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2024-03-29 21:31:09李艳霞
传播力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工作

◎李艳霞

(日照广播电视台,山东 日照 276800)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网络视听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给以播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推进电视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逐步构建基于新媒体的电视传播新格局。新媒体平台成为电视新闻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新的传播形式对电视新闻采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升电视媒体的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成为电视媒体适应新形势和增强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

一、新媒体和电视新闻采编概述

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而言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主要包括网络视听平台、自媒体社交平台等,我们常说的“两微一端一抖”,就是最具有代表性广受受众青睐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互动性强、呈现多样化等优点。从媒介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从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目前,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媒介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得媒体信息的传播转向以个人传播为核心,个人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当下媒体传播主流形式。

(一)新媒体的特征

目前,新媒体传播技术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传播。新媒体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传播迅捷。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要比传统媒体快得多,同步直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播出的常态。特别是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大众化普及,新闻信息可以很便捷地通过新媒体传递到受众面前。由于互联网传播的便捷性,现在的年轻媒体受众更习惯于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获取新闻信息,使得新媒体的传播条件更为成熟,传播更为快速[1]。二是全景呈现。新媒体由于有互联网的海量承载为基础,其传播速度、承载信息量都要比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大得多。新媒体信息传播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录播回放等多种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这使得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呈现更为多样化,可以实现全景呈现。这也大幅提升了新闻受众的观看体验。三是互动性强。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从单向传播转向了双向互动,受众可以很容易实现与新闻发布者的交流互动。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留言等多种形式在新媒体后台发表意见,从而弥补单向传播的不足。

(二)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

1.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的变化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众化普及的当下,新媒体传播为电视新闻采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采编播(发)途径。互联网技术使得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内容采编要求。一是新媒体为电视新闻采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电视新闻采编记者随时随地可以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挑选符合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提供扎实的讯息资料。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编记者可以提前介入,对新闻采访做更为充分和全面的准备[2]。二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受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轻受众更习惯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传统的电视媒体受众则以老年人为主体。这也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内容提供了下一步的服务主体和市场方向。三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的大众化普及,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向多样化、智能化转型,电视的播出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效能也得到大幅增强,受众的收看体验也得到不断优化。

2.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受众的变化

如上文所述,新媒体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多的电视新闻的收看渠道,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的单一电视播出逐渐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转型。同时,受众获取电视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电视观众从最初单一的接收方转变为拥有较大选择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上自主选择喜欢的节目内容。在新媒体传播占据传播主流的当下,电视新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要想赢得更多的受众,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下的媒体传播生态格局,重新定位电视媒体,从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把握广大受众的需求,提升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采编水平,促进电视新闻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3.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采编播工作模式的影响,电视新闻节目总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节目质量问题。一是缺乏创新意识,故步自封。一些电视采编人员,虽然也知道互联网传播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打破固有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的能力,一味固步自封,导致节目采编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互联网意识,新闻节目单一化、千篇一律,降低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二是缺乏服务意识。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宣传部门,有的电视媒体新闻采编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节目不接地气,对受众的需求和呼声不管不顾,导致其采编的节目质量不高。三是缺乏对新媒体的学习和使用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普及的当下,没有向受众聚集的网上阵地靠近,没有更好的新闻传播内容,结果只会导致电视受众的不断流失,节目内容成为自说自话的无效宣传。四是部分新闻采编存在博眼球、“标题党”等倾向,一味地蹭流量,忘记了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原则[3]。

二、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在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媒介传播的今天,电视传播机构应该发扬创新精神,顺应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当下的电视新闻采编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州(市)推进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立足本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制定科学的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质量提升策略,从体制机制重塑、全媒体采编改革等方面着手,增强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的电视媒体竞争力。

(一)重塑体制机制,贯彻媒体融合思维

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与传统的新闻采编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电视新闻传播机构要善于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建立健全新的采编体制机制,重塑新闻采编工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1.打造强有力的大脑——“总编办”

对于新闻传播机构而言,总编机构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起着电视新闻采编资源总调度的中枢作用。电视新闻传播机构要抽调精干人员,打造强有力的“总编办”,把好总关口,做好总调度。在日常新闻采编、突发事件新闻采访工作中能够做到反应及时。“总编办”要做到上对宣传主管部门,吃透精神、把好方向,管好宣传口径;下对新闻采编人员严格要求,下达采编任务要准确明了,同时协调好新闻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为新闻采编记者解除新闻采访中的后顾之忧。“总编办”应着眼于新媒体传播构建电视新闻策采编播(发)工作机制,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分类处理,既要策划传统的电视媒体新闻内容,又要着重策划好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满足互联网传播的庞大受众需求。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电视新闻传播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激励机制,激发新闻采编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大锅饭、平均主义、好人主义,多干少干一个样,甚至不干也是一个样,让工作认真的“老实人”多付出多吃亏。要从工作量化、质量评估、结果运用上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并与绩效挂钩。让多干工作、干好工作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而不是提倡所谓的精神鼓励、讲求奉献。以此激发采编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使得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更有活力,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4]。

3.重塑电视新闻采编队伍

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由于其面对的受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新媒体电视新闻内容的采编对新闻采编记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电视新闻传播机构要高度重视新闻队伍建设,重塑新闻采编队伍。一是要用好现有的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其工作特长,知人善用。现有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总体来说年龄偏大,但是完成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的采编却大多是行家里手,用好这些采编人员,将有力地夯实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为做好新媒体新闻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重视新媒体采编队伍建设。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电视新闻传播机构加强新媒体内容采编队伍,对于提升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要积极引入年轻的新闻采编人员,尤其重视把那些“90 后”“00后”的年轻人员纳入新媒体采编队伍,这些年轻采编人员属于互联网原住民,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新闻工作十分了解,在策划、拍摄、叙事、剪辑工作中能贴近广大年轻受众的收看需求,达到与受众同频共振的效果,增强电视新闻采编竞争力。

(二)以全媒体视角,增强电视媒体采编竞争力

在全媒体传播的时代,电视新闻传播机构要坚定媒体融合思维,并贯彻移动优先的策略,以全媒体视角开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全面提升当下的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

1.选题要稳要准,介入要及时

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新闻选题不仅仅是一个新闻采编环节,而是新闻策划中极为重要的“第一推动力”。一是选题精准。在新闻策划过程中,选题精准与否,关系到后期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与最终呈现的质量。新闻选题要重视话题性,同时兼顾“时、度、效”。做到精准预测新闻报道后可能出现的社会反响、群众舆论,从而有效引导大众新闻舆论。二是适时跟进。在新闻策划中,选题既要及时,更要坚守党管媒体原则,围绕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服从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安排,对新闻事件适时跟进,而不是忙于蹭流量、蹭热度而不顾新闻事态的发展[5]。三是镜头向下。新闻选题要聚焦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民生,做到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两结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主流媒体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贴近民众心声的选题,通常都能获得良好的采编效果。比如,一条道路出现了坑坑洼洼,也许并不是大新闻,但是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则是关乎出行的大事,电视新闻记者对其进行报道,既有利于纾解民众不满,也有利于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消除隐患。这样的民生新闻通常关注度很高,也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

2.视角要新要实,报道要有针对性

当下,绝大部分受众都要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人们习惯于个性化、人性化、碎片化收看新闻信息。电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要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新闻视角要准,更要新、要实,接地气,通民心,这样采编出来的新闻内容才会具有针对性、趣味性,从而赢得受众的青睐。新闻视角的选择,也要根据新闻采编策划来进行,根据发布平台进行差异化采写、编辑,为受众“画像”,圈定朋友圈,从而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新闻采编最忌讳敷衍了事,不加思考,采写出来的新闻内容干巴无味,千篇一律。这样的新闻作品注定没有受众愿意收听收看。同时,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现场变化,全面采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后期的新闻编发做好准备。

3.注重技术运用,强化新媒体技术学习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各类新媒体设备和技术运用受到各类媒体的欢迎。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要善于学习新媒体技术和设备应用,尤其要加强年轻新闻采编梯队人员的新媒体学习培训,做到在使用新媒体剪辑发布过程中游刃有余。有针对性地培养“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平台的采编人才,提升电视新闻内容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率。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内容的媒体,既要用好新媒体技术,也要发挥自身视频拍摄剪辑的优势,双管齐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新闻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传播不断普及的当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顺势而为,将新媒体纳入自身传播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了基于新媒体的新闻策采编播(发)机制,推进了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新闻采编作为电视媒体开展新闻宣传的重要环节,对于电视媒体顺利履行新闻舆论宣传职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电视媒体要厘清当下所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重塑体制机制,贯彻媒体融合思维,打造强有力“总编办”,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塑电视新闻采编队伍,树立全媒体视角等策略,提升基于新媒体的电视新闻采编核心竞争力,增强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续写电视新闻人的新篇章、新辉煌。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工作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
我要出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