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胜,苏保辉,栾素娴*
(1.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潍坊 262737;2.潍坊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潍坊 261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各种原因引起老年人骨质不断流失,出现骨密度不断下降,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概率明显增高[1~3]。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在临床上最常见,病情较轻者可出现活动明显受限或慢性腰背部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因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能够快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首选[4~6]。
本科2019 年5 月—2022 年4 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KP 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26 例,取得较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和检验。影像符合OVCF,表现为病椎椎体压缩变扁(图1a),在MRI压脂像表现为水肿高信号,以此确定责任节段,避免漏诊(图1b)。术前在磁共振轴位图像上提前规划外展角度及进针方向(图1c),在矢状位图像上规划进针点及方向(图1d)。
图1 患者,女,70 岁,T11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1a: X 线片示T10、T12 楔形变,T11稍扁平;1b: MR 压脂像T11 水肿高信号,而T10 和T12 信号正常,确定T11 为责任椎;1c: 术前在磁共振图像上提前规划外展及进针角度;1d: 侧位规划进针点及方向;1e: 术中正位像见骨水泥椎体两侧填充弥散良好;1f: 术中侧位像见骨水泥在椎体前后分布良好。Figure 1.A 70-year-old female underwent unilateral extrapedicular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11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1a:Preoperative X-ray revealed the T10 and T12 wedge change,while slightly flat T11;1b:Fat suppression MRI showed T11 high signal indicating edema, while T10 and T12 with normal signal, the T11 was identified as the responsible segment; 1c: Preoperative planning abduction angle of puncture on the cross-section MRI images; 1d:Preoperative planning of puncture point and direction on the sagittal MRI images;1e:Intraoperative anteroposterior images showed good filling and diffusion of bone ce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vertebra; 1f:Intraoperative lateral images showed good distribution of bone cement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所有患者均行切口局部麻醉+静脉全麻,腹部悬空俯卧于可透视手术床,双上肢自然上举置于床两侧托手板上。
患者俯卧于可透视手术床,腹部悬空。首先用C形臂X 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并做体表标记。常规碘酊酒精消毒,常规铺巾,配制1%利多卡因,局部皮肤浸润麻醉,沿穿刺点向椎弓根外缘逐步穿刺麻醉,切开皮肤,切口长约0.5 cm。C 形臂X 线机透视下,穿刺针经切口,外展30°~45°,穿刺至骨质,根据透视情况,调整穿刺针,透视正位像上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外缘(图1d),侧位像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中线。穿刺针根据透视像调整,在侧位像上,平行于上终板穿刺进针,正位像上观察针尖位置,避免进入椎管,穿刺针经椎弓根外壁穿刺前进,到达椎弓根外壁与椎体相连处,透视正位像,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投影中心,侧位像可见抵达椎体后缘,继续进针约1 cm,取出穿刺针内芯,用环锯旋入约2 cm,透视,见正位像接近对侧椎弓根内缘,侧位像针尖距椎体前缘约0.5 cm。取出环锯,用导针探测前方为骨性组织,拔出导针,沿穿刺工作套管置入球囊,透视,正侧位像确认球囊跨越椎体中线,侧位像球囊前端距椎体前缘约0.5 cm。透视下缓慢扩张球囊至塌陷椎体高度恢复,撤出球囊。准备骨水泥,用骨水泥注入器在透视下低压将骨水泥推入椎体,进行椎体填充,至骨水泥在正侧位透视填充满意(图1e,1f),停止推注,同时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拔出骨水泥注入器,将穿刺针芯置入套管,旋转穿刺针,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穿刺针,压迫止血。清点敷料器械无误后,无菌敷贴覆盖切口,翻身,检测生命体征,平车返回病房。
术后不用抗生素。术后当天鼓励患者下地活动,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第2 d 进行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情况,无异常后出院。嘱院外2~3 d 切口换药1 次。前3 个月每月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后改为每3 个月复查1 次,复查时评估患者腰背疼痛情况,行影像复查。
本组共26 例患者,其中男8 例,女18 例,年龄65~90 岁,平均(72.3±5.8)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主要为钝痛或胀痛,部分患者疼痛可向下肢放射。术前参考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病椎,均行经椎弓根外入路PKP。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5~18 ml。其中,骨水泥渗漏1 例,无临床症状,未处理;切口红肿1 例,经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皮缘坏死2 例,结痂,2 周褪去痂皮,切口愈合良好;切口血肿3 例,自行吸收,未特殊处理。
随访时间6 个月~3 年,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 个月内,2 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再次给予PKP 治疗,恢复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中很常见,由于患者无明显外伤,就诊往往不及时,也常被临床非脊柱外科医师忽视,出现漏诊,因此出现老年人突发腰背部疼痛,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漏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无明确外伤史,患者及家属不重视,就医不及时;(2)除脊柱外科医师外,其他专业医师对本病的病因和症状认识不够,查体及辅助检查不准确,造成患者就医时也会出现漏诊;(3)辅助检查如DR 和CT 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隐匿性骨折会出现漏诊,脊柱MR 检查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具有诊断意义,出现骨髓水肿即可诊断。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由于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保守治疗需要卧床,卧床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很多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手术治疗成为患者的首要选择,但由于骨质疏松,钉棒系统内固定物固定不可靠,效果不理想,易造成手术失败。PVP/PKP 具有创伤小,快速恢复病椎强度和部分椎体高度,快速止痛,早期下地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7~10]。
目前国际上公认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止痛作用机理有两种:(1)骨水泥在椎体中,凝固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可使椎体周围的神经末梢损坏,痛觉减轻;(2)由于骨水泥对骨折间隙的填充,凝固后使病椎达到稳定,减轻疼痛。PVP/PKP,主要有3种入路,分别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双侧经椎弓根入路和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据报道,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骨水泥弥散均匀的患者,由于椎体更稳定,术后症状改善更好。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由于受限于椎弓根自身的解剖结构,术中沿椎弓根穿刺,无法任意加大外展角度,使穿刺针到只能位于椎体穿刺一侧,骨水泥注入后聚集于一侧,不能到达对侧,可引起椎体两侧应力不平衡,继而加速了椎体及相邻节段的退变,增加了病椎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风险[11~13]。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优点是双侧水泥达到对称平衡,有效减小了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不均,保持了椎体的平衡,患者的远期疗效更好[14~16],缺点是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双侧穿刺创伤大。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有效的摆脱了椎弓根解剖结构的限制,单侧穿刺,通过加大穿刺针的外展角度,可穿刺至病椎对侧,骨水泥可弥散至椎体两侧,达到双侧穿刺的效果。因此,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无论在患者费用、操作时间、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等方面都具优势。
椎体生物力学的重要指标是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最大抗压强度是指椎体的载荷能力,刚度则体现在轴向载荷下抗变形能力[17]。经皮后凸成形术既能提高病椎最大抗压强度,也能恢复病椎刚度,可使病椎恢复到接近正常椎体的生物力学指标。
为顺利完成手术,保证患者安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好切口与棘突中线的距离及外展角度;(2)穿刺针到达椎弓根外壁与椎体相连处,正位像透视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投影中心,侧位像可见刚好抵达椎体后缘;(3)发现骨水泥渗漏,特别是向椎管内渗漏,立即停止推注;(4)为避免损伤椎旁血管,穿刺路径操作位于椎体的中上部。
综上所述,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透视次数,减轻了创伤,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