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贺岁朝

2024-03-28 10:59黄思颖
美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舅母祭灶灶神

黄思颖

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在那么多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或许是跟童年的热闹有关,也或许是这个节日自古以来就欢腾。

古时候,大户人家的新年都是在自己的园林里过的。园林里有山水戏台,有别致的花草和假山,在如此精致的园林过年,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调的。园子的主人会在园林里赏雪、赏梅、赏月,还有宴请亲友,或与家人一起放风筝,好不热闹。《红楼梦》就记载了大观园的春节“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一众人在园林里宴饮、看戲、听书、猜灯谜。晚宴结束后自然是少不了放烟花、炮仗。

相比私家园林来说,皇家园林更是气势恢宏。清代中后期,皇家的春节大多是在圆明园过的。除夕这日,在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摆设“宗亲宴”,其实就是皇家的家宴,只有皇帝一家子,一般是皇帝的兄弟姐妹和儿子、女儿,以及嫔妃们。晚宴的场所会搭建一个临时的戏台,由太后和皇后准备表演曲目,席间众人在音乐声中享受美食。元宵节前后,他们还可以到“买卖街”消食,“买卖街”是仿照北京前门大街搭建的,有茶铺、估衣店、首饰店、香铺等,由太监充当伙计,还原了市井氛围。马路上、商铺里灯火通明,夜间一片璀璨。这寓意来年丰收,国泰民安。

如此气派的春节,我们也只能通过书本和电视剧才知道。但也不很羡慕,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儿时的春节,才是最美好的。

儿时的春节大多是在乡村过的。村子里的年要比城市里的早个七八天,一般是小年之前就开始准备了。祭灶神是最早的仪式,给灶神爷准备的食材,也是提早几天就备下的。我看舅母每次都是准备三茶三酒、六碗斋菜、六种水果,寓意六六大顺,还会备下十种点心、十种豆米,寓意十全十美。对我们几个小孩来说,最期待的就是舅舅放好鞭炮以后,给我们分灶神饼,说是灶神爷给我们吃的,吃了就能健康长大。

祭灶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是真的过年了,这时候家里可以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舅母怕我们爬高偷糖果吃,总是将零食搁在仓储间最底层的位置,格子柜和我们的身高差不多,一进门就能挖到许多好吃的——米饼、柿子饼、糖炒花生、瓜子和各种口味的糖果。

到了除夕那天的黄昏,爸爸妈妈也差不多到家了。他们带回来一些新鲜的食材,大舅、二舅帮忙拿进厨房。大哥、二哥在院子里挂灯笼、贴春联。舅母和大嫂、二嫂、大姐、二姐则在厨房里张罗年夜饭。我和几个小辈到处放鞭炮。快到饭点的时候,便回到院子来。院子里张灯结彩的,很是喜庆。大厅中央靠墙祭祖的桌子上也摆好了丰富的供品,点好了蜡烛和香火。想来是长辈们已经完成了祭祖仪式,意味着年夜饭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姐一边分发碗筷,一边喊着:“一群脏猫哦,快洗手吃饭咯!”我虽说辈分大了一点,但和侄儿侄女们年龄相仿,免不了孩童的好胜心,就是洗手也要争个第一。此时的洗手台,必然出现一场争抢的闹剧……

总觉得儿时的春节特别长,可以过很久很久。长大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春节只有七天假。

前几天在列年夜饭菜单的时候,父亲跟我说,简单点就好了,现在过不过年的和平日里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没什么区别了,以前都是大家族一起过年,现在都天南地北各一方。可是对孩子来说不一样,总得给孩子一点“年味”,让孩子知道过年是和往日不一样的。我希望他将来回忆起儿时的春节,也能洋洋得意地说:“还是小时候开心啊!”

(本刊编辑部摘自《中国青年报》,内容有删减)

猜你喜欢
舅母祭灶灶神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门神想吃立夏饭
舅母趣事
是是非非话灶神
冬青树
关东糖
西夏灶神像探疑
闽人祭灶大不同
灶神星上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