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活动:面对开学独立入园的挑战

2024-03-23 08:05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郭慧卉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入园读图开学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郭慧卉

以往开学,家长会送孩子到新班级,幼儿的情绪相对稳定,入园环节也比较顺利。但现在延续了之前疫情防控的状态,要求家长不要陪同孩子一起进入幼儿园,这对分别了一个假期且教室位置又发生了改变的幼儿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如何让幼儿对开学活动充满期待?如何引导幼儿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独立入园?如何鼓励幼儿独立做好个人物品的收纳与整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提出:“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也是天生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只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用环境支持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很好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学前和幼儿们线上讨论,同时在幼儿们积极踊跃的“我想要、我能够、我可以”的愿望驱动下,我们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开学定向活动,把原本常规化的开学活动融合成一项有趣的任务挑战,通过任务驱动,让幼儿对开学充满期待;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定向寻找新教室、熟悉新环境——在游戏化的独立入园过程中,缓解幼儿假期后第一天入园的焦虑,帮助幼儿以轻松、愉悦、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新学期。

活动预设目标

通过集体教研,我们的定向活动预设了三个目标——一是独立入园:知道自己升入中班,能够独立入园,学会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二是定向活动:尝试读图,能够根据地图找到自己的新教室;三是自我挑战:喜欢参与挑战,寻找标志地点,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及安全意识。三个目标层层递进、逐层提升,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比前一步的难度有所增加——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读图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挑战活动。

活动前期准备

活动实施前期,我们进行了三项准备工作——一是教师的准备,教师的准备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支持:材料的支持,环境的支持,同时还有对幼儿经验的支持等。在集体教研之下,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教室的楼层方位,我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绘制了幼儿园教学楼的任务图,图中清晰地解析了活动的三项任务,然后帮助幼儿学习如何读图,比如楼层的数字,每层楼有哪几个班级,以及自己将要寻找的标志地点都有哪些,用直观的方式展示这些内容,更符合幼儿的认知学习特点;二是幼儿的准备,通过线上的集体讨论,帮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任务内容以及读图方法;三是家园共育的准备,通过线上说明会,让家长知道活动的益处是什么,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幼儿的活动。

图1、2.线上见面会

图3.独立排队入园

图4.独立打卡

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实施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线上见面会、线下挑战和评价活动。

1.线上见面会

线上见面会开始之前,班级教师会提前做好人员分工,一位教师负责组织幼儿讨论,另一位教师负责投屏、整理过程性资料。活动开始,首先是师幼互相问好,聊聊愉快的假期,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接着就开始见面会的“重头戏”,讨论第二天入园需要带的物品。这种新颖的方式让幼儿们特别兴奋,纷纷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说要带水壶,有的说要带名卡磁扣,还有的幼儿说要带被褥、篮球等,通过这些互动,幼儿们逐步回忆起幼儿园的美好生活。接下来,教师介绍第二天的线下活动要求,我们带领幼儿和家长共同解读定向任务图,告诉幼儿如何查看地图以及第二天分别要挑战的三项内容,通过地图了解班级的楼层位置,激发幼儿对第二天的活动产生更高的期待。最后,我们提醒家长帮孩子打印任务图,并让孩子第二天带来幼儿园以便在活动中随时查看。三项任务挑战成功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印章奖励,这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的愿望。线上见面会对于幼儿第二天的积极参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线下挑战

活动准备就绪,第二天的挑战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入园当日,幼儿自己背着小书包、提着被褥,有序地排好队,在值班老师的指引下,他们熟练地打卡测温——我观察到幼儿们都很兴奋,个个手拿任务卡独立参与挑战。我想这就是任务驱动带来的强烈期待吧,让他们迫切地想要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第一项挑战对幼儿来说已经非常熟练,很多幼儿都能圆满完成,而且他们的情绪高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们借助手中的任务图开始寻找自己的新班级,这对他们来说就有了新的难度——有的幼儿直接往里走,有的幼儿表情严肃,一会儿查看地图一会抬头确认,还有的幼儿遇到同班小伙伴时会开心地打招呼,然后商量着一起去寻找,一些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新教室,当然还有一些幼儿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个时候,指引老师会及时上前给予幼儿帮助——通过一些语言提示或者方位的指引,帮助幼儿找到新班级。在这个环节,很多幼儿依然信心满满,最后在找到新教室后幼儿均获得了第二枚小印章。

接下来就是第三项挑战了,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难度更高的挑战。一些幼儿能够凭借地图找到标志地点,可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幼儿知道要看地图,但是对于楼层、方位,他们还是不太理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时,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我们会给予不同的帮助,例如,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及时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困难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确定他要去打卡的地点,根据地点来确定楼层,鼓励幼儿积极自主地探索发现。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敢独自去寻找的幼儿,老师便会鼓励他们两两结对,或由老师亲自陪同。在这个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按照地图找到打卡地点,通过这种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图5.获得第一枚印章

图6.找到新教室

图7.独立整理

3.评价活动

挑战任务结束后,幼儿进行了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大部分幼儿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在自我评价部分给自己奖励了三个笑脸,但仍有个别幼儿给自己奖励了两个笑脸,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幼儿觉得自己寻找的时间太久,有的幼儿则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全部地标的打卡任务,觉得自己下一次也许会表现得更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及时进行了调整,在延伸活动中带领没有完成任务的幼儿继续寻找打卡地,了解公共区域的位置、功能及行走路线。当幼儿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正确的感知与评价后,不仅推动了幼儿迁移经验,而且帮助幼儿在持续性的体验式学习中获得了成功体验,这也是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活动的收获

儿童的发展源于经验的获得。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从游戏中获得学习,获得新经验,通过自主寻找新教室,掌握读图方法,发展了空间方位感。在挑战的过程中,不仅幼儿满足了自身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在遇到困难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体验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教师来说,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幼儿,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与发现。同时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引导。教师只有看见儿童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这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把下一次的活动做得更好。

对于家长来说,活动首先打消了他们的许多顾虑,原本他们对孩子入园的紧张情绪还很担忧,但是了解到孩子一入园就会参与这么多有趣的挑战游戏,家长和孩子一样充满了期待,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各项准备。当天孩子回家以后,也和父母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完成了哪几项任务、得到了几枚印章,看着孩子开心的面容,家长们对这项活动特别满意,同时也更加了解孩子、相信孩子、支持孩子。

图8.获得第二枚印章

图9.合作找到打卡地

对活动的新思考

当我们用专业的视角来观察幼儿时,我们所采用的支持策略、所设计的活动支架也就会不断被优化。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于幼儿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支持他们的探究,同时用更有效、更丰富的载体引发幼儿新的兴趣,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图10.获得第三枚印章

猜你喜欢
入园读图开学
免票入园
开学啦!
开学了(2)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60天适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