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024-03-26 11:11胡进
建材与装饰 2024年5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监理施工人员

胡进

(姚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楚雄 675300)

0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现场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亟待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1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5 个方面。

(1)安全性。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关键。低质量的施工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材料失效或装修不合理,从而增加事故风险。通过施工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标准,提高施工安全性。

(2)经济性。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后期修复和返工,增加项目成本。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避免后期修复带来的额外费用。合理控制施工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节约资源和时间。

(3)建筑品质。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品质。优质的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舒适度和功能性。合格的材料和正确的施工工艺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4)法律法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法规和标准。通过施工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纠纷和罚款。

(5)建设信誉。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优秀的施工质量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和口碑推广。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可能面临一些问题。

(1)不合格材料使用。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符合标准或低质量的材料,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材料供应商不良、施工人员的疏忽或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2)施工工艺不规范。如果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或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引发建筑品质问题。例如,不正确的混凝土浇筑、焊接不牢固或墙体砌筑不平整等。这通常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或缺乏培训有关。

(3)缺乏监督和检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施工质量控制就难以保证。监理单位和工地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返工和修复。如果质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可能需要进行返工和修复,增加额外的成本和时间。这可能是由于设计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当或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返工和修复还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降低整体品质。

(5)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如果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变得困难。建筑企业应该确立质量标准,并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以确保所有相关方对质量要求达成一致[1]。

3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措施

3.1 确立清晰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确立清晰的质量目标和标准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一步。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详细制定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预期。首先,在建筑结构方面,可以确立目标的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明确其承载能力、抗震性能、使用寿命等指标要求,并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设计满足要求。其次,在材料选用方面,可以明确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例如,钢筋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玻璃的透明度等,都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确定,并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材料。此外,工艺要求也应纳入质量标准和规范中。例如,对于混凝土浇筑工艺,可以规定浇筑层次、振捣方式、养护时间等要求;对于焊接工艺,可以明确焊接材料、焊接缺陷的容许范围等要求。确立明确的工艺规范,有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3.2 强化供应链管理

强化供应链管理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所采购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首先,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与可靠的、有资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具备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通过建立名录,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其次,进行材料抽样检测。在收到材料之前,从供应商提供的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检测。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具体材料进行选择,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等。确保样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对不合格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应立即采取行动。可以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要求其更换或退货不合格材料,并补充提供符合标准的材料。这样可以及时纠正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材料被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此外,建立严格的供应链追溯机制。通过记录和追踪材料的来源、生产日期、运输过程等信息,可以追溯到每个环节,确保材料的质量可追溯可控。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准确找出责任方,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后,加强供应商管理和监督。与供应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供应情况和质量问题。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包括交货准时率、质量合格率等指标,对供应商进行奖惩机制。同时,进行定期的供应商现场审核,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

3.3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首先,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根据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和项目需求,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技术要求、安全操作等方面。培训内容应该具体、针对性强,涵盖施工各个环节和岗位。此外,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资深工程师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获得指导和培养。其次,组织定期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培训班或讲座,向施工人员传授最新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使他们能够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建立评估机制,通过考试或实际操作来检验培训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对施工人员进行奖惩和反馈,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提升自身技术能力[3]。此外,加强现场监督和指导。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能够及时指导施工人员,并协助解决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通过现场巡查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除了质量培训,还应注重施工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醒施工人员防范安全风险和潜在危险,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组织定期的安全演习和事故案例分析,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最后,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和岗位职责,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档案管理,详细记录其培训情况、工作经历和成绩等信息。及时评估和调整人员配置,确保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协同作业能力。

3.4 实施监督和检查机制

实施监督和检查机制,可以有效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监督和检查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1)建立监理单位。聘请专业的监理单位参与工程监理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全面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制订检查计划。编制详细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内容和责任人。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确定重点检查的环节和关键节点。

(3)进行现场检查。监理单位和工地管理人员应定期到现场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采取巡视、检查、平行检验的方式,评估材料的使用和处理情况,检查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应用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相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和记录。无人机巡检可以提供全面的视角,快速捕捉施工中的问题和变化,激光扫描仪可以精确记录建筑物的几何信息。

(5)远程监控系统。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情况。通过视频监控和传感器,可以远程观察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4]。

(6)抽查和抽样检验。选取部分施工环节进行抽查和抽样检验,验证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抽查可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警惕性,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

(7)记录和整理检查结果。对每次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描述、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间等。在建立问题台账的基础上,及时整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并下发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8)追溯和追责机制。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需要追溯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建立明确的责任链,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整改。

3.5 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首先,在设计阶段,要注重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全面分析项目需求和技术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和规范要求。同时,加强与业主、监理单位和各专业团队的沟通和协作,避免设计上的不一致和瑕疵。其次,在施工阶段,要强调可控性和实施细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明确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点。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同时,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和存在的质量隐患。再次,在竣工验收阶段,要注重成果的可验证性和合规性。强化竣工预验收,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要严格按照审图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建筑物各项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和质量缺陷,要及时整改,并进行验收前的再次检查,确保发现的问题和质量缺陷得到解决[5]。最后,在维护阶段,要强调便捷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建筑物维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建筑物功能和安全的问题。加强维修记录和数据管理,为后续维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3.6 加强沟通与协作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能够充分理解彼此的需求和要求,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提升工程整体质量。首先,建立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应建立开放、互信的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沟通和交流。定期召开沟通会议,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代表等各方参与讨论项目进展、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案,确保信息畅通。其次,建立施工工作日记和质量管理档案。施工方要详细记录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情况、质量检查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质量档案应包括施工材料的来源、使用情况,施工工艺的执行情况,以及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文档。这些记录将为以后的施工经验总结和质量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再次,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合作,形成统一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例如,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密切合作,及时沟通设计变更和技术难题,确保施工可行性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最后,积极解决质量问题。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各方应及时启动质量问题处理流程。施工方要迅速调查问题根源,并制定整改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如遇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要报原设计单位出具书面处理方案,监理单位要对整改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并且做好整改过程影像资料的收集。问题得到解决后,要进行复查,确保质量问题不再发生,并及时通报相关参建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可以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问题解决的高效性。

4 结语

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完善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降低质量事故的风险。然而,要真正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全面贯彻这些对策并结合实际操作。相信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监理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