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杰
合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外语学习是由一个语言输入到语言内在处理再到语言输出的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行为过程。而动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受到外语研究者的关注[1-7]。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负动机研究作为动机研究维度的拓展,也成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新增长点[8-15]。
负动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Gorham等[8]首开先河,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教师课堂不当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随后,Chambers[9]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引入负动机研究,进行了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此后,Dornyei[11]以匈牙利学习英语和德语的5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归纳出9类导致其外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子,其中教师因素影响强度依然居首位。由于Dornyei提取的因子更全面系统,因此,他的研究也成为日后外语学习负动机研究的基础。在这些早期的负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中,大多强调教师这个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而负动机本身具有复杂性及变化性,所以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也应该是多源性的。
国内负动机研究起步晚于欧美,作为动机研究的衍生课题主要从2010年以后开始,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依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外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讨论。胡卫星等[13]采用访谈和调研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及16名英语教师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了引起动机减退的6个潜在变量和18个可测变量,然后运用AMOS分析法构建了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因果模型。汤闻励[14]借鉴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主要动机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发现不同因素对英语学习动机强弱不同的学生影响也不同。周慈波等[15]以766名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五类负动机影响因子,论证了负动机是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研究样本数量充足,研究结果也相对更准确、客观,所以该研究在负动机影响因子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李池利[16]通过研究发现了15个因子,包括5个内部因素和10个外部因素,其中教师因素是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点与很多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英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整体上越来越注重与学习环境、认知要素的结合,对负动机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维度更广。
除了对单一对象的实证研究外,还有少量对于学习者学历层次、专业、年级、个体差异变量的比较研究。周慈波[17]从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和语言文化四类负动机影响因子入手,对中日两国外语学习者影响烈度的共性及差异进行了分析。李琳[18]聚焦负动机产生的内部因素,分析了四种内部因素对相同学习背景下不同语言能力学习者的影响强度差异。
国内的负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围绕英语语种展开,缺乏对像韩语这样的非通用语种的考察。相较于英语,非通用语种虽受众少,但具独特性,并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从国家利益出发,多语种的人才储备也是国家重要的外语战略资源[19],因此多语种外语课程百花齐放,形成多样化的外语力量,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需求。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把视角锁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韩语学习者,研究其韩语学习的负动机影响因素,并对韩语专业和非韩语专业韩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旨在为国内外语学习负动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内韩语教学提供借鉴依据。
选取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朝鲜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分别为98人和110人作为受试。发放问卷共208份,问卷由教师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发放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2.31%。
本研究测量工具设计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开放式书面反馈,从208名受试者中抽取20名(以韩语TOPIK中级考试成绩排名后的学生为主)进行半结构访谈,旨在了解和归纳受试负动机状况。第二部分为自编量表,主要在过往经典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负动机研究视角,并结合多种动机理论概念,共设计了61道题项主体问题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的形式。问卷的整体信度值( Cronbachs′ α) 达到 0.954。
第一部分的半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反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定性解析,第二部分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
表1为所有受试负动机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显示,题项9、10、12、28的均值均高于3.00,这几个题项分别涉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达到自己对韩语学习的预期(9)”“你常为短时间内韩语成绩没有提高而沮丧不已(10)”“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12)”“你不善于营造韩语环境,课外接触韩语的机会少(28)”,表明学习者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韩语学习负动机的主要原因。
表1 题项描述性统计(N=192)
在进行韩语学习者负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前,使用可靠性分析对整体问卷数据进行了KMO测度和Bartlett′s球体检验,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0.874;Bartlett′s球体检验结果显著)。
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Direct Oblimin)自然归类,得出10个影响因子,累计解释总问卷方差的 62.3%,所有项目的因子载荷都介于0.426~0.801之间。归纳各因子涉及题项所述内容的同时,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最终将10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教师因素、学习材料、教学课程及设备、他者影响、自我效能感低下、学习情趣缺失、学习策略缺失、焦虑、效价、情感认知不足。由于“学习材料”和“教学课程及设备”因子所描述内容属于学习环境因素,因此将这两个因子合并为 “学习环境”因子 ,虽少了一个因子,但整体总方差解释比例达成59.801%(如表2),损失的信息不多,所以接下来本研究将从这9个因子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如表3)。
表2 因子特征值及方差百分比
表3 因子结构及负荷
表4是各因子信度分析,从结果来看,涉及这些因子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都高于0.70,具有较高的信度系数,其内在一致性较好。
表4 各因子信度分析结果
根据负动机的内涵定义的主流阐述观点,上述9类动机影响因子还可依据影响主体的不同,把与学习者自身相关的“自我效能感低下”(因子1)、“学习情趣缺失”(因子4)、“学习策略缺失”(因子6)、“焦虑”(因子5)、“效价”(因子9)和“对目的语国家的态度”(因子8)6个因子归纳为内在因素,把与外部环境相关的“教师因素”(因子2)、“学习环境”(因子3)以及“他者影响因素”(因子7)等3个因子归纳为外部因素。
为了解不同专业受试负动机情况的差异性,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前述提取的9个因子进行分析,表5数据显示,韩语专业与非韩语专业在“自我效能感低下”“教师因素”“学习情趣缺失”“他者影响”“对目的语国家的态度”及“效价”等6个因子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缺失”及“焦虑”等3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
表5 韩语专业与非韩语专业的负动机影响因子对比荷分析表
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韩语学习者负动机的因素进行提取分析,共归纳出了内部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共9项影响因子,与Falout[10]、汤闻励[14]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外语学习负动机的产生是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受试者学习的语种以及实验观测的考虑维度不同,提取的影响因子项存在一定差异性。
3.1.1 内部因素
自我效能感低下:本次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对韩语学习负动机最大的影响因素,该因子所涉题项(Q9、Q10、Q19、Q21)本身反映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过低,即自我效能感低下。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20]对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五种途径进行阐释:一是通过以往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通过他人的示范效应;三是通过社会劝说;四是通过情绪唤醒;五是通过情境效能信息的整合。由此可推断,造成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而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思维过程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改善学生韩语学习负动机的状况,要重视成功经历以及群体环境对增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学习情趣缺失:“学习情趣缺失”因子中 “因母语干扰导致了你对韩语学习失去兴趣”题项的出现,说明受试者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导致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也呼应了李琳中[18]的观点: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进程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产生混淆和误区,从而导致学习者过早失去语言学习兴趣,进而演化成负动机。
汉语与韩语分属汉藏和阿尔泰语系,语言体系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汉语对中国学生韩语学习的干扰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作为汉语普通话地域变体的各地方言,对该方言区学生的韩语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母语负迁移影响,受顽固方言习惯的干扰,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最终导致负动机的产生,通过对受试者的访谈,部分同学回忆:“在我学习韩语发音的时候,受家乡方言影响,‘n’和‘l’分不清,导致学韩语字母总是发不好鼻音和流音,学习积极性很受挫。”
学习策略缺失:与周慈波等[15]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缺失”并不是影响学生负动机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可能存在受试者的负动机倾向,导致其对韩语学习的兴趣降低,从而不关注韩语学习策略缺失与否的现象。
焦虑、对目的语国家的态度、效价:“焦虑”“对目的语国家的态度”以及“效价”也都归纳在内部因素中,虽对负动机的影响强度不那么强,但与其他内部影响因子间存在相互影响,并作用于韩语学习负动机。如韩语作为非通用语种,在国内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学生对韩国以及其文化的态度消极,这会影响到学习者对于韩语学习效价的评估。鉴于内部因素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后续有必要从路径机制方面对内部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为学习者动机重建提供理论支持。
3.1.2 外部因素
教师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因素仍占较大比重,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差别不大。所涉题项主要反映了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教学方法两方面的问题。韩语(朝鲜语)作为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历史并不长,从1949年北京大学设立朝鲜语(韩语)专业开始,至2000年前后随着中韩两国关系日益紧密才开始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期间,韩语教师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因为专业发展历史过短的客观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韩语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在师资结构、专业化水平以及教科研能力方面与英语专业有着很大差距。因此教师的能力水平与学习者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存在不匹配,是导致教师因素成为韩语学习负动机的主要原因。相较于其他因素,教师因素是调节韩语学习者负动机水平中最容易把控的一个因素。高校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针对此问题,高校韩语教师可以在潜心修炼专业内功的同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降低韩语学习者教师因素方面的负动机。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提取的学习环境因素对应题项表明教材、课程以及教学设备对受试者学习动机的影响关系。导致受试者对教材不满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编撰的韩语教材内容滞后,脱离现实语境,且图文结合不够,设置的活动与练习较传统,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出版社引进的原版教材少,改版更新慢,可选择面窄。在回访中有些受试者表示:“教材中的图片太少了,而且都是黑白色,让我没有兴趣看。”另有部分受试者反馈:“教材里的有些对话感觉很过时,不符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学了没有用。” 此外,还有受试者回忆:“老师运用多媒体少,上课缺少趣味性。”还有反映:“学校压缩专业课的学时导致教学进度偏快,我感觉跟进度很吃力。”当代大学生接受资讯的媒介广、形式多,所以对课程的安排和教学设备都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层面要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更加重视,同时也要求教师提升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
他者影响:数据统计结果中还归纳出了“他者影响”因素,即受试者在与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目的语国家的人在交往中受他者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内化产生的对韩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这一结果也验证了Vygotsky[21]社会文化理论中提到的内化概念:个体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将社会平台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转化到个体心理平台,从而调节自身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针对他者因素的影响,要引导学习者对韩语以及韩国文化认知矫正,同时,还要强化学习者调动自我调节的意识去改善他者因素对学习负动机的影响。
表5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影响因素在韩语专业和非韩语专业两组受试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缺失”以及“焦虑”的P值显示两组受试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学习环境”单因子项下非韩语专业相较韩语专业所受负动机影响更显著。对于非专业韩语学习者来说,韩语课程是非专业核心课程。另外,教学主管部门对于非专业韩语课程的设置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学习活动开展的物质环境投入有限等问题,可能导致非专业学生对“学习环境”影响的反应更明显。从“学习策略缺失”因子的比较分析看出,虽然两类受试者都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相比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韩语课时量不足,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韩语学习策略的掌握及使用频率不足,进而在数据分析中反映出“学习策略缺失”对其负动机影响更为显著。从研究数据来看,“焦虑”因素影响韩语专业表现更显著,这一点可以从两组受试者的动机倾向角度进行分析。专业受试者韩语学习的动机除了融入动机外,由于受专业学习以及就业的压力,相较于非韩语专业受试者动机更加功利,因此,在学习和使用韩语过程中,因为得失心重而产生焦虑的情况更明显。
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韩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高校韩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素方面的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下”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影响特征显著,且有文化专有性特征;(2)此次韩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素分析中归纳出了“他者影响”“焦虑”“效价”以及“对目的语国家的态度”四项新的影响因素;(3)影响韩语学习者负动机的内部因素占比高于外部因素,应用型本科高校韩语学习者将负动机更多归因于自我因素。此外,对专业和非专业两类受试者负动机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类受试者在“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缺失”以及“焦虑”三个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研究发现,除可以对国内外语学习负动机研究以及高校韩语教学实践者提供有效借鉴外,对大学韩语学习者调动自身的内生动力,重建学习目标,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减少负动机的影响,激活韩语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