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俊 孙晓博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08)
BIM 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建筑工程多维化的工具,利用实际三维模型,各参与者在软件平台上可以共享信息,有助于提高工程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效率,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进度[1]。特别是在细部构造有变动的情况下,信息的共享能够使其他人员更实时高效地了解到变动。依据建筑行业的要求及相关的数据统计,至2021 年底,BIM 技术在建筑业的使用覆盖率已经非常高了。BIM 技术的应用,将建筑工程的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建筑工程的设计、业主、施工、监理各参与方能够实现相关信息的直接高效交流,减少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消耗,提高工程项目协同工作效率。能够实现信息快速的共享,主要是因为在BIM 技术软件中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对信息进行统一的保存和传递,提高了各参与方的交流效率。本文仅从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谈谈BIM技术的应用。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利用BIM 技术可以实现工程中各参与方对模型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2],提高各方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比如某些施工方案需要各参与方共同进行交流,这时候通过BIM 平台就十分方便,工作效率也高[3]。
(1)设计阶段。使用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生成效果图,更直观地表达设计方案;桥梁构件参数化,更高效地建立三维模型,以及进行细部构件的修改。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业主单位可以根据效果图及构件库数据信息,能直观、高效地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
(2)施工阶段。BIM 三维模型的信息共享化,提高了各参与方信息资源的交流效率,施工单位可以实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进度控制,确保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项目,业主单位也可以通过BIM 平台实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更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 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三维立体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计算出工程量,按定额标准计算出预算成本,根据实际价格能够实时得到实际成本,这样就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工作的难度,也提高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3)运营管理阶段。通过BIM 技术平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将三维模型转交给桥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通过对模型中的共享信息,能更加直观了解桥梁设计过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过程以及实际竣工情况,为建设单位安排后续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供依据,提高运营阶段的管理和养护效率。
某桥梁工程上部结构采用18m×30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为确保桥梁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利用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保证桥梁设计质量和桥梁施工质量,提高设计效率和施工效率。
建立桥梁三维模型过程中,先将桥梁结构进行分类,然后将上部结构的梁体构件、下部结构的墩柱、盖梁等构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并实现参数化表达,进一步分析各构件中的相关参数和设计图纸内容,并梳理内在联系,编写相应的流程图。审核流程图、构件图纸等信息,利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创建构件族库(如图1 所示)。所创建的构件库不仅能为该工程使用,也能给今后有类似构件的工程提供参考。
图1 构建族库
在BIM 软件revit 中先确定路线的大致走向,定位桥梁的中心桩号,然后调取二次开发生成的构件,在相应的桩号位置放置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整理获得桥梁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桥梁三维模型
以往的二维设计图纸,由于其只能在二维平面内展示,各个专业的构件不能在空间上进行分析,很容易出现位置重叠的现象,即碰撞问题(该工程中出现的碰撞问题如图3 所示)。为避免给后面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经常要进行设计变更,不仅增加了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图3 碰撞检查
使用BIM 技术软件建立桥梁的三维模型,可以在三维模型里发现到二维图纸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并在设计阶段就将这类碰撞问题解决好,减少了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工作,提高桥梁施工效率。比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碰撞问题、锚具与钢筋等碰撞问题,在建立三维模型中进行碰撞检查后,及时对出现的碰撞情况进行修改。
以往在进行工程量计算中,采用人工计算及造价软件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在利用BIM 技术进行计算,设计人员在模型建立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工程量值。创建三维模型过程中,BIM 软件可以根据模型构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时得到工程量值,为后期的施工管理和成本管理提供参考。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利用BIM 软件调整部分构件模型时,软件也对钢筋量、混凝土量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按照定额标准得到预算成本,同时也根据市场的实际价格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实际成本(如图4、图5所示)。
图4 钢筋成本
图5 混凝土成本
在模型完成后,可以使用软件中的图纸管理器按照设计需要进行图纸的分类,然后根据设计人员对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出图,利用软件中能实现自动出图的工具,有效地提高出图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纸的精确度。
利用模型构件数据库的信息,将各细部结构的尺寸进行参数设置,在软件中对模型进行节点拼装工作,提高细部结构的设计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细部结构在制作加工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由于构件在空间上错综复杂,从而提高了对施工过程的要求,而使用BIM 技术软件能够提高施工节点位置的精确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利用REVIT 软件进行施工步骤模拟。由于桥梁结构复杂,其施工流程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通过BIM 技术模拟施工工序,确定最优施工方案,达到节约时间成本和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效果,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预案。三维可视化施工步骤模拟,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施工过程,为施工人员及技术管理者提供参考,更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如图6为桥梁施工步骤。
图6 桥梁施工步骤
利用REVIT软件进行场地布置。通过REVIT软件进行三维动态施工平面布置,实现对现场监管的可视化和场地布置的动态化,可以有效地安排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工作人员宿舍等。通过时间的控制加上三维可视化施工模拟,能够将实际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进行比较,进而优化施工计划进度,并指导施工方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工作,避免施工隐患及安全问题,从而减少返工及整改时间。
该工程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利用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来保证设计质量和施工要求,取得了以下成效:
(1)通过软件可以直接统计出桥梁工程的工程量,根据定额标准计算出预算成本,并根据实际施工过程的价格算出实际成本,为整个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2)利用软件进行碰撞分析,检查出产生冲突的碰撞点,为结构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并减少后期施工所带来不必要的返工问题。
(3)利用软件出图工具,按需要对桥梁工程进行自动出图,提高出图效率,保证图纸的精确度。
(4)通过利用BIM 技术能够准确得到桥梁构件节点的具体位置,如桥台结构、盖梁、桥墩结构的具体位置及高程,为施工定位提供依据,利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施工步骤保证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BIM 技术进行桥梁工程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保证设计质量。BIM 技术也能够指导施工,为施工过程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BIM 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的工程案例进行BIM 技术分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