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李建伟 张楚翘 黄 露
(1 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山东 烟台 264000; 2 承德医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昆嵛山横贯山东半岛东部,跨烟台市、威海市,为整个山东半岛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支持和生态保护作用。由于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如初,因此影响昆嵛山生态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森林火灾[1]。保护好昆嵛山的森林资源,守住漫山遍野的绿水青山,成了最大的政治任务。
昆嵛山横跨烟台、威海两地,主峰泰礴顶,海拔923 m,是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也是烟威地区沁水河、汉河、沐渚河、黄垒河4 条河流的发源地,还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昆嵛山保护区以昆嵛山林场为主体,于2008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省唯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 km2。经过几代人的持续保护,昆嵛山形成了保护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野生动植物2 526 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植物56 种,模式动植物12 种。
2.1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昆嵛山保护区依托国有昆嵛山林场建立,昆嵛山林场于1944 年建场,经过近80年的持续保护,现林分自然、生长良好,生态环境稳定,植物种类、数量和动物种群成倍增加,食物链结构完整,已实现了生物间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昆嵛山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等生态服务功能上,每年创造的直接生态价值超过12亿元,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形成的潜在价值巨大。森林火灾破坏力极强,不仅会摧残森林资源,还会使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2]。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安全,维持森林内部多元化的生态体系[3]。
2.2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昆嵛山保护区内共有36 个建制村,1.2 万人口,每年春季农业用火、祭祀用火、工程用火叠加,火源防控点明显增多,群众的房屋、家禽、粮食等都受到森林火灾威胁。严防森林火灾,能切实保障辖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4]。
2.3 维持生态环境质量。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除了水蒸气,其他物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使人类感到不适[5]。避免森林火灾,可以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让居民有一个更良好的居住环境。
3.1 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完善森林防火“一张图”,完成可绘制坐标的山区地形高清卫星数字地图,实现移动端平板电脑显示和指挥中心大屏显示,标清防火通道、防火卡口、水源地位置等防火信息。采购新型对讲机,实现上岗人员实时位置显示和后台轨迹查询。
3.2 实行大风天巡逻。会根据天气情况启动大风天气预案,安排机关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下村巡逻或夜间增加值班小组。防火紧要时期,调动警车24 h 巡逻,消防巡逻车巡逻至晚上12:00,各夫妻护林点每晚执行每小时报告制度,消防专业队伍全员在岗,区森防指办通过现场检查、手机app 记录、微信群调度和对讲机定位等多措施结合落实值守责任。
3.3 完善防火制度。修订昆嵛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扑救预案,编定防火工作手册和一山一案工作机制,制定《村级跟踪上坟人员工作考核细则》 《村级卡口值守人员工作考核细则》 《夫妻管护点管理考核细则》《大风天气应急预案》 《消防中队训练计划》 《特殊人群管理台账》。根据烟台市统一要求,组建500人区级森林火灾余火清理队伍和200 人镇级森林火灾余火清理队伍。
3.4 强化隐患治理。对保护区内架空高压线进行绝缘化安全改造,对380 V 以下电线将裸铝线全部改为绝缘导线,严格管控群众私拉电线行为。对林缘用户、农家乐等实行一对一森林防火安全教育,生活用火设施全部安装防火帽。在全区18 公里防火隔离带、18公里林缘公路两侧,秋冬季全面组织杂草等可燃物清理,春季干旱、大风等高危天气实施喷水作业,为可能发生的各类火源隐患进行物理隔离。
3.5 严格火源管控。保护区内15 处护林点,30 名护林员全年每天24 h 值守,建立6 处景区入口检查站、9 处主干道检查站、143 处分支路值守卡口,根据火险预警等级由区森防指办统筹安排上岗值守,对过往车辆进行登记并开展防火宣传,对“驴友”违规登山行为及时劝阻,对进入景区游客检查收缴火种。清明、“月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安排机关干部、护林员、村干部零遗漏看守,杜绝上坟祭祀用火行为。定期排查清理孤坟可燃物,在孤坟、无亲人坟头周边安装人性化森林防火告知警示牌并代摆花圈。
3.6 加大投入资金。计划投资4 600 万元,开展70 km 硬质隔离网建设,完成4 处高山视频监控新建项目。现在已安装森林防火智能语音监控卡口150 个,其中存储型128 个、远程传输型22 个,既能对靠近人员进行语音宣传警示,又能录制视频影像,基本实现对全区进山关键路口的全覆盖。
4.1 天气原因。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高温、干旱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干旱持续时间长,极易引起森林火灾。此外,风也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风不但可以给着火点输送氧气助燃,还可以把已燃烧物刮到其他可燃物所在范围内,使火灾迅速蔓延和扩大。大风还加速了易燃物体的水分蒸发,使之更易被点燃。保护区内全年防火,但在每年4 ~5 月份是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如果碰到无有效降雨的大风天气,随着气温升高,干旱程度持续加剧,“热干风”现象增多,蒸腾作用明显,保护区林区部分返青植被出现干枯现象,森林火险等级会居高不下,使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4.2 保护区林下可燃物多。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从1986 年开始,昆嵛山林场就开始实行长年封山育林,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严格保护,以赤松为主,以黑松、落叶松、华山松和阔叶树种为辅的混交林郁闭度及覆盖度都相应提高[6],这不仅加大了树木之间的竞争,也面临着较大的火灾威胁[7]。此外,昆嵛山地势较高,通风条件好,林内枯枝落叶不能随时清理,林下杂草灌木丛生,可燃物载量较大,这些因素均增加了火灾隐患。
4.3 群众的防火意识淡薄。保护区内部分群众森林防火观念不强,防火意识淡薄,认为森林防火是政府部门的事,不能积极主动参与防火工作;还有一些群众对野外用火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常识;部分群众存有侥幸心理,干农活时随意抽烟,种种陋习都是会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安全隐患。
4.4 生态旅游人数众多。森林资源有众多的生态效益,为了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区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旅游景区,昆嵛山保护区现已推出无染寺、石门里、烟霞洞、岳姑殿、九龙池5 大旅游景区,其中,烟霞洞、岳姑殿2 处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景区景观、交通、文化和休闲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使昆嵛山生态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近年来,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保护区旅游,游客野外用火管理上难度较大,这为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挑战[8]。
4.5 耕作用火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附近村民依山而作,需频繁出入山间耕作,山区农民在进入耕作期前常有烧荒(烧草)积肥的习惯,个别村民欠缺用火理念,加之春季大风天气,给森林防火带来很大压力。保护区有多条公路穿行而过,沿途均为林木茂盛地段,对过往车辆很难有效进行管理,极易发生行车司机扔烟头引发火情的情况,潜在火险隐患增多,防火形势更加严峻。
5.1 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宣传工作。做好重点时段宣传工作,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国家、省、市召开的重要会议期间,农事生产高峰季节等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段,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新风尚,动员号召广大群众养成“清明上坟不烧纸”的习惯,摒除一切陋习,逐步改变烧纸、焚香、放炮等祭奠习俗,让“无烟上坟”“文明祭祖”意识深入人心。有针对性地大力宣传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规定,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开展好保护区旅游景区的森林防火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的宣传栏、警示牌、门票等媒介,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讲解员、导游人员,以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等形式,加强游客森林防火知识教育,提高游客森林防火意识。做好重点人群宣传工作,集中开展针对痴呆傻哑等特殊人群的监管人、未成年人、户外作业人员、祭扫人员、林区生活群众等森林防火重点人员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握好宣传时机和方式,对附近的学校开设森林防火知识课,利用互联网、手机发送信息等形式,发布森林防火宣传警示信息和大风高火险天气警报,提醒群众注意防范森林火灾,科学指导林区群众规范用火。做到森林火险信息发布及时、全面覆盖,让森林防火家喻户晓,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森林防火预防工作,形成群防群治局面[9]。
5.2 加大科技防火力度。传统的森林防火以人巡、人防为主,防火管理效率较低[10]。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加大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人工防火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掌握全局等问题[11]。无人机技术目前正呈现高效化、精确化的特点[12]。当森林火灾发生时,燃烧的树木会迅速形成大量的烟雾,使周边的环境质量大幅下降,火灾发生区域能见度不足,加上受风向影响,火场扑救员很难清晰看清火场情况,火灾局势难以把握,这不仅给火灾扑救带来极大困难,也为寻找火灾源头增加了困难,此时利用无人机,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侦查工作,无人机可借助相机、摄影机等设备,将灾情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反映给扑救人员[13]。同时,当无人机在火场上方飞行时,可以及时将火灾面积、具体位置、火场轮廓、蔓延速度等实时情况及时传回地面,为地面扑火队伍提供可靠信息,使灭火指挥人员迅速有效地组织、布署灭火队伍,提高灭火作战效率,防止救火人员的伤亡。并且,无人机小巧灵敏,能迅速穿过复杂地形,巡飞覆盖面积大,可达到人力不便抵达的区域,实现快速对大片林区开展巡逻的目的,极大提升巡护效率,及时发现火情[14]。
5.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且极具艰巨性的工程,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是工作重点[15]。昆嵛山保护区将通过沿主要公路路边建设喷灌系统,对路边草木茂盛段定时喷水降温降燥,对防火重点、防火难点区域进行重点保护,降低火灾安全隐患。喷灌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合理设置用水量进行精准喷灌,这样不仅能减少用水量,还能有效减少地面径流、积水,避免“跑冒滴漏”现象,既减少人工成本,又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保持道路两侧草地湿润,避免过路车辆因丢弃烟头导致山火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