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倩芸
十分钟便可完成的作业,过了半小时孩子还在磨磨蹭蹭,迟迟不下笔。看着孩子心不在焉的样子,家长什么道理都说尽了,孩子却没有长进,这是不是你正面临的问题?下面,咱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把握时间,拥有自控力。具体该怎么做呢?
对于低龄孩子,家长首先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可以准备一个三分钟的沙漏,当他开始刷牙的时候,沙漏倒过来,沙漏漏完,三分钟便结束,刷牙也应该完成了,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最为直接。高年级的孩子,家长需要教会他制作任务清单,安排每天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做完可以打个钩。看着勾越来越多,孩子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学习、生活也会渐渐充实。如果孩子对于每天要做的事情模模糊糊,便也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掌控感。
之前有位家长问我,他的孩子读六年级,每晚做作业要做到十二点,但是同班同学只需要做到八九点,家长十分生气,却怎么也改不了孩子磨磨蹭蹭的毛病。
后来了解到,这位家长没有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孩子只需要完成学校作业就可以了。我好奇地询问家长:“如果孩子八点就完成了作业,你打算怎么做?”这位家长说,他会继续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通过这点我们发现,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任务量,也不知道自己可控的时间有多少,所以更别提有紧迫感了。
我给这位家长的建议是:每天告诉孩子,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有额外的作业需要完成。只要提前完成,剩下的时间都可以休息和玩耍。事先告诉孩子任务量和时间限制,孩子渐渐就会拥有时间掌控感。
孩子为何会磨磨蹭蹭?因为孩子知道,如果提前完成任务,还会有新任务到来,永远没有尽头,那不如直接摆烂。
这里要跟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孩子每天早上磨磨蹭蹭,孩子的父亲天天催他,到后来再怎么发脾气都没用了。之后父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再催孩子,看着孩子迟到,孩子尴尬地站在学校门口,无奈地让门卫叔叔开门,红着脸奔向校园。
很多时候家长承担了孩子犯错的后果,帮助孩子处理拖延的烂摊子,但这难道不是孩子造成的吗?为什么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呢?告诉孩子几点之前完成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完成,就应该有所惩罚。孩子渐渐会发现,自己犯的错承担后果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自己。
在列任务清单时,家长和孩子要明白什么是今天必须做的,什么是长期的日常任务,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任务。当我们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了之后,孩子内心就已经有规划了,这是提高孩子自我掌控感的一个好方法。
倩芸老师敲黑板
王倩芸,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安徽社会心理学理事,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安排孩子的一切,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再也无法掌握孩子的所有,这时只有孩子足够自律,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限制时间内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便由自己掌握,那孩子当然愿意提高效率。但如果完成了所有任务,依然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自我掌控感才是自律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掌握自己的生活,才能够让孩子真正自律。
亲子加油站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工具,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
使用番茄工作法需准备的工具:一个番茄计时器,三张表格。
使用番茄工作法需遵守的规则:
1.一个番茄时间共30 分钟——25分钟工作,5 分钟休息;
2.一个番茄时间是不可分割的;
3.每4 个番茄时间后,停止工作,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大约15 到30 分钟;
4.完成一个任务,划掉一个。
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让每一项任务的结果都能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