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庆峰,周卫东,简佳庆(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0)
哮喘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按其症状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其中缓解期是治疗的关键,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为主,虽可于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治疗药物普遍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病情反复[1]。祖国医学认为哮喘属于“哮证”,是因患者接触到外界诱因后,促使肺失肃降、痰气交阻而发出痰鸣气喘,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肾气亏虚、无法固元,引发脾运化水气失职,常见脾肾两虚证,治以补虚化痰益气为本[2]。补中益气汤、七味都气丸均是中医常见药物,其中补中益气汤是由山茱萸、鹿角胶等药材复合而成,属于补益剂,可补中益气、健脾去瘀,而七味都气丸则具有滋肾润肺、纳气平喘的功效,二者复合使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脾肾[3]。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常见外治方法,于患者体表穴位贴敷药物,可经穴位渗透人体经脉,运转全身,可发挥行气补血、镇咳平喘功效[4]。鉴于此,本研究将着重分析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的疗效。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脾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纳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83岁,平均(62.55±5.75)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22.25±0.85)kg/m2;病程4-12年,平均(9.65±0.85)年;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2-79岁,平均(61.72±5.84)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22.87±0.95)kg/m2;病程3-13年,平均(10.02±0.9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可对比性(P>0.05)。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内科学(第9版)》[5]相关诊断标准,且为缓解期;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脾肾两虚,主症:痰多咳嗽、喘息、气促;次症:下肢欠温、腰酸;苔腻、脉细沉。
1.3 选例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严格遵医嘱用药;认知、感知功能正常;均为初次接受本方案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研究。②排除标准:存在肺部创伤史、手术史;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者;恶性肿瘤者;伴发严重并发症,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者;存在过敏性皮炎、皮疹等皮肤疾病者;入组前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治疗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指导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补中益气汤:陈皮10g、山茱萸15g、杜仲10g、炒白术15g、鹿角胶15g、炙黄芪8g、苍耳子8g、肉桂10g,1剂/d,煎煮300ml,每天分两次服用;七味都气丸[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35020529,规格:9g×10袋],9g/次,2次/d;穴位贴敷:冬治敷贴方于患者大杼穴、肺俞穴以及天突穴敷贴,2h/次,2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以及FEV1/FVC。②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其中主症为气促;次症为胸闷。主症气促用0分、2分、4分、6分计分,次症胸闷用0分、1分、2分、3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 Form,ACT)[7]评估,包括5个项目,总分25分,其中ACT得分20-25分表示控制良好:16-19分表示控制不佳:5-15分表示控制很差。
1.6 临床疗效 于治疗后参照相关文献[6]评估临床疗效,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显著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体征、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和%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肺功能 治疗8周,两组FEV1、FVC、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8周,两组气促、胸闷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哮喘控制情况 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比较[n(%)]
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难根治、病程长等特征,西医对于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气道炎症、变态反应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相关,故而临床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等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传统西医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影响病情控制,需寻求其他治疗措施[7-8]。
祖国医学对于哮喘早有认知,《诸病源候论》中将哮喘称为“呷嗽”,形容其发作时“随咳动息,呼呷有声”,认为该病的发生因素为“胸隔痰饮”,而《医学入门》中指出“痰源于肾脏,动于脾脏,客于肺”,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引发“宿痰”,综合中医观点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脾脏、肾脏关系密切,为哮喘发病的潜在“夙根”,治宜补虚化痰益气[9]。补中益气汤是中医传统名方,方中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杜仲补肝强筋;炒白术健脾益气;鹿角胶益精养血;炙黄芪益气补中;肉桂温中散寒;苍耳子散风祛湿,七味都气丸则用于虚不能纳气之喘促,发挥补肾纳气的功效[10-11]。而穴位贴敷选用冬治敷贴方贴敷于患者大杼穴、肺俞穴以及天突穴,其中大杼穴宣肺清热、疏风通络,肺俞穴调补肺气、补虚清热,天突穴消痰镇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FEV1、FVC、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可见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原因在于:现代药理指出,补中益气汤中山茱萸可有效促进脾脏抗原结合细胞的生成,强化个体对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改善患者免疫机制。而七味都气丸是中成药剂,其中同样含有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药材,其中山药可有效促进患者肾脏的再生修复,维持酸碱平衡,牡丹皮则可改善患者血液流通,调节局部微循环,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12-13]。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8周,两组气促、胸闷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可见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改善脾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原因在于: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中的陈皮含有大量醇提物,可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气道高反应,发挥镇咳效果,山茱萸中的多糖成分则具有强效的抗炎效果,能抑制患者炎性因子的分泌,改善炎症反应。而穴位贴敷则是选用冬治敷贴方,贴敷于患者固定穴位,现代药理指出,刺激大杼穴可有效增加患者肺部通气量,促进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而肺俞穴、天突穴均可有效调节患者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呼吸阻力,以此改善患者肺活量及耗氧量。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虚型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临床症状,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