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邵志敏等临床科研团队完成了一项名为“FUTURESUPER”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伞形II期临床研究。
这项研究揭示了基于患者分子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或免疫的精准治疗新疗法,显著延长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且毒性可控,改变了既往治疗方式单一且疗效不佳的问题。(江庆龄)
摘自《中国科学报》
最近,北京大学王恩哥团队创造性提出新的光学晶体理论,并应用轻元素材料氮化硼首次制备出一种超薄、高能效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简称TBN),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理论和材料基础。
该成果不仅是中国在光学晶体理论方面的原创性突破,开辟了利用轻元素二维薄膜材料制备光学晶体的新领域,且制备出的TBN 厚度仅有微米量级,是目前已知世界最薄的光学晶体,其能效相较于同等厚度的传统晶体提升了100 至1 万倍。未来有望在量子光源、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魏梦佳 马晓冬)
摘自新华社
最近,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团队设计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膜状磁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纳米探针,通过表面苯硼酸分子修饰对多种细菌进行高效广谱捕获,从而实现了在一根免疫层析试纸条上高灵敏筛查常见病原菌。
该团队已开发出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免疫检测试剂,灵敏度可达10 cells/mL,检测时间小于30 分钟。该方法在尿路感染临床样本中展现出稳定性能,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商业化试剂的巨大潜力。(张思玮)
摘自《中国科学报》
最近,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我国最新的自主可控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夸父KF C72-300。该量子芯片已在近期发布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运行,拥有72个超导量子比特,能够实现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特性。该量子芯片的发布,标志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能力从小规模开始进入中等规模阶段。(王 敏)
摘自《中国科学报》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平团队联合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夏庆友、何华伟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研究揭示了家蚕丝腺腔中由金属离子和pH梯度调控天然丝素蛋白从纳米纤维到“鱼骨状”结构的多尺度、可控自组装机制,为昆虫纺丝和高性能纤维的仿生设计提供了新的见解。(孟凌霄)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