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类脑

2024-03-27 11:17
科学中国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可塑性耐受性皮层

人类网格表征和认知计算模型进展综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亮、尼古拉·阿克斯马赫等人系统梳理了人类网格表征和认知计算模型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神经生物学进展》(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网格细胞主要位于大脑内嗅皮层,是哺乳动物完成空间导航时实现自我定位的关键脑区之一,于2005年被首次报道。成果发现者莫泽夫妇与位置细胞发现者欧基夫教授因共同揭示了大脑GPS定位系统,于2014年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综述文章简要概括动物中网格细胞的关键研究成果,介绍了周期调制信号,即空间运动方向与脑活动的六周期调制模式。文章最后总结了网格细胞的认知计算模型,阐释了网格研究的临床转化和对人工智能的启发。

人类网格表征研究(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网站)

颜色编码不对称性的环路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宁课题组合作,揭示灵长类视觉系统中颜色不对称编码的皮下起源和皮层内的演变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颜色是灵长类动物的物体识别和记忆的重要视觉信息,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猕猴)视觉皮层对不同颜色的编码强度并不均匀。通过研究猕猴,研究团队不仅揭示了颜色编码不对称性的通路起源,以及不同皮层连接形式(前馈、交互和反馈)对颜色信息处理的调节作用,还确认了颜色编码在电生理信号和核磁信号中的一致性。这对于使用电生理和核磁技术研究颜色信息(或者其他信息)的全脑加工具有参考意义。

原发性失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团队全面评估了不同药物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等方面的优劣势,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障碍提供循证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睡眠医学评论》(Sleep Medicine Reviews)。失眠是目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药物治疗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不同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不明确,导致医生在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时缺乏有效依据。这项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种类镇静催眠药在治疗成人原发性失眠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有望为临床医生和失眠患者在选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时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可塑性的发育关键期

复旦大学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顾宇课题组和天津医科大学史学锋团队合作,揭示上丘双眼神经元的眼优势可塑性及其调控机制与生理意义。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通讯》(Cell Press)。可塑性是一把双刃剑,动物从发育期到成年期神经可塑性的降低有利于神经环路的逐渐成熟与稳定,但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成年后诸多脑疾病(如弱视等)的治疗。研究报道了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可塑性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可塑性的来源,以及与双眼神经元存在类似初级视觉皮层眼优势可塑性的相似性及不同点,并阐明了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在搜索性捕食行为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可塑性耐受性皮层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