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减负增效、让课堂更“接地气”,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此,教师应聚焦于小学数学课堂,探讨如何通过减负增效使其更“接地气”,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利远绣(198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九小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受到过多的作业和烦琐的知识点影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低,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所缺失。对此,数学教师需要思考怎样通过引入减负增效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接地气”,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减负增效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其提供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1],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降低学习的焦虑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其次,减负增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精简的课程内容和合理设置的作业,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重要的知识点,避免烦琐、重复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科成绩。最后,减负增效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减负策略
(一)精简课程内容
1.突出核心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选择教授的知识点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至关重要。具体可参考如下做法:一是将数学课程的重心放在基础知识上,确保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是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精心设计课程结构,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三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范围内,避免引入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概念;四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应该教授的核心内容;五是在学期末或重要阶段,适度安排时间复习,着重巩固核心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精简、更有针对性,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避免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2.削减烦琐、重复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合理地筛选和精简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关键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明确课程的核心目标和教学要点,将重点放在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上;其次,审视教材,避免在教学不同章节或单元时出现大量重复的内容,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再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掌握知识点;最后,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孤立教授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负担[2]。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凑、精练,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重要的知识点,降低学业压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动力。
(二)作业合理化
1.评估学生学习能力,设置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过多的作业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學习效果,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个性化地设置作业,使其既具有挑战性又避免过于繁重。
以小学五年级比例教学为例,学生A掌握了关于比例的基础知识,而学生B的基础不牢固。据此,对于学生A,教师可设计基础练习,让学生从简单的比例练习开始,巩固基本概念;拓展应用作业为结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食材的配比、图形的缩放等,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设置一到两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比例关系,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对于学生B,在基础练习方面,应侧重于巩固基本的比例概念,包括简单的比例运算;在拓展应用方面,则设计一些逐步增加难度的练习,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比例的复杂情况。这样的个性化作业设置符合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下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避免过重的作业压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减负的关键之一在于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压力。如果作业量过大或难度过高,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设置作业,保证作业量与学习任务的匹配度[3]。
以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课前测验、课堂互动、以往作业的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于圆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安排相应难度的作业。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对于已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如:(1)一个花坛的形状是一个圆形,半径为3米,你能计算出需要多少土来填充它吗?(取π≈3.14,土壤的厚度假设为10厘米)(2)一辆汽车的轮胎半径为35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而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设计一些巩固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如:(1)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圆。(2)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直径是多少吗?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是进展较快,教师就要及时调整作业,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增效方法
(一)强化课堂互动
1.启发提问
要想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强化课堂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多元思考,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性提问能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激发学生思考课程知识的动力。
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第一,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如何确保自己设计的房子里的各种角度恰到好处?”第二,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你会如何用数学方式来表示和测量交叉路口的角度?”等。第三,教师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示范,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角的度量。教师可以使用比较大的可旋转的角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操作,以直观感受角的变化。第四,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角度量知识。如展示一些建筑蓝图或地图,要求学生计算角度以确定方向或距离。第五,在学生完成问题或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并引导他们共同讨论结果[4]。如“你们是否得出相同的结论?如果有不同,可以解释原因吗?”等。这种启发性提问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对角的度量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百分数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确保组内学生能力水平相对均衡,并在小组内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讨论员等。其次,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任务卡或问题,涵盖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转换、计算等方面,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
基本概念题:(1)将0.75改写成百分数。(2)你知道100%表示什么吗?请解释。(3)如果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请用百分数表示折扣率。(4)你能找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吗?
转换题:(1)将20%转化为小数。(2)你知道1/4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请你算出来。(3)如果一张试卷满分是80分,你考了64分,你的成绩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
计算题:(1)一台电视原价2000元,现在打6折,它的现价是多少?(2)一件衣服原价80元,现在降价30%,它的现价是多少?(3)一本书打75折后的标价是45元,那么它的原价是多少?
最后,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在掌握百分数概念的基础上了解转化与具体计算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价值。
(二)数字化工具辅助
数字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等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其可以提供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实践性。
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解释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来显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量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规律。其次,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5]。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各种实际情境,比如气温变化、销售额统计等,以便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使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再次,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重点讲解如何标出横轴和纵轴,选择合适的坐标尺度,以及如何将数据点连接成折线,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制图的步骤和方法。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折线统计图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图表进行推理和解答。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折线统计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掌握制作和分析折線统计图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能培养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实践案例教学
实践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实际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6]。以负数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从几个层面做好教学工作:一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的正负、海拔的升降等,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二是利用物理模型,如数轴、温度计等,展示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理解负数的含义;三是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负数的乘除法规则,并做相关练习,加深理解;四是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负数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如表示账户余额、高度变化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逐步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六是提供一些挑战性的负数问题,让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精简课程内容和合理设置作业,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强化课堂互动、数字化工具的辅助以及实践案例教学等方法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接地气”,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马珏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法设计与创新研究:评《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J].人民长江,2023,54(5):256.
苗佳昕.创新增效,控量减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3,12(2):44-46.
张进存.小学数学“教师”研究视点与展望: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年《小学数学教与学》“教师”栏目载文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4):83-88.
许丽花.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过程中践行人本教育理念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21(7):89-91.
吕娜,芮志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2,25(14):47-51.
苏航.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知识教育的渗透: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2,2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