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牛高热的疾病类型及治疗方法

2024-03-25 14:21:22韦启锋
畜禽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蓝舌患牛西药

韦启锋

容县杨梅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容县 537503

0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2年我国牛末期存栏数量分别为9 817.25万、10 215.85万头,2021、2022年牛奶产量分别为3 682.70万、3 931.63万t,2021、2022年牛肉产量分别为697.51、718.26万t。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养牛业大国。但是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牛舍饲是养牛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且随着禁牧政策的颁布,目前已基本实现牛的舍饲。但是,在舍饲过程中牛极其容易感染疾病,一旦疫病在牛舍中暴发,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播,最终导致牛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高热及引起的相关疫病在舍饲中较为常见。当牛只的机体温度达到39.1~41 ℃时,称之为“高热症”。牛高热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体温显著升高。此外,还包括高热不退,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牛只机体虚弱,活动量减少等症状,若高热严重的牛只还会出现运动失衡、肌肉震颤等症状。此病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发病率较高,一旦患病,将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因此,本文就引起牛高热的原因、与高热相关的疫病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1 导致牛高热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夏季温度较高,紫外线较强,当室外温度在18 ℃及以上时,若牛长时间呆在室外,则极易出现中暑和紫外线照射应激,从而导致牛体温升高。此外,早晚温差较大时,牛受到忽冷忽热环境的影响,导致感冒而表现为高热的现象。

1.2 营养供给因素

一方面是粗饲料因素,当牛采食的粗饲料较多,且多数属于劣质干草、秸秆类饲料时,则会导致牛尤其是妊娠的母牛、产奶牛等,营养不足。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牛的采食量降低,极易诱发一些表现为高热的疫病。另一方面是饲料安全因素,当牛采食的饲料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玉米、豆粕等精饲料易被微生物污染,出现发霉变质等现象后依旧饲喂给牛,导致病原通过消化道侵入牛体内,从而诱发一些疫病的发生,而表现为高热现象。此外,当牛采食的饲草料缺乏维生素A或者仅饲喂精饲料时,会导致牛出现持续消瘦乏弱,抵抗力下降,诱发高热症状相关的疫病发生。

1.3 圈舍环境因素

当圈舍环境较差时,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极易滋生,造成牛感染病菌,从而诱发疫病,当牛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后可能会产生高热疾病。如当牛感染肝片吸虫时则会导致急性坏死性肝炎的发生,从而伴随高热症状[2]。当牛舍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时,如缺乏降温、取暖设备或通风系统较差时,牛只会受到热气、湿气和寒气的侵蚀,容易发生如流行热等疾病而表现为高热。

1.4 日常管理因素

当养牛场的日常管理及饲喂方式不完善,如在使用疫苗、药物进行注射时,未按照正常的剂量使用,或使用廉价的药物代替正规药物;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搭配不合理等,这些均会导致牛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诱发传染性疫病,从而伴随高热症状。

2 相关疫病及临床症状

养牛业中伴随高热症状的相关疫病包括蓝舌病、病毒性腹泻、牛流行热、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等。

2.1 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属于环状病毒的蓝舌病病毒导致的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不耐酸但对偏碱性的环境适应较强,在牛羊等反刍动物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牛只患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 ℃,稽留热,精神低沉,食欲不振甚至废退并伴随明显的疼痛感,全身被毛粗糙、凌乱,唇部肿胀,口腔部位的黏膜充血且呈现为青紫色、舌头肿大,有水疱出现在鼻镜处,鼻镜处的皮肤干燥且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牛出现采食、吞咽困难,口腔处糜烂且有恶臭味,鼻腔严重糜烂且有脓性黏液流出,鼻鼾声明显,有水疱和炎症症状出现在患牛的蹄部、蹄叶部,导致跛行。当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牛患蓝舌病后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当公牛感染蓝舌病后会导致短时间内的不育[3]。

目前,市场上还未有针对牛蓝舌病的特效药,在实践中主要根据患牛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为了防止发生继发性感染,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避免患牛进行日光照射。此外,对于体表脓肿的部位,可以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食醋混合后反复洗涤患牛的口腔,将碘甘油涂抹在溃疡或者烂斑处,直至溃疡病灶痊愈。

2.2 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单股的RNA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称“黏膜病病毒”)感染的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各年龄阶段、各品种的牛均可发生,尤其是处于6~18月龄犊牛的易感性更高。牛患病后根据病情的潜伏期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2种。急性型的潜伏期7~10 d,体温升高至40 ℃以上,有较多的黏性分泌物出现在眼睛周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有明显的溃烂及坏死灶出现在口腔黏膜,且呼出的气体带有恶臭味,一部分患牛表现出臌气、腹泻(水状粪便转变为血便,且带有恶臭)。慢性型的病程较长,一般有2~6个月,患牛体温升高不明显,有皮屑状病变出现在颈部、耳后等,出现持续或者间歇性腹泻,患牛体型消瘦,由于出现蹄叶炎导致行动不便或者跛行[4]。

对于牛病毒性腹泻,可以采用西药治疗或中药治疗的方法。西药治疗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势。每头患牛可使用3支10 mL的穿心莲注射液和4支10 mL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肌内注射,3次/d,连用3 d,可以起到抗病毒、治腹泻、消肠炎的效果。中药治疗此病既可以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还能避免出现毒副作用、残留等问题,同时使用中草药能够改善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具体药方如下。方案一:党参和黄芪各25 g,白术、柴胡、白芍、陈皮和当归各15 g,诃子10 g,将上述8味中草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将药渣去除,等冷却后对患牛进行一次性灌服,1次/d,连用7 d,上述剂量为1只患牛所用剂量。方案二:黄芩20 g,秦皮15 g,生地、大黄、丹皮和栀子各10 g,石榴皮和诃子各5 g,将上述8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等冷却至室温后对患牛进行一次性灌服,1剂/d,上述剂量为1只患病牛的使用剂量,连用3~5 d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

2.3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牛流行热病毒导致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的奶牛、黄牛、水牛等均可感染,其中3~5岁奶牛的易感性更强。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呼吸型、乳腺型、胃肠型和瘫痪型,且在生产中不同的类型均可混合发生。①呼吸型:患牛体温升高至41 ℃及以上,稽留热,流泪、眼结膜潮红,腹式呼吸且呼吸急促,有大量的泡沫从嘴角流出,皮下组织出现气肿,此种类型的牛流行热病程较短,病情急,一般在患病后的1~3 d内由于窒息导致死亡。②乳腺型的牛流行热主要发生于奶牛,表现为乳腺肿大、产奶量下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则形成顽固性乳房炎。③胃肠型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 ℃,有大量分泌物从口、鼻处流出,食欲废绝,瘤胃蠕动音消失、反刍停止,排泄的粪便呈黑色且夹杂大量的血液、黏液,一些病牛排泄粥状的稀粪且夹杂血液和胶冻样物质。④瘫痪型主要表现为四肢疼痛、肿胀、无力,跛行、卧地不起,此种类型的牛流行热持续时间较长,若进行及时的治疗可痊愈,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则会由于褥疮而被淘汰[5]。

当养殖场发生牛流行热时,可以采取西药治疗或者中药治疗,保证患牛尽快恢复健康。①西药治疗。方案一,此方案适合治疗呼吸困难型的患牛,按照每头牛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L和头氟美松100 mL的剂量对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牛用药后的效果,连用3~5 d。方案二,此方案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牛流行热,主要作用是降低体温、解决病毒渗透,按照每头牛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 mL的剂量对患牛以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20 g;为了达到强心、利尿解毒的作用,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 mL和浓度为20%的安钠咖注射液10 mL,1次/d,连用3 d。②中药治疗。方案一,柴胡60 g,葛根50 g,防风45 g,贝母、杏仁、苏子、桑叶、白芷和川芎各30 g,甘草和细辛各20 g,将上述11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等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对患牛进行灌服,2次/d,上述剂量为1头牛的剂量,连用5 d。方案二,黄芩60 g,黄柏50 g,连翘、二花、焦地榆、炒槐花、郁金、黄连和白头翁各30 g,粟壳25 g,甘草20 g,将上述11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等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对患牛进行灌服,2次/d,连用3 d,上述剂量为1头牛的使用剂量[6]。

2.4 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导致的一种典型的呼吸道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最易感的品种是肉牛,其次是奶牛,其中35~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患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 ℃,精神低迷,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浆液性的鼻液转变为脓性鼻液,鼻黏膜异常充血、溃疡、流血,若育肥阶段的肉牛发病则会降低育肥效果,若产奶阶段的奶牛发病则会使产奶量严重下降,若妊娠阶段的母牛发病则会导致其在4~7个月时出现流产[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采取西药或中药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①西药治疗。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500 mL、浓度为40%的乌洛托品60 mL、维生素B 2 g、氟苯尼考5 g、维生素D2胶性钙0.5 g,将其混合后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1次/d,连用3 d后观察患牛的情况,若病情未稳定,则再注射2 d。②中药治疗。玄参、板蓝根、牛蒡子和酒黄连各60 g,马勃、连翘和薄荷各45 g,陈皮、茯苓、麻黄和半夏各40 g,甘草30 g,将上述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等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对患牛进行灌服,1次/d,连用3 d,上述剂量为1头牛的使用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牛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8]。

2.5 恶性卡他热

牛恶性卡他热是由疱疹病毒的牛恶性卡他热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最常发生于牛和绵羊同舍时。此病的潜伏期较长,自然感染时为3~8周,患病后的牛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1.5 ℃,心率骤增至100~120次/min,有大量的黏脓性的鼻液从鼻中流出,呼吸困难,眼睛水肿且周边有分泌物,口腔、唇内面有明显的浅表层坏死,乳头或者外阴部的皮肤可完全脱落,病情初期伴随神经症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肌肉颤抖等),末期神经症状严重,出现头撞地、麻痹、惊厥等[9]。

对于牛的恶性卡他热也可以采用西药或者中药的治疗方式。①西药治疗。每头患牛使用四环素(400万IU)、维生素C(10 g)和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3次/d,连用5 d,同时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60 mg/头以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连用7 d,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中药治疗。石膏150 g,水牛角90 g,生地60 g,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丹皮和鲜竹叶各30 g,川黄连和桔梗各20 g,甘草15 g,将上述14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注意,要先将石膏打碎并先煎煮,煎煮30 min后再加入其他药物,水牛角要研磨成粉末加入[9])。等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对患牛进行灌服,1次/d,连用5 d,上述剂量为1头牛的使用剂量。

3 结束语

引起牛只高热症状的疫病种类较多、病因较为复杂,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准确掌握每种引起高热的疫病的临床症状,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症用药,保证治疗效果,保障牛只健康,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蓝舌患牛西药
蓝舌病病毒NS1蛋白的截短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农家之友(2018年10期)2018-10-29 07:02:50
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蓝舌蜥蜴的救命草
知识窗(2014年7期)2014-08-01 02:32:58
保加利亚发现蓝舌病疫情 已致700多只羊死亡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