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朱爱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展黄河全流域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践行国家黄河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口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发高中沿黄河生态保护研学课程,让同学们通过研学实践,用脚丈量黄河口印记,用耳倾听黄河口故事,用心感受黄河口脉搏,以一斑窥全貌,从而深入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口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河海交汇、生态湿地、珍稀濒危鸟类、滨海滩涂景观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满足了研学实践活动的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等条件。
一、研学目标
研学实践活动是落实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3]。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学地研学资源以及高中学情,制定黄河口研学实践课程目标(表1)。
二、研学流程及准备
黄河口研学课程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图1)。开展研学活动前学校、师生应作研学前的必要准备(表2)。
三、研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基于黄河口研学资源及研学目标,主要从研学主题、研学地点、研学问题、学生活动、拓展问题五个方面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表3)。
四、研学活动评价
1.高考真题检测
例1.(2015年全国卷Ⅰ 文综第10~11题)图2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例2.(2017年 江苏地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3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 。(2分)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 ,其原因有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 。(6分)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 。(2分)
例3.(2016全国卷Ⅰ卷第44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4)。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D2.B (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研学活动评价表
研学旅行评价应遵循全面性、表现性、开放性和激励性原则[1]。评价内容多维化,不仅有终结性评价,还有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制定本活動研学评价表(表4)。
五、总结与反思
黄河口地理研学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黄河口区域的自然特征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研学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实现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理解,增强了学生保护与传承黄河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但也有几点反思:一是要处理好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研学活动与高考备考的关系,争取家长认同与支持;三是要切实做好安全保障、组织管理、资金支持、周密筹备等工作,以确保研学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泽甬,宋艳龄.中学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以宁波四明山红枫产业发展为例[J].地理教育,2023(11):72-76.
[2] 谢如琛.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以潮州市“一桥一楼一街”为例[J].地理教育,2023(10):62-65.
[3] 刘慧,刘伟.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上海市杨浦滨江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3(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