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效果

2024-03-28 02:20王秋兰曹慧连熊云珑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王秋兰 曹慧连 熊云珑

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25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复合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复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肺康复护理。护理2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气道阻力、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2周后复合组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复合组比气道传导率(specific airway conductance,sGaw)高于常规组,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低于常规组(P<0.05);复合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水平高于常规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复合组营养受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能降低气道阻力,加强肺组织血液循环,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肺康复护理;肺功能;血气分析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3-0078-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急危重患者的常规手段之一,可有效缓解患者膈肌疲劳,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但易引发排痰障碍、肺不张、误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后期肺功能恢复。因此,在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采取合适的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常规护理主要是对COPD患者在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无针对肺功能康复的措施,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1]。肺康复护理以借助肢体运动的呼吸锻炼为主要内容,可增强呼吸时呼吸肌和腹肌运动的深度及强度,预防气道陷闭[2],提高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肺康复护理对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复合组,每组57例,2组均为男性患者。常规组年龄53~86岁,平均(68.26±8.71)岁;病程3~27年,平均(11.13±3.02)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13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18例。复合组年龄51~89岁,平均(69.54±8.86)岁;病程3~24年,平均(11.71±3.74)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4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3];COPD处急性加重期;需行无创机械通气;血压稳定。

排除标准:伴支气管哮喘者;有肺切除手术史者;依从性差或失访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重庆小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VPAPST)面罩吸氧治疗,根据患者脉搏、呼吸、血氧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并设定相应的参数。

常規组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常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见性或针对性处理。(1)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并定时为患者拍背翻身助排痰。(2)嘱患者多饮水以防咽干,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3)根据患者呼吸方式及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呼吸面罩,可于鼻翼及鼻梁处放减压贴以防面罩压伤。(4)进行管道护理,确保管路畅通,保持呼吸道通畅。(5)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指导患者以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为饮食主体结构。(6)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建立康复信心,提高主动配合度。(7)延续性护理,对于出院患者保持持续随访和护理指导。

复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肺康复护理,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复合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其解释说明肺康复训练的目的、动作要领及治疗效果。(2)在无创机械通气结束后指导患者先进行床上翻身、卧位坐起、空中踩车等运动放松,时间约为5 min。(3)协助患者床旁站立,指导患者经鼻深吸气时鼓起腹部,双上肢向上伸举过头,呼气时缩唇缓呼,放松腹部,同时将双臂随呼气缓慢放下,30~40个/次。患者双上肢垂直紧贴于身体两侧,吸气时一侧手臂上抬与肩部平齐,另一侧手臂尽量后伸上抬,呼气时双手缓慢下滑回至身侧,双手臂随呼吸交替上举后伸,30~40个/次。呼吸运动时,左脚向后退2步,吸气时膝关节屈曲90°,呼气时膝关节缓慢伸直,交换右脚进行1次,左右膝关节随呼吸交替进行屈伸活动,15~20个/次。以上呼吸运动训练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限,25 min/次,2次/d。在训练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如有不适应立即暂停。

2组患者均干预观察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1)肺功能。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AS-507)检测2组患者PEF、FEV1、FVC水平。(2)气道阻力。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sGaw、Raw水平。(3)血气分析指标。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抽取2组患者动脉血1 mL,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广州万孚生物有限公司,型号BGA-101)检测PaO2、PaCO2、OI水平。(4)营养状况。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4]中营养受损(0~3分)部分评分评定2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越高表明营养受损越严重,营养状况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EF、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患者PEF、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复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气道阻力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Gaw、Ra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患者sGaw水平均升高,且复合组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Raw均降低,且复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aO2、PaCO2、O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患者PaO2、OI水平均升高,且复合组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复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营养受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患者营养受损评分均降低,且复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无创机械通气可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情况,减少气流受限。无创机械通气直接为患者提供氧气,可能会引起患者肺泡过度膨胀,使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失衡加重,不利于患者康复。常规护理通过解决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并发问题来减小对患者肺功能的不利影响。COPD患者呼吸力学变化主要体现在呼吸肌功能障碍和气道阻力增加,常规护理在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上有一定局限性[5],有研究指出,可在COPD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进行肺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肺康复护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规范、特定的动作引导患者关节肌肉运动,充分调动患者呼吸机耐力,使患者肺顺应性及血流运转情况得到提高和改善[6],对患者呼吸功能的进一步提高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将肺康复护理应用于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以探讨其价值。

本研究中,干预2周后,复合组PEF、FEV1、FVC、sGaw水平高于常规組(P<0.05),Raw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肺康复护理应用于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能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肺功能。膈肌呼吸通过提高腹部肌群运动深度来增加O2吸入量和促进CO2顺利排出,利于气体的有效交换。缩唇呼气可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陷闭,有助于肺内残余气体的排出,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情况得到改善[7]。复合呼吸操将伸举上肢、屈腿、收腹等全身肢体动作与呼吸运动相融合,使膈式呼吸中腹部鼓起回缩运动得以促进,缩唇缓呼得以加强,呼吸肌群和腹部肌群得以锻炼,从而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降低气道阻力,并维持腹内压以保持呼吸稳定;同时可使得气体分布更加趋于合理,机体在吸气时所需总功减少,此时功耗、氧耗也明显下降[8],肺功能得以改善,气促症状缓解,机体耐力提升。

本研究中,干预2周后,复合组PaO2、OI水平高于常规组,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肺康复护理应用于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可以加强肺组织血液循环,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分析原因为,肺康复护理中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可以减轻呼气浅促状况,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优化肺组织气体分布,加强肺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在肺组织中的有效气体交换,提高氧合指数[9-10];同时结合缩唇呼吸提供外源性呼气末正压,改善患者因无创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泡陷闭,促使肺CO2排出,增加O2吸入,促进肺循环,改善血气交换、肺通气功能,从而使血液中PaO2提高,PaCO2降低,进而对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改善肺功能[11]

本研究中,干预2周后,复合组营养受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肺康复护理应用于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能改善营养状况。COPD患者因气流受限、反复应用抗生素等原因易出现无氧酵解增强和胃屏障损伤,引起能量负平衡和肠道菌群移位[12],导致营养受损,加之无创通气常并发明显胃肠胀气,影响患者进食,进一步加重了营养受损状况。以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为主体的饮食结构极大满足了机体高耗损、高分解的需要,而康复锻炼运动增加机体热量消耗,改善患者食欲,加之康复锻炼能锻炼呼吸肌群,充分舒展肢体关节,使得经络得以畅通,使形体络缀,气血调畅,肺脾健益,可减轻胃肠胀气不适,促进高热量营养摄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对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能降低气道阻力,加强肺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血气交换,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 邓丽英,胡结养,邹小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17):2717-2720.

[2] 谢晓红,薛宇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913-1914.

[3] 梁振宇,王凤燕,陈荣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的重要更新解读及展望[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9):1457-1461.

[4] 夏萍,史俏蓉,霍永忠,等.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简介及应用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7(15):2860-2861,2866.

[5] 赵刚,施雁,姜金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44-47.

[6] 张海云,何英姿,张萍,等.腹式呼吸、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2):266-269.

[7] 赵焰,胡海华,张莉.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32-37.

[8] 陈瑞英,马小花,孙婷,等.短期强化肺康复训练对OSA-COPD共存患者呼吸、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5):353-358.

[9] 刘绍燕,王琳,卢家宜,等.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91-94.

[10] 徐亚琴.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0):3257-3260.

[11] 刘桂森,马悦霞,贺子娟,等.肺康复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6):2950-2954.

[12] 邬海燕,郑艳文,张鉴,等.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C组和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49-250.

(編辑:郭晓添)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GZ2020ZSF099)

作者简介:王秋兰,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