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3年主要计量指标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4-03-24 06:17程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作者群时滞发文

摘  要: 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3年的载文基本情况、出版时滞、栏目设置、基金论文、核心作者群、影响力指标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报存在部分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推介与宣传、把控出版时滞、优化栏目设置、培养核心作者群、强化向名家约稿等建议,以促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发展。

关键词: 计量指标; 出版时滞; 栏目设置; 基金论文; 核心作者群; 影响因子; 被引頻次; 量效指数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2-0057-0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2001年开始公开出版。从办刊之初起,《学报》就确立了走开放办刊的发展道路,并定位于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交流的平台和成果展示的窗口,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服务。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报》的综合性特点一直比较明显,载文学科分散,为了提高《学报》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进一步强化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职能,《学报》编辑部于2021年对《学报》的栏目进行了改革。为了解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学报》2018—2023年(改革前与改革后各3年)的主要计量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学报》的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以《学报》2018—2023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除了被引频次、下载量、文章上网时间来自中国知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量效指数来自《中国学术期刊印证报告》外,其余信息均以纸版《学报》为数据源,以人工的方式对各项计量指标进行统计。从中国知网上获取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时间为2024年2月25日。

二、主要计量指标数据统计

(一)载文的基本情况

1. 载文量与文章平均篇幅

《学报》2018—2023年正文一直固定为108页,除了每年第6期的末尾刊登当年的总目录(3至5页不等)外,均刊登学术论文。所以,总页数基本相等,载文量的差别则反映了文章平均篇幅的不同。

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刊登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018年139篇、2019年133篇、2020年122篇、2021年118篇、2022年114篇、2023年104篇。载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7篇。

2018—2023年各年份第6期的总目录篇幅分别为:2018年5页、2019年5页、2020年4页、2021年4页、2022年3页、2023年4页。相应地,论文总页码分别为:2018年643页、2019年643页、2020年644页、2021年644页、2022年645页、2023年644页。因此,2018—2023年各年份论文的平均篇幅分别为:2018年4.6页、2019年4.8页、2020年5.3页、2021年5.5页、2022年5.7页、2023年6.2页。平均篇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详见图1。根据《学报》目前所载论文的具体篇幅情况,可将5—6页的论文作为中等篇幅的文章,不到5页为较短篇幅的文章,而多于6页为较长篇幅的文章。以此为标准,可以统计出短、中、长三种篇幅的论文各年所占的比例,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较短篇幅文章的占比从2018年的55%,逐年下降到2023年的4%;从占比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2018年和2019年均占一半以上,2020—2022年均占比20%左右,2023年则仅占4%。较长篇幅的文章占比则相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仅占7%,到2023年上升到36%。中等篇幅文章的占比可以分为两种情形,2018年和2019年占比均40%左右,2020—2023年占比均60%左右。总体而言,2018—2023年中等篇幅的文章是主体,占一半以上。

2. 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学位

从作者个体或者具体文章来看,职称和学位不一定能准确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但从作者群体或者整本刊物来看,却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刊物的作者学术层次。所以,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学位常被看作学术期刊评价的计量指标。本文为使统计简便和准确,仅统计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学位。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学报》作者的职称以中、高级为主,近6年平均占比76%;从各年度看,中、高级职称的占比分别为2018年73%、2019年75%、2020年75%、2021年76%、2022年73%、2023年84%,各年度大体相当,只有2023年有明显提高;《学报》作者队伍里平均占比14%的在校研究生也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从表3可以看出,《学报》作者的学历以研究生为主,近6年来平均占比为78%,其中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作者总数的69%,而博士研究生则比较少,只占作者总数的9%。从各年度看,研究生占比分别为:2018年73%、2019年77%、2020年76%、2021年79%、2022年81%、2023年83%,大致呈提高趋势。

3. 合著率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需要由不同专长的研究者合作才能完成,即使同一学科甚至同一研究方向,不同作者分工合作,也往往能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因此,论文的合著率是学术刊物的重要计量指标。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的合著比例大致呈上升趋势(2020年除外),6年的平均合著比例为37%。详见表4。

4. 引文量

引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把握情况,是作者自身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能从侧面反映出学术论文的质量,因而,引文量是期刊的重要计量指标之一。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的参考文献总量分别为:2018年1069条、2019年963条、2020年1125条、2021年1096条、2022年1132条、2023年1367条。各年度的篇均引文量分别为:2018年7.7条、2019年7.2条、2020年9.2条、2021年9.3条、2022年9.9条、2023年13.1条,大致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2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学报》引文的实际情况出发,将5~9个引文数作为引文数目中等的文章,不到5个和多于9个分别作为引文数目较少和较多的文章,以此为标准进行统计,可得到三种引文数量级别文章的占比,分别为:较少引文量文章占比15%,中等引文量文章占比51%,较多引文量文章占比34%。从各年度看,较少引文量、中等引文量的文章占比趋势均在下降,而较多引文量的文章占比趋势在逐渐提高(2021年除外),尤以2023年最为明显。详见表5。

5. 基金论文

一方面,基金项目在立项时,已经对各研究者所申报的课题做了一次筛选,对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等都做了全面的评估,特别是较高级别的基金项目,因其竞争激烈,评估更加严格,通过者无疑属于佼佼者。另一方面,研究者如受到基金项目支持,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对研究充满信心,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怕完成不了任务,怕拿不到科研经费,在这双重心理作用下,研究者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作为科研成果之一的论文,质量自然会更高。所以,基金论文比(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比例)是期刊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018年83篇、2019年90篇、2020年88篇、2021年92篇、2022年88篇、2023年93篇(6年总数为534篇);基金论文比分别为:2018年60%、2019年68%、2020年72%、2021年78%、2022年77%、2023年89%(6年总的基金论文比为73%),大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2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因科研项目在申报时,一般不限制多头申报,因此,受基金项目支持的数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科研项目的认可情况。经统计,基金项目总数分别为:2018年117项、2019年123项、2020年129项、2021年155项、2022年148项、2023年164项;篇均基金数(基金项目总数/文章总数)分别为:2018年0.8项、2019年0.9项、2020年1.1项、2021年1.3项、2022年1.3项、2023年1.6项,大致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2023年比2018年增加了一倍。

从基金项目的级别看(同一篇文章仅计算级别最高的一个基金项目,级别相同也只计其中一个),占比最大的是省级基金项目(56%),占比最小的是国家级基金项目(3%),高级别的基金项目(国家级、部级、省级)共计339项,占比64%。详见表6。

6. 载文机构的类型、分布及合作情况

载文机构的类型能反映出刊物的服务对象,机构的分布能反映出刊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机构合作的作用和所反映的情况与合著率类似,它是以作者合作为基础的更高形式和更高层次的一种合作。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载文机构(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为统计对象)类型中,学校占比98%,非学校类型的占比仅2%。占比最高的是高职专科院校,占比64%,其次是普通本科院校,占比27%,再次是高等专科学校,占比4%。详见表7。职业本科、高职、高专三者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组成部分,合计占比70%。

载文机构的分布以省份分布和具体单位分布两种标准进行统计。从省份分布看,发文量前十的省份依次是:浙江、江苏、广东、河南、福建、山东、天津、湖北、湖南、云南,其中,浙江占比31%,江苏占比18%,广东占比8%,这三者共占到57%。发文量较少的六个省份是: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吉林、海南,其中,西藏、青海、宁夏均为0。详见表8。从具体单位分布看,730篇总载文量分布在343个单位(以第一单位为统计对象),其中213个单位(占比62%)均只发表了1篇,其余的130个单位(占比38%)共发表了517篇(占比71%);發文量≧6篇的单位有18家,详见表9。其中最多的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发表81篇(占比11%),其次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均为13篇。

通过对《学报》2018—2023年载文作者单位的统计分析,发现730篇论文由一个单位单独完成的有654篇,由两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有71篇,由3个及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仅5篇。机构单独完成的占比90%,机构合作完成的占比10%。从各年度来看,除了2023年的合作比例有明显的提高外,其他各年份变化不大。详见表10。

(二)出版时滞

出版时滞是指文章从收稿到发表所经过的时间。文章发表的时间以往一般采用刊物版权页上注明的出版日期,但本文采用文章与广大读者真实见面的日期,即文章上传到中国知网可供读者阅读和下载的日期。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可在知网上获得,每篇文章首页页脚备注了收稿日期,两者相减得出“时滞”的天数,全年所有文章的出版时滞相加,除以载文量即得出当年的平均出版时滞。经统计,《学报》2018—2023年各年份的平均出版时滞分别为:2018年103天、2019年113天、2020年109天、2021年165天、2022年188天、2023年228天。除了2020年比上一年度少了4天之外,其他年份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年更是到了228天。

(三)栏目设置情况

《学报》从创刊到2020年的定位均为综合性刊物,2021年开始走专业化之路,只发职业教育论文。所以2018—2023年前后各三年的栏目设置差别很大,只有《思政教育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这两个栏目前后均有,但前三年发各个类型院校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文章,后三年则只发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文章。经统计,前三年每期均设的固定栏目有《职业技术教育》《区域研究》《思政教育研究》,常设栏目有《文史哲》《高等教育研究》《应用技术》等。其中,《职业技术教育》栏目发文149篇,占前三年总发文的38%。后三年每期均设的固定栏目,只有《人才培养》一个,《思政教育研究》栏目从2023年第3期开始取消了。其他栏目设置比较灵活,一是表现在《职教本科研究》《职教高考》《一带一路研究》《国际视野》《院校治理》《社会服务》等临时性栏目上,二是表现在相同主题的文章在不同刊期上用不同的栏目名称来归并,比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师资建设》《“三教”改革》,客观上出现了栏目分分合合的现象。

(四)核心作者群统计

先根据普赖斯定理[1]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再根据综合指数法[2]确定核心作者和核心扩展作者,核心作者和核心扩展作者构成了核心作者群。根据普赖斯公式,刊物在统计期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文章数量进行开平方,再乘以0.749,发文量高于此值的作者均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学报》在2018—2023年统计期内,作者发文量最高的是4篇,4进行开平方得到2,2乘以0.749得到1.498,发文量大于1.498也就是2篇或以上的作者即为《学报》这一统计期内的核心作者候选人。统计发文量只是确定核心作者的基础数据,用来确定候选人,在此基础上还要参考文章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这三者的权重系数不同,发文量占0.5,被引量占0.35,下载量占0.15[3]。综合指数=发文量指数+被引量指数+下载量指数,综合指数大于等于1的即为核心作者,小于1而大于等于0.8的为核心扩展作者。作者的发文量指数=0.5*作者的发文量/候选人的平均发文量;同理,作者的被引量指数=0.35*作者的被引量/候选人的平均被引量,作者的下载量指数=0.15*作者的下载量/候选人的平均下载量。《学报》2018—2023年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本文仅以第一作者为标准进行统计)共64人,发表了共140篇文章,因此,候选人的平均发文量=候选人发文总数(140)/候选人总人数(64)=2.187 5。同理,候选人的平均被引量=候选人被引总量(406)/候选人总人数(64)=6.342 75,候选人的平均下载量=候选人下载总量(37 878)/候选人总人数(64)=591.843 75。由此可求得各位候选人的综合指数,确定核心作者群名单,共38人,包括26名核心作者和12名核心扩展作者。详见表11。

经统计,这38位核心作者中,正高6人、副高17人、中级10人、初级3人、无职称(在校研究生)2人;90后6人、80后20人、70后8人、60后3人、50后1人;职业教育研究方向34人,非职业教育研究方向4人;职业院校33人,非职业院校5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4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各2人,其余28人分布在28个院校;从机构地区分布看,浙江12人、江苏8人、广东4人,其余14人分布在10个省份。

(五)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数据

影响因子(IF)是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是: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即IF(k)=(Xk-1+Xk-2)/(Yk-1+Yk-2),式中的IF(k)为第k年某期刊的影响因子,(Xk-1+Xk-2)为前两年该刊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第k年)被引用的总次数,(Yk-1+Yk-2)为前两年该刊发表论文的总数[4]。由此可见,期刊2018年和2019年所刊登的论文的被引情况要在统计年(2020年)体现,而知网相应的报告要在2021年才会发布,即《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版)》。从中国知网各年份出具的影响因子年报可以查到,《学报》2021—2023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021版0.188、2022版0.212、2023版0.275。因为2020版的影响因子体现的是2017年和2018年刊登的文章在2019年被引用的情况,也能部分地反映本文所调研的2018年的情况,所以,也可以把2020版的影响因子(0.160)列进来一起比较。可以发现,近4年来《学报》的影响因子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量效指数(JMI)反映的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计算方法为:JMI=某刊影响因子/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JMI越小表示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也就是平均每篇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很小。《学报》2020版、2021版、2022版、2023版的JMI分别为0.557、0.691、0.831、1.146,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说明平均每篇文章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值逐年在增加,特别是2023版提升幅度较大。

总被引频次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学报》2020版、2021版、2022版、2023版的总被引频次分别为255、256、278、292,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可以反映单篇文章的影响力,从知网上可以看到,《学报》2018—2023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是49次,其次是25次和21次各一篇,引用10~20次的共25篇。

三、主要計量指标数据分析

(一)主要指标发展趋势向好,部分指标有欠缺

《学报》的载文量逐年减少,文章平均篇幅逐年增加(2023年已达到6.2页,版面字数超过了1万字),反映了单篇文章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论述更加深入,预示着文章质量逐步提高。作者的职称以高、中级为主(各占38%),合计超过了四分之三,说明《学报》的作者队伍是以有着较强的学术能力和潜力的作者群为主体的,其中高级职称只占38%,说明《学报》目前还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作者的学历以研究生为主,而且占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校研究生的作者队伍,虽然目前属于无职称者,但他们将来会成长为《学报》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论文的合著率和平均引文量逐年提高,到2023年合著率已达到45%,平均引文量达到13条。基金论文比逐年增加,到2023年基金论文比已达到89%,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论文2023年已达到发文量的64%。不过,最高级别的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只有3%。论文的作者机构类型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主,占了七成,反映了《学报》准确的作者队伍定位,但机构的合作率低,仅占十分之一;从机构的地区分布看,分布极为不均:以浙江和江苏最多,合计占了近一半,而海南、吉林、内蒙古等省份很少,宁夏、青海、西藏更是为0;从文章的具体单位看,分布也很不均衡,发文量超过5篇的学校有18所,说明《学报》在全国的地区影响力和院校影响力不平衡,需要改善。

(二)出版时滞偏长,论文时效性受影响

从理论上看,出版时滞越短越好,越短就是论文见刊越快,越早被阅读、被引用、被传播,论文的时效性就越高,刊物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都会提高。但从实践看,只有电子期刊和网络首发期刊出版时滞越短越好,纸质期刊的出版时滞却不是越短越好,原因是文章栏目策划和纸质版本印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太短则不利于栏目策划,不利于文章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的提高。纸质期刊的错误无法修改,电子刊物可以随时修改,这是媒介属性所致。所以纸质刊物要特别重视编校质量,而编校质量需要时间来保证。总之,纸质期刊的出版时滞最好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从实际情况出发,《学报》比较合适的出版时滞为6个月,但近年的出版时滞在逐年增加,到2023年已经达到228天,超过了7个半月。

(三)栏目稳定性不足,栏目策划有待加强

《学报》在2021年做了改革,只发职业教育论文,之前涉及其他学科的栏目,比如《文史哲》《区域研究》《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研究》等,全部去除,只留下了跟职业教育有关的栏目,相当于把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栏目分解为很多小栏目。但由于刚开始设立这些栏目,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稿件主题比较分散,难以实现栏目稳定的美好心愿,比如,为配合我校的“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学报》计划将《比较职业教育》栏目当作重点栏目来办,但由于稿源不足而困难重重。再如,为服务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和我校的“双高”建设任务,《学报》于2020年开设了《“双高”建设》栏目,但4年来只设置了7期,发文20篇,其中本校教师共3篇。所以,稿源影响了栏目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受稿件数量的影响,栏目存在分分合合现象,比如“教学研究”类文章,有时候设《教学探索》栏目,有时候与“课程”放一起,设《课程与教学》栏目,有时候又与“教师”和“教材”放在一起,设《“三教”改革》栏目。再比如跟“教师”主题相关的栏目就有《师资建设》《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三教”改革》等。

(四)核心作者群未形成,作者潜力有待挖掘

核心作者群是刊物忠实的作者,也是刊物忠实的读者,是真正了解刊物和认可刊物的一群人。一定数量规模的核心作者显然是刊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普赖斯定理,核心作者群真正形成的判断标准为“统计年限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应达论文总数的50%”[5]。《学报》近6年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扩展作者共38人,发表文章共84篇,占载文量的12%,表明真正的核心作者群尚没有形成。当然,《学报》2018—2023年前后各三年的收稿范围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心作者群的形成。比如,在这38位核心作者群中,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周琬謦,是研究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者,《学报》2021年只发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后就没有“下文”了。前三年非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占了不小比例,影响了职业教育文章的数量。好在38位核心作者中有34位都是职业教育研究方向的,其中的30位属于青壮年,很有科研潜力。

(五)高质量稿件不足,期刊影响力有待提高

《学报》近几年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量效指数都在持续不断地上升,进步很快,特别是2023版的量效指数比2022版提高了0.315,增幅38%。2023版的量效指数反映的是2021年、2020年这两年所发表的文章中平均每篇文章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值,说明2021年学报改革,走职业教育专业化期刊发展道路效果显著,文章质量提高非常明显。从单篇文章的被引情况看,《学报》2018—2023年被引10次或以上的文章共28篇,其中被引20次以上的仅3篇,最高的是49次,其次是25次,再次是21次。说明高被引的文章不多,高质量的稿件不足。当然,这些数据主要还是反映了前三年的文章情况,因为文章的被引次数往往在文章发表后的两年达到高峰。

四、对《学报》发展的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推介与宣传

从以上对载文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高级职称作者占比不高、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低、机构合作论文占比低、机构分布不平衡等是《学报》的突出问题所在。但除了机构分布不平衡外,其他三项都不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提高,而要通过严格审稿来提高论文学术质量,从而间接地提高高级职称作者占比、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和机构合作论文占比。《学报》近几年坚持以匿名的方式审稿,基金项目信息也全部隐去,为的是在审稿时排除干扰因素,以便真正做到以质取稿。至于机构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则需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宁夏、青海、西藏、内蒙古、吉林、海南等近几年发文量最少的省份,可以将其作为推介与宣传工作的重点。可以给这些省份的重点高职院校寄送刊物,免费为这些学校在封二封三上介绍和宣传,扩大《学报》在“边远”地区的影响力,吸引稿源。在《学报》影响力最大的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则要分析具体的“院校影响力”。以浙江为例,主要集中在宁波的几所学校以及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但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实力较强的院校,则很少在《学报》上发文,需要有针对性地向这些学校的专家约稿,扩大《学报》在这些学校的影响力。

(二)把控出版时滞

《学报》目前出版时滞偏长主要是由于文章排队等待发表所造成的,所以要缩短出版时滞就要减少等待出版的文章数量,这一方面需要提高待录用文章的质量标准,以减少待发文章的数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栏目策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稿件,化被动为主动,以达到准确、高效地把控出版时滞的目的。把控待发的文章数量与把控待发的文章质量有关,而对文章质量的把关又由多个环节和不同的审稿专家组成,标准很难做到一致,这就需要编辑在其中积极沟通协调。《学报》2023年起在专家复审环节之后设置了一个由3名人员(专职审稿人、责任编辑、主编)组成的评审小组,对专家的审稿意见进行复核,并平衡各审稿专家的评价尺度,这有利于编辑部对审稿标准的把握和对出版时滞的动态把控。

(三)优化栏目设置

栏目的固定性与灵活性应该兼顾。多数栏目应固定,便于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便于办出特色,少数栏目则要讲究灵活,满足热点话题讨论和及时发布重大研究成果的需要。目前,《学报》栏目设置的灵活性有加,但固定性尚欠缺,需要加强策划,科学设置,并在一定时期内加以坚持。在文章数量与栏目稳定性两者的关系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双高”建设》栏目,已开设3年,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应该优先照顾栏目的稳定性,争取每期设立,哪怕只有一篇文章也应该设置栏目,坚持下去才会越办越好。对于“教学研究”“教师培养”等主题因为文章数量少而与其他主题的文章一起临时设立栏目名称,造成栏目名称不稳定的情况,今后可以设《“三教”改革》栏目,将“教师、教学、教材”归在一个栏目里。对于《比较职业教育》等稿源严重不足的栏目,可以考虑隔期设置,同时强化约稿。另外,根据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来稿量的增加,可以将《职教本科研究》栏目由临时性栏目转为固定栏目。

(四)培养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的候选条件是在《学报》发表多篇文章,在此基础上要求文章有较高的被引量和下载量。按普賴斯定理,核心作者发文量达到一半才算真正形成核心作者群。据此,《学报》应加强与现有作者的联系,使他们成为“回头客”,所以,编辑在其中应充分发挥沟通联络作用,既要为作者做好出版服务工作,又要在文章发表以后与作者继续保持联系,不时地给作者发送有关出版的信息和资料,增强编辑的亲和力,进而提高作者再次投稿的热情。此外,建议从作者文章发表的下一年度开始,每期给作者寄送刊物,坚持两到三年,为作者持续关注《学报》提供便利,以增强作者对《学报》的认同感,进而再次投稿,培养核心作者群。

(五)强化向名家约稿

类似于明星是电影高上座率的保证,职教研究名家的论文是职教学术刊物高影响力的保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制定了约稿的相关细则,大幅提高约稿稿酬,为《学报》向名家约稿提供了制度保障。从2022年第5期开始,以设置专栏的形式向同一机构的几位专家或者研究方向相同的几位专家进行集团式组稿,虽然在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上还没来得及体现,但在业内已有一定的反响,对《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大约稿的范围和提高约稿的频率,需要与学校的高教所和有关职能部门合作,扩展人脉关系,拓展约稿渠道,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学校举办高级别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来约稿。

参考文献:

[1] 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秦寿康. 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徐云峰,张文涛,陈建华,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近8 年核心作者分析[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12):1100-1104.

[4] 朱银昌. 高校学报影响因子评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0-133.

[5] 安静宜,韩红蕾.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报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022年主要计量指标分析[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85-92.

Analysis of Main Measurement Index of 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 from 2018 to 2023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CHENG Yong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conduc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s, publishing lag, column setting, funded papers, core author group and influence index data of 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 from 2018 to 2023. It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journ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argeted promotion and publicity, controlling the publishing lag, optimizing the column setting, cultivating the core author group,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vitation of famous author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

Keywords: measurement index; publishing lag; column setting; funded papers; core author group; impact factor; citation frequency; journal mass index

(責任编辑:姜聪瑞)

基金项目: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课题“数字化转型下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NZ24082Q)

作者简介: 程勇(1971—),男,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作者群时滞发文
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档案管理》论文作者群计量分析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一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一类时滞Duffing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
提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