察”账号的运营策略中,不仅关注本地话题,更是注重挖掘和报道全球各地的热点事件、社会民生的多角度问题,该账号还通过独特的人格化IP 建构进行了更广泛的观众互动,四川观察的编辑以“观观”自称,这种叫法既符合四川本土文化方言中常用叠词的表达特点,又具有可爱、亲切的属性[7]。受众可以把“四川观察”当作一个有灵动性、有思想的角色,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和互动。这种亲切感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和信任“四川观察”提供的信息,进而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总体而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受众,并创造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通过双向交流和传播、多种形式的内容传播、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覆盖面以及独特的人格化IP 建构,互联网媒体平台使得新闻编辑能够与观众建立密切联系,提供更丰富、生动、易于理解的内容,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和黏性,进而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四川观察”账号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运营策略的巧妙设计,为受众带来了全球视野的观察者角度,与受众形成了情感共鸣和互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三)坚持多样化的内容运营

在传统的内容创作方式中,新闻编辑工作者仅能对电视台和广播的传播内容进行编排,这种限制导致传播的形式相对单一。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手段来创造更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提升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这种转变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创新可能性。首先,新闻编辑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的内容运营方式。通过分析受众的浏览习惯、兴趣爱好等数据,新闻编辑可以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据此制定更加精准的内容推送策略[8]。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受众的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和参与感。其次,新闻编辑还可以借助用户生成内容来丰富和扩展新闻报道。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留言、投稿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提供自己拍摄的新闻现场、观点和反馈。新闻编辑可以挖掘和整理这些用户生成内容,加以筛选和编辑后发布,为受众呈现更为多元和立体的新闻内容。用户生成内容不仅能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而且还能够丰富新闻报道的维度,使其更加接近真实和客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变得更加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更需要适应多平台的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制作、密切的社交媒体互动和创新内容运营模式,他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塑造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形象。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