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对慢性头痛患者的影响

2024-03-23 02:18任群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川芎头痛组间

任群芳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中医院 赣州 341000)

慢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指头痛发作次数较频繁,每个月至少头痛15 d,且每天持续疼痛4 h 以上[1]。中医认为慢性头痛多由外感风邪而引发,其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头痛症状较为严重,疼痛感主要表现为头部神经跳动性疼痛[2~3]。慢性头痛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头痛欲裂时会令患者心情烦躁,机体感到严重不适,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因此寻求较为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临床中关于慢性头痛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探究其疗效,本研究选取川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法对慢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川芎茶调散加味主要功效是祛风散寒止痛,尤其在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性,同时还可改善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这是因为中药成分药性温和,可起到调和身体作用。针灸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血失调,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有相关研究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慢性头痛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30~70 岁,平均(50.02±2.19)岁;病程2~10年,平均(6.01±0.68)年;中医辨证分型:太阳头痛10 例、阳明头痛8 例、少阳头痛11 例、厥阴头痛6 例。治疗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30~71 岁,平均(50.53±2.22)岁;病程3~10年,平均(6.52±0.73)年;中医辨证分型:太阳头痛11 例、阳明头痛7 例、少阳头痛10 例、厥阴头痛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慢性头痛诊断标准,头痛持续15 d 以上,并伴有恶心、呕吐、光过敏、声过敏、头皮敏感等;(2)无严重器质性脑部疾病;(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自行完成研究;(4)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清楚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或对本研究用药成分有相关过敏史者;(2)存在严重精神、心理、听力、认知等功能障碍者;(3)合并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类疾病者;(4)配合度较差,因过度害怕导致晕针者。中医辨证分型、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均参照《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编号:20230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药方案治疗,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20044983)口服,40 mg/次,3次/d。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川芎茶调散加味+针灸)进行治疗。(1)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荆芥、防风各12 g,羌活、延胡索、白芷、绿茶各9 g,薄荷6 g,甘草5 g,细辛3 g,煎药方法:每日1 剂,每剂煎2次,每次取汁200 ml,两煎混匀,分2 次口服。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和临床表现进行加减治疗:风寒加疼痛用麻黄6 g、桂枝9 g;浑身无力、腹泻用半夏和苍术各9 g;头部疼痛加剧用红花和桃仁各9 g;性格暴躁、头晕用天麻和钩藤各12 g;偏风热用可加菊花9 g。(2)在服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期间同时实施针灸治疗: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内伤头痛选取足少阳经、合谷穴、印堂穴、督脉经、外关穴、太阳穴等穴位,施针可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外感头痛选取风池穴、百会穴、风门穴、列缺穴等穴位施针能够起到止痛、通经络的作用;虚症头痛选取风池穴、百会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施针具有滋养通络的疗效。施针时通常选用的毫针为1.5 寸(一次性用针),直刺0.3~0.4 寸,应用平补平泻的操作手法,得气后需要留针0.5 h。在针刺的过程中配合灸法,即留针的过程中将艾柱(约1.5 cm),点燃艾柱近皮肤的一端,借助热刺激来达到改善头痛的目的,每天进行1 次针灸治疗即可。以4 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通过头痛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为评价标准,分值在0~6 分,分值越高说明头痛症状越严重。(2)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通过4 个维度(生理、心理、躯体、精神)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值为100 分,以分值的高低判定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3)头痛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疼痛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对头痛消退时间、头痛半年内复发次数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值为0~10 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4)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满意率:通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以此来判定药物应用安全性。疗效标准分为痊愈、有效、减轻、无效4 个等级进行判定。痊愈:慢性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按照中医证候评分降低90%以上;有效:慢性头痛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按照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以上但低于90%;减轻:慢性头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按照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以上但低于70%;无效:慢性头痛症状无任何缓解迹象,且头痛更加严重,按照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不足30%。治疗依从性:患者按时服药和配合针灸,从未间断过。满意率:患者体感舒适,不良并发症少,对治疗方案完全认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组间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5 35 t P 3.35±2.08 3.02±2.11 0.659 0.512 1.01±0.61 2.85±0.84 10.486 0.000

2.2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n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治疗组对照组35 35 t P 86.25±3.19 76.62±3.14 12.728 0.000 83.29±2.51 72.36±3.14 16.086 0.000 78.36±3.25 65.69±3.17 16.510 0.000 81.25±4.17 63.32±4.23 17.858 0.000

2.3 组间患者头痛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消退时间、头痛半年内复发次数以及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组间患者头痛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组间患者头痛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VAS 评分(分)治疗组对照组组别n头痛消退时间(d)头痛半年内复发次数(次)35 35 t P 1.35±0.89 2.85±1.16 6.069 0.000 1.29±1.21 2.66±1.14 4.875 0.000 2.26±0.65 3.49±0.84 6.851 0.000

2.4 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满意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率、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头痛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准确定论,可能诱发的因素多与持续精神压力、颈椎疲劳或病变、脑部外伤、血管扩张或牵拉及患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眼科等相关疾病、日常饮食习惯、发生原发性头痛时,并未采取积极治疗等有一定关联,病情迁延持久而未得到有效治疗,从而转变慢性疼痛。

目前临床上西医针对慢性头痛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尼莫地平片就是常用药物之一,其属于钙离子拮抗剂,通过口服进入机体后能够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对血管收缩、痉挛等有效抑制,从而促进颅内微循环,改善临床疼痛相关症状[6~7]。虽然西药治疗在临床中对患者头痛有一定改善,但是经临床大量时间证明,如果一直服用西药其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弱,说明患者存在耐药性,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还有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头晕、头痛加重、头胀、低血压、心悸和心动过速等,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会给患者机体带来更大的伤害[8]。近年来中医学研究在治疗慢性头痛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认为慢性头痛属于“头痛、头风、偏头痛”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主要为六淫之邪外袭,阻抑清阳;或者因为内脏受损,从而造成气血紊乱,流通不畅,经络受阻,脑失所养[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头痛消退时间、头痛半年内复发次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联合治疗方案(川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相关症状,减少发病次数,疼痛感降低,并且在中药剂协同作用下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说明联合应用药物安全性相对更高,对患者机体状况改善明显,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显著提高,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川芎茶调散加味集祛风止痛药于一方,在治疗头痛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优势突出。方中川芎祛风止痛,是止痛的良药,在治疗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方面效果显著,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以上诸多药物协同作用下可发挥出更大作用,同时可缓解西药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10]。另外,根据中医辨证对其头痛进行分型,采用不同的引经药随症适当加减,在所有药物协同作用下,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对疾病症状有良好的改善。针灸治疗手段也日趋成熟,在中医领域发挥出的作用价值更加突出,针灸是找准穴位后将金属针刺入体内,刺激人体穴位,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针和灸具有各自的功效,针具有疏通经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效果,灸能够起到温通经脉、温经散寒、消散郁结的功效,通过针灸能够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可以有效帮助血管恢复舒缩功能,促进大脑内部血液循环,保持通畅,通过中医辨证施针,选取适宜的穴位分别进行针灸可调补气血,调理脑神,疏通经络而止痛[11~14]。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方法应用于慢性头痛治疗中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还可缓解由西药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促进机体康复进程,在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陶丽等[15]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对头痛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还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表明针灸对慢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针灸治疗的同时再联合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能将临床疗效发挥出更大作用,进一步说明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性。

综上所述,临床常采用西药治疗慢性头痛,虽可起到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会给机体带来副作用,故以川芎茶调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头痛能够有效降低证候积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规避不良症状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川芎头痛组间
头痛应该灸哪里?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头痛与口疾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远离头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