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再美也比不上走心的“敬”

2024-03-28 03:35闫燕秋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3期
关键词:本义曾国藩家风

闫燕秋

和气能致祥,敬意必生福。然而,现代家庭往往爱多敬少。

“盖家道之兴,全在肃雍二字。肃者,敬也;雍者,和也。”这是清同治七年七月初二,曾国藩在日记中关于家风的感悟。意思是:一个家庭的兴盛全在乎有“敬”与“和”,有这两种家风,家道会更殷富。

“和”的家风之前已说过,今天我们来看看“敬”的家风是什么样!

曾国藩告诉你敬有多重要

曾国藩一生都在“敬”上极力修为。他敬重长辈,事亲以得欢心为本,给长辈写信时,总以“男国藩跪禀”搁笔;哪怕是先辈们去世多年,他也要在他们生日或忌日时祭祀跪拜,以表恭敬之心;他敬爱弟侄辈,给他们写信时,喜欢称“诸位贤弟足下”。

正是因为曾国藩长年累月以身作则践行恭敬的家风,兄弟姐妹之间才能够团结一心,子侄晚辈们勤奋上进,最终使得整个曾氏家族福禄绵长!为了让这样的家风世代奉行,曾国藩在晚年亲笔书写“肃雍和鸣”四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富厚堂内,世代奉为圭臬。

在曾国藩的家,我们看到了“敬”的真实模样:在敬爱成风的家庭里,做长辈的自尊自爱,有威严;做晚辈的谦卑恭敬,懂礼数;大家齐心协力,和睦久昌。

这对当下的我们也是一种鞭挞,因为我们在“敬”上欠的功课太多了。有些家庭,成员之间不乏爱,但缺少发自内心的敬。

请看下面的场景,能不能从中找到你家的影子:女人半躺在客厅沙发上玩儿手机,孩子躺在卧室床上打游戏。男人回家见状,皱着眉头教训爱人:“你颈椎不好,上周刚矫正好,还这样躺着,真是不长记性!”

女人走进卧室,一眼就看见孩子躺着打游戏,吼道:“你给我坐好!要不然早早就驼背,到时候活该你受罪!”孩子回怼:“你刚才也躺着玩儿手机,我跟你学的!”

这个家是不缺乏爱的:男人关爱老婆的健康,才提醒她注意姿态;女人关爱孩子,才制止他躺着玩儿手机。但很显然,他们之间缺乏“敬”:因为不够“敬”,所以男人语气略显粗糙,女人把最糟糕的心情留给了最亲密的人,孩子则言语顶撞母亲。

这只是万千家庭中的一个缩影。我们总是仗着“自家人”这个特殊身份,笃信“甭客气”,最终导致怨气横生。这是现代亲密关系不融洽的根本症结,急需矫正,让“敬”意深入人心,把“敬”字请入家中。

“敬”的本义关乎心意

“敬”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从“茍(jì)”从“攴(pū)”。《说文解字》的注解是:敬,肃也。《说文解字注》又對“肃也”做了进一步注解—肃部曰:肃者持事振敬也,与此为转注(互相注解的意思)。心部曰:忠,敬也。戁,敬也。憼,敬也,恭肃也。憜,不敬也。

不难看出,《说文解字注》是通过结合“心部”来解释“肃部”的,由此可知:敬在心意。敬的本义是在处理对人、事、物的关系时内心所处的一种恭敬、严肃、不怠惰的状态。此义在现代汉语中还在延续,如“敬请指教”“敬谢不敏”等。所以,“敬”从根本上讲是心的事。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从字面上看很有敬意的话却没起到预期效果,因为那些话不是发自我们的内心。举个例子,小孩迫于大人的压力,敷衍潦草地说“对不起,我错了”,和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充满惭愧之情和悔改之意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们听后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对“敬”字本义的认知,能快速帮我们改善家风。在和家人相处时,您只需要在每个念头、每句话、每个动作中都略加一丝丝“敬”意,即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妻子想让丈夫多做点儿家务,以前总是颐指气使地说,丈夫也总是慢慢腾腾很不情愿。后来,她在语气中加进“敬”的元素,用商量的口吻说:“我腰有点儿疼,你能拖地吗?”丈夫只是犹豫一下,就行动了。

“敬”在心,心诚则灵。

敬,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范畴

“敬”也是儒家思想中的一条重要的伦理规范。在《论语》中,有22处提到“敬”字。

“敬”的义务主体包括一切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比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丧思哀”“祭思敬”,指的是人对神灵、祖先的敬重;“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指的是为政者对子民的爱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指的是对父母的孝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其事上也敬”指的是对上级的恭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修己以敬”指的是对自己的礼敬……关于“敬”的百般好处,更融合在一句“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中。

圣人所言不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所施予的一切“敬”爱之光终会被放大至无量,反射回归到自己身上。所以,“毋不敬”。

有些人可能会说,“敬”的境界诚然是好,我们也赞叹圣人气量,但当下只想解决家里死活都“敬”不起来的痛点问题,比如拗不过的父母、屡教不改的熊孩子,还有无法同频的“那口子”。

好,下面三句《论语》金句帮您脱离“怨亲”苦海,快速上岸。

三句《论语》金句,让家风爱敬并行

●执拗的父母令我无语—“敬不违,劳而不怨”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到对父母既“孝”又“敬”,但有些情况确实很让人崩溃。比如当父母的主张明显错误,但怎么都说服不了时,整个人都快被气疯了,很难保持心“敬”。怎么办?孔子给我们画了一道红线。

《论语·里仁篇》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得特别明白,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即无论如何,都不能失敬。先守住底线,然后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策略,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爱人之间怎么把握边界感—“君子周而不比”

很多男士抱怨妻子靠近了不行,离远了不中,真难缠;很多女士抱怨丈夫对自己不够尊重,其实都是没有把握好边界感。结为连理的夫妻也需要见外吗?是的。夫妻之间也需要点“君子”气质。

《论语·为政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要把握“周”和“比”这两个字。“周” 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周”字像在一块田地里密植上庄稼的样子,但边界清晰,四角有四个点伸出来。本义为细密、完备,但有边界感。“比” 的甲骨文字形,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没有边界感。

所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君子关系亲密但保持边界,小人紧密相连不懂边界。

理解了这一层,我们就明白古人为何会崇尚“相敬如宾”的婚姻价值观了。夫妻之间“周而不比”,保持必要的距离,多点儿“敬”意,会少很多冒犯和窒息感,让爱升温。

●孩子屡教不改,恨铁不成钢—换个角度思考“朽木不可雕”

很多家长都为家里屡教不改的熊孩子伤透了脑筋,甚至因此对于“要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怀疑。其实,对于顽劣的孩子只需略施小“敬”—尊敬、尊重他們的天性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尊重孩子天性,需要正向理解“朽木不可雕”。

《论语·公冶长篇》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读了这段话,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白天睡觉的行为很失望,打了差评。可是,大家想一想,像孔子这样一位谦逊的大先生,怎么会如此傲慢呢?他不可能因为学生白天睡了一觉,就简单粗暴地给其贴上“朽木”和“粪土之墙”的标签。

孔子的本意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句话呢?我们不妨摘下有色眼镜,把“朽木”和“粪土之墙”仅仅理解为一种客观“物性”(物体的性状性能)的描述,就通畅了。也就是说,孔子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识人”,知道自己的学生分别具备什么特点,是什么“料”,然后调整认知,因材施教。

所以,对于“欠揍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敬重他们的天性,拿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分析其特征,然后善教。

解决了这些家庭中的痛点,让我们再回到文章伊始,对于曾国藩“盖家道之兴,全在肃雍二字”的家风感言,一定更有切肤之感。又是一年春来到,愿此番“敬”意能引起诸位共鸣,立心力行,兴建家风。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家里的“敬”。

猜你喜欢
本义曾国藩家风
跟曾国藩学修身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