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后COVID-19时代疾病流行特征的变迁,拥挤的儿科急诊室频现传媒;我们也见证了人类自我医治长河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首款基因编辑治疗产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镰状细胞贫血。在更广泛的层面,我们还见证了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让人类产生了站在一个陌生世界大门口的期待与迷惘。
在迈入第四十二个年头之际,我们不得不思考《临床儿科杂志》应该怎样在奔涌的时代洪流中依然屹立潮头,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高速公路上换挡飞驰。这既需要我们关注脚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临床诊疗中的问题,去探索解答临床问题的路径;又需要我们仰望星空,以前瞻性的格局和胸襟,去实现既往所不可及的目标。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里,固步自封或者偏于一隅,必然被时代所抛弃;只有打破学科间的藩篱,懂得从人类科技发展的全局眼光审视专业,方能始终合于时代的脉动。
在新的一年里,《临床儿科杂志》将秉承 “面向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要求,更加关注学术前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专家与作者发表独到的学术观点,以全新的面貌为儿科学发展做出学术期刊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将努力回应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代表回信中对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事业提出的殷切希望,做好学术的传播与普及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实践社会使命。
连续第二年,我们在开卷首期聚焦宫内儿科学,以践行推动学科交叉的新时代办刊理念。来自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王彦林教授为我们带来对无创产前筛查未来发展的展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陈功立教授介绍了国内独家开展重度膈疝宫内治疗的经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尹少尉教授则围绕中国胎儿镜治疗的现状发表了独到的观点。此外,围绕先心病的宫内治疗、胎儿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的遗传咨询等问题,相关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同时,本期开篇发表《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相信对儿科同行应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