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兰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冀中地区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玉米是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途广、市场大。近些年来,玉米产量多年维持在一个水平,产量进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颈,相关种植技术员在夏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研发中,探索出一套适宜本地区推广的夏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能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保障玉米市场稳定,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1.1 土壤条件。选择或创造一个土层深厚的土壤条件。推广农机深耕作业,深翻土壤达30 cm 以上,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使下层土壤裸露,提高土壤通透性,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增加水肥吸收,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给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精选品种。选用已通过国审或省审,生育期90 ~105 d,耐密抗倒、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易于机械收获的早熟或中熟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前提。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有登海618、郑单958、天塔619、京科702、沃玉3 号等。
1.3 种子处理。通过机械或人工精选的种子,要求其外形、大小、色泽均匀一致,以提高种子纯度和净度。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对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2~3 d,减少病原微生物发生几率,促进播种后种子快速吸水、发芽早、发芽率高、出苗整齐。购买的种子若没有包衣,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1.4 科学早播。适期播种是确保有效积温,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夏玉米6 月上、中旬播种,期间平均气温23 ℃~27 ℃,适宜夏玉米出苗。研究表明,夏玉米每晚播1 d,亩均减产10 kg 左右,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时播种。
1.5 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收割时,留茬高度要低,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60 cm 等行距贴茬直播技术。播种作业前要将机具调整到位,对于土质好的地块,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 ~5 cm;对于土质不好或干旱的地块,播深可增加至8 cm 左右,避免消耗玉米种子本身养分,出土后养分消耗过大,会出现黄弱苗,易感玉米苗期立枯病。
1.6 合理密植。玉米单株生产潜力较高,单穗粒重250 g 左右,高的能达350 g 以上,穗数变化幅度大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因此,生产中合理设计种植密度,提高亩收获穗数,是实现夏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目前,夏玉米播区宜选择耐密、单株产量高的夏玉米品种,以增加亩收穗数,提高群体粒重,一般每667 m2地种植夏玉米4 800 ~5 500 株。
2.1 施足基肥。基肥是播种前撒施在土壤中的肥料,通常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供给玉米幼苗和后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亩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45%复合肥25 ~50 kg。
2.2 选好种肥。大力推广施用新型缓释肥料,玉米缓释肥是一种新型树脂包膜肥料,养分释放时间、释放量与玉米生长需肥规律相吻合,能够完全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节约肥料使用量,减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同浓度肥料相比,化肥用量明显减少,肥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推荐选择45%(N28%、P6%、K6%)玉米缓释肥或相近配方肥,亩施用量50 ~60 kg,播种时一次性全部施入,整个生育期无需追肥。为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肥料要施在距离种子4 ~5 cm 的侧下位。如因大雨等原因造成夏玉米后期脱肥,应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 ~10 kg。
2.3 合理追肥。夏玉米生育期较短,一般施足底肥的田块可不用追肥,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如要提高玉米产量,则需要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合理追肥。一般在拔节初期视苗情长势追施拔节肥,亩追尿素25 kg 左右,增强玉米苗的抗性;在拔节后期,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亩追施尿素30 kg;在玉米抽雄后追施攻粒肥,掌握“宜早勿迟”的原则,亩追尿素5 ~10 kg。
2.4 节水灌溉。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夏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 月中旬~9 月中旬,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00~400mm[1]。夏季是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季节,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节,一般年份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水量。由于夏季降水时空不均匀,部分地区会出现阶段性旱情,大部分地区不需要浇水,特殊干旱的地区需要灌溉1~2 次。玉米苗期时间短,耐旱,不建议浇水。大喇叭口前后、抽雄之后遇旱及时浇水,保障夏玉米正常生长和高产对水分的需求。
3.1 病害
3.1.1 农业防治。空白地秋季进行深翻耕,消灭越冬菌源;田间地头杂草清理干净,铲除毒源寄主,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3.1.2 化学防治。防治大、小斑病,在作物发病初期,选用25%丙环唑30 ml/亩+1.5%多抗霉素2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褐斑病,在小喇叭口期的发病初期,选用药剂25%戊唑醇30 ml/亩+25%吡唑醚菌酯20 ml/亩,进行全田喷雾防治;防治南方锈病和顶腐病,可用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虫剂+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及时防治。
3.2 虫害
3.2.1 生态防治。采用杀虫灯或悬挂专用性诱剂对成虫进行诱杀;培养害虫天敌,如防治玉米螟,可在产卵初盛期田间每亩释放1 万~2 万头赤眼蜂对其进行捕杀。
3.2.2 化学防治。防治玉米螟,在玉米拔节至喇叭口期,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5 ml/ 亩或1%甲维盐15 ml/亩喷洒防治;防治虫害,可选用4%高氯甲维盐、20%氰戊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3.3 草害。选用40%异丙草莠200 g/亩进行苗前土壤封闭;选用37%硝烟莠复配制剂进行苗后除草,亩用量200 g/亩,一般在玉米3 ~5 叶期、杂草2 ~4 叶期进行全田喷雾防除玉米田间杂草。防治时间要在上午10:00 前或者下午4:00 后喷施,不能选择高温时间喷药,避免药物蒸发,影响除草效果。
夏玉米一般在9 月25 日~10 月1 日收获,要改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晚熟期”收获。据研究,在苞叶刚开始变黄的蜡熟初期,每迟收1 d,千粒重则增加5 g 左右,亩增产5 ~6 kg,因此可适时延迟收获时间。推广玉米籽粒机械直收技术,为防止籽粒破碎,提高直收质量,需要籽粒含水量达到23%~25%,玉米达到成熟需要在田间晾晒10~15 d,才能达到籽粒机收的含水量要求[2]。收获后的玉米籽粒要及时晾晒,不要长时间堆放,避免霉变,做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