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2024-03-29 21:31:09吴一婷
传播力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柏林大学数字

◎吴一婷

(浙江科技学院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23)

2011—2013 年期间,笔者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后于2019 年7 月再次回母校图书馆参观。本文是笔者通过亲身经历、网络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所撰写的一些心得。柏林自由大学中央图书馆和各分馆均设有官方网页[1],内容十分详尽,这为本文提供了大量参考素材。

一、柏林自由大学概况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文: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以下简称FU Berlin)创建于1948 年,其前身为柏林大学(也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前身),是首都柏林规模最大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2007 年,FU Berlin 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2018 年,FU Berlin 和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以及柏林夏洛特医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和洪堡大学合作医学院)联合成立了柏林大学联盟[2],共同入选德国精英大学。

FU Berlin 是一所面向国际的世界名校,学校与全球2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来自130 多个国家的人员在这里学习,或者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学校下设11个院系、4 个中心研究所和1 个附属医学院;现有78 个本科专业,58 个硕士专业和37 个博士专业;约有 33 500 名本硕在读生和4 000 名博士生;约有500 多名教授、2 300 名科研人员以及2 400 名行政人员。

二、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概况

(一)馆藏分布

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Fu-Bib)由中央图书馆、所有院系分馆、档案馆和数字系统中心(2018 年并入图书馆,以下简称CeDiS)共同组成。院系分馆包括生物学图书馆、植物园和植物博物馆图书馆、校园图书馆、地球学图书馆、历史和艺术学图书馆、气象学图书馆、约翰—肯尼迪北美研究院图书馆、语言学图书馆、法学图书馆、社会科学和东欧研究图书馆、戏剧学院图书馆(包括音乐学)、兽医学图书馆和经济学图书馆等13 个院系分馆。

中央图书馆是FU Berlin 最大的借阅图书馆,主要收藏跨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承担着更高层次的任务,而各学科和专业的文献资料则由院系分馆收藏。

(二)馆藏情况

FU-Bib 拥有约650 万册纸质书籍、6 万多种授权电子期刊、170 万册电子图书和2 000 多个数据库以及50 万个开放存取资源。读者可通过图书馆门户Primo 和电子期刊图书馆访问电子期刊,其中电子期刊图书馆是一个由660 多个图书馆组成的跨地区合作服务机构,包含111 000 多种期刊。

FU Berlin 拥有较多规模大、影响深的院系分馆,譬如:社会学和东欧研究图书馆拥有东欧研究藏书30 多万册,是德国最重要的东欧藏书之一;约翰—肯尼迪北美研究院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北美研究专业图书馆,其藏书范围涵盖了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FU Berlin 也拥有诸多特藏,包括国内外知名机构、学者、艺术家的捐赠和遗产,以及大学收集整理或购买的一些资料,例如,盎格鲁—撒克逊文献、非裔美国诗人奥德丽—洛德档案等。

三、图书馆发展战略

FU-Bib 在2020—2025 年发展战略中首次制定了图书馆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并确定了2020—2025年期间的发展重点。笔者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一)愿景

1.创造柏林自由大学的知识空间。

2.实现卓越的研究、高质量的教学和成功的学习。

(二)使命

1.为师生提供碰面、对话和小组社交的空间。

2.为师生保存工作成果,并与全球网络连接。

3.为师生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支撑。

(三)价值观

1.重视与人的接触和对话。

2.可持续发展、追求高质量。

(四)目标

1.加强与学校科研人员的联系,扩充科研支持方面的专业知识,重点是合作开发数字服务和解决方案。

2.不断扩大咨询、技能培训和数字解决方案的服务范围,重点是教学和学习的数字化。

3.为不同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而持续开发不同的场所和空间。

4.为员工创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的空间和时间,实现系统的人员发展。

5.创建框架条件,让所有员工有集体归宿感,同图书馆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

四、战略举措

通过分析发展战略可知,FU-Bib 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空间,二是数字科研,三是数字教与学,四是人事发展。笔者对FU-Bib 在这四个方面的服务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空间服务

1.空间再造

FU-Bib 从空间布局、室内布置、设施设备等方面着手改造工作,逐步扩建协同工作室、小组研讨室、多媒体工作室、沙发休闲区等“有声”讨论区域,以对传统的“无声”阅读区域进行补充,并通过优化室内布置和搭配,如不同用途的家具、绿植花卉以及增加电脑、扫描仪等设备,以激发读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读者间的交流、跨学科合作。

2.以人为本

FU-Bib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性别平等、反歧视、机会平等和家庭友好。例如,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电梯、阅读座位和卫生间等;为盲人和视障人士提供专门的工作间;为带孩子的师生提供家庭工作室,并设有哺乳室、换尿布台和洗手盆,放置儿童玩具和图画书等。

为方便读者前往图书馆工作和学习,通常会在图书馆放置自动售卖机,大学食堂和咖啡厅往往也近在咫尺,这与田松在《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一文中认为便捷性对读者选择图书馆的重要性[3]是如出一辙的。

3.绿色发展

FU Berlin 成立绿色图书馆工作组,以促使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以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例如,小组在图书馆内推行“绿色办公室”活动,倡导免费扫描替代复印和打印,在图书馆设置旧电子产品收集站等。

(二)科研服务

为确保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始终处于世界前沿,FUBib 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科研数据管理(RDM)、开放存取与出版和数字人文等三个方面。

1.政策支持

(1)科研数据管理

FU Berlin 出台了科研数据管理政策,以确保师生在从数据采集到出版和存档的整个研究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原则可遵循。

(2)开放存取与出版

从2006 年1 月签署《柏林开放存取宣言》开始,FU Berlin 就一直致力于在校内推进开放存取与出版,如通过《FU Berlin 开放存取政策》、设立“开放存取出版基金”、启动运营大学自有的机构资料库和出版平台Refubium 等。

(3)数字人文

作为以人文科学著称的世界名校,FU Berlin 十分重视数字人文的发展,并于2007 年成立达勒姆人文中心(英文全称:Dahlem Humanities Center,以下简称DHC 中心),致力于发现和研究人文学科的新趋势,支持地区和国际层面的跨学科研究。

2.服务团队

FU-Bib 成立科研和出版服务部,下设包括科研数据管理(RDM 团队)、开放存取与出版团队、数字人文团队等在内的六个团队,约45 名专职员工负责对口院系的科研服务。

3.宣传与推广

FU-Bib 通过一系列措施宣传和推广科研服务知识和内容,例如开设专门页面普及RDM 知识和服务、开放存取的概念和优势、数字人文发展等内容。同时,FU-Bib 每学期都定期或根据需要开设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研相关的培训课程。

4.部门合作

(1)馆内合作

科研与出版服务部各团队加强与图书馆CeDiS 中心的合作,共同为学校师生提供科研保障服务,但各部门服务的侧重点不同且互为补充。例如,开放存取与出版团队负责管理文件服务器,为首次和二次出版物进行长期存档;数字人文团队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咨询和培训活动;CeDiS 中心则主要提供技术支持与媒体服务。

(2)跨部门合作

一是科研数据管理。RDM 团队和大学计算机中心(德文简称:ZEDAT)合作负责为科研人员在整个研究周期内提供咨询,从计划到实施,直至科研项目结束,并提供科研数据素养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

二是开放存取与出版。学校设置开放存取专员岗,与校办、CeDiS 中心和中央图书馆共同协商制定分阶段实施的开放存取战略,提供有关开放存取主题相关的进修培训,并随时接受全体师生的咨询。

三是数字人文。CeDiS 中心和DHC 中心自2018 年秋季学期开始共同举办“对话中的数字人文”系列活动。此外,DHC 中心于2022 年成立数字人文中心(Ada Lovelace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简称ADA 中心),图书馆馆长担任中心委员会主任,各相关学科教授(如人本计算教授、罗曼语言学教授)担任委员,旨在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

(三)数字教与学服务

1.政策支持

自2003 年以来,FU Berlin 开始提倡数字学习,并通过一系列数字学习项目为教师提供技术和媒体服务上的资金支持。

2.服务团队

FU-Bib 设置数字教与学服务部,专门负责学校的教与学支持工作。该部门下设3 个团队和2 个小组,约有55 名员工。

3.服务内容

(1)咨询服务

咨询与支持团队为在教学和科研中使用数字技术和媒体提供综合服务和个人咨询服务。譬如,为教师制定混合学习方案、与科研人员合作制定数字研究的个性化方案等。

(2)数字教与学

为促进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学习与考试团队为师生设计和开发了多种数字化教与学方案,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视频教学、跨地点线上教学、数字考试等。

(3)数字教学培训

教学培训团队和ZEDAT 中心联合为师生提供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媒体技能,如毕博平台、数字教学法、文献检索课等。

(4)线上交流平台

大学所有成员可以在学校社区博客平台上发表、分享或咨询数字化教与学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家以及CeDiS 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反馈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人事发展服务

1.政策支持

FU Berlin 坚持家庭友好型大学形象的塑造,自2007 年6 月起学校通过了“家庭友好型大学”认证,并于2018 年3月合作成立了“高校家庭”协会,以支持其成员更好地协调工作、学习与家庭。

2.服务团队

校人事处负责教职工人事发展与福利待遇方面的服务保障。而人事处下设双职工与家庭服务处,为不同员工群体量身定制各种服务,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进修培训到健康促进,再到各种免费体育课程以及针对员工子女的紧急托儿服务等。

3.服务内容

校继续教育中心每年与其他高校和机构开展紧密合作,为图书馆员工定制培训课,其培训内容几乎覆盖图书馆所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为促进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协调,以及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FU-Bib 采用灵活的工作空间和时间制度,如在特殊情况下,员工可申请交替使用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此外,双职工与家庭服务处每年会定期举办有关家庭、工作、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工作与家庭兼顾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等。

五、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应始终以学校整体发展定位与目标为导向

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借鉴FU-Bib 的发展经验,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始终以学校整体发展定位与目标为导向,以获得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坚定的态度支持,这也是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二)应始终以满足社会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服务的提升与改善,如为满足读者新需求而进行图书馆空间的改造,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而成立专业的服务团队等。

(三)加强馆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与馆外部门、校外机构的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内部部门的团结协作,同时也积极推动与校内校外其他机构与部门的合作,从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全面提升其服务质量。

(四)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提高馆员专业素养

今天,没有科学家、研究者和科研辅助人员的密切合作,从事任何前沿性的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的[4]。由此可见,提高馆员地位和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对高校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应引进更多具有博士学位和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以更好地承担各项任务,满足师生的服务需求。

(五)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倡服务精细化

教职工和学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对象,高校图书馆应倡导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想他人所想,将服务尽可能做到精细化和面面俱到。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爱员工发展

图书馆提升对员工的个人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关注度,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借鉴FU-Bib 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协调学习、工作与家庭,从而开创员工与部门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六、结语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有益参考。为适应数字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未来我国高校需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和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并继续加大对科研数据管理、开放存取、数字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图书馆与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及院系的沟通与合作。

猜你喜欢
柏林大学数字
柏林Wilmina酒店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5:30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大学求学的遗憾
答数字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5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