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侯仁之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地理学家与学界泰斗,奠定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被人们称为“北京通”“中国申遗第一人”。本专栏由朱祖希先生(专栏图片左)撰写,以追念侯仁之先生的学术精神。
如前所说,对侯仁之影响最大的还有另一位老师,那就是洪业老师了。
洪业(煨莲),1893年10月生于福建侯官(1913年闽县和侯官合并,称闽侯),“煨莲”是他的号。1922年,当他還在美国协助燕京大学副校长路思义,筹得巨款以兴建新校舍的时候,就已应聘担任燕京大学的助理教授了。不久,洪业回国就任历史系教授,兼任图书馆馆长。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在制定现代化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制度、工具书编纂,以及索引研究等方面,也都有颇深的造诣。《引得说》一书,便是其代表作。
“引得”源于英文“index”,人们习惯称之为“索引”。洪业先生在《引得说》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典籍索引的编制方法,先后主持编撰出版了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多达64种81册,为古籍的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侯仁之入学燕大时,洪业便已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了。“我来到燕大以后,在历史系学考古,而且是跟着洪业……”而洪业对燕京大学校园历史所进行的多方面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给侯仁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説,洪业师是最先研究燕京大学校园历史、研究勺园的。勺园的图非常重要,很难得了。他在美国的时候,听说燕大买下的这个地方就是原先的勺园,他很感兴趣。回来以后就研究勺园,结果找到了《勺园修禊图》。当时,只知道有这个图,是明朝万历年间勺园的主人米万钟亲自绘制的,已经有很多年了。可那图到底还存在不存在,他并不知道。当时琉璃厂有个书商真有本事,他居然给找到了,但据说被天津的一个姓陈的人收藏了。结果燕京大学就给买回来了。洪业师就通过研究这张图,写出了《勺园图录考》,并且在我入大学那一年出版的,中国式的装订,中国式的印刷。我受他的影响很大。
洪业师的《勺园图录考》出版于1932年,他不仅拟了极为详尽的考证,还在书后附有燕京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河湖水系的地形略图。其后,洪业师还继续深入进行了有关淑春园的研究,并用英文发表。所以,侯仁之说:“洪业师对燕京大学校园历史及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的这些研究,一直影响到我日后的研究方向……引导我对北京西北郊区历史上著名园林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又扩大到对整个北京地区开发过程的研究。”
即便许多年之后,侯仁之先生在回忆起洪业先生的时候,仍然充满感激之情。他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洪业老师好极了!”
侯仁之先生说,洪业先生让他在学术道路上最受教益的有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侯仁之上“大二”时,正值洪业师教授“史学方法”一课。不想,也就是这一课把侯仁之引上了治学道路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洪业师除去系统地讲授一般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实习,并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言必有据:在写作中凡所引证,必须详细注明出处,而且还要“沿流溯源”,即引证的重要来源必须是原始资料(或称为第一手资料)。因为,“只有出自源头上的水,才是清洁可饮用的。愈到下游,污染愈重,愈不可用。”
二是要悉心搜集资料,务必详尽,而且力求加以分析、鉴别,并找出各种资料的内在联系,然后加以合乎逻辑的组织,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
三是要达到科学论文的要求,就必须有新的发现,要“道前人所未道,言前人所未言”。
这就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注入了自己点滴的贡献。最要不得的是,以各种手段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那就是剽窃,是最可耻的行为。
第二件,是在写作本科毕业论文时,选择题目应以务实为要。不仅要在写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在为人上努力前进。为此,侯仁之考虑到幼年时家乡曾遭水灾和1935年长江水灾危害的情景。同时,又看到有清一代以康熙年治理黄河卓有成效,可以为法,便就商于洪业师,最后完成了《新辅治河始末》这篇毕业论文。
第三件,洪业师在言读间常流露出忧国忧民之心,而侯仁之自己也曾告诉他,在学习他所指定的参考书——梁启超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了解到顾炎武(号亭林)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之学,并由此编辑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深有感触。洪业师就曾建议侯仁之:“你原籍山东(恩县),而大学图书馆里所藏山东地方志最为丰富,不妨就《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山东一省,根据清初以来的全省名称州县地方志加以续修,也可以有备于日后地方上兴利除弊的参考。
洪业师的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把侯仁之引向了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