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助力幼儿顺利入学

2024-03-23 08:05陕西省西安市西光实验小学王茹新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幼小新生幼儿园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实验小学 王茹新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儿童第一次学段转换,也是幼儿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阶段向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校教育阶段过渡。

针对这个转变,部分幼儿园和小学推出的“幼小衔接”交流活动仅能带来浅层次的感知体验,无法实现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唯有小学与幼儿园通力合作,从幼儿园出发以小学为收尾的“双向衔接”活动,方能使幼小衔接真正得以落实。

从幼儿园启动的幼小衔接活动

通常,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被视为开展幼小衔接的最佳时机。此时段的幼儿已具备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动作控制能力更为精细,延迟满足能力也逐渐增强,对认知活动的兴趣日益浓厚。幼儿园根据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及义务教育五育并举的要求,通过体能游戏、听说阅读、写前训练、自我服务、礼仪行为、小学体验、新生返园、思维操作、艺术创作等活动,巩固幼儿入学所需的身心基础和能力素养(如图1所示)。

图1.从幼儿园启动的幼小衔接活动

一、健康活动方面

通过体能游戏提升遵守规则与集中注意的能力。体能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为实现幼小衔接目标,可在常规体能游戏中融入相关训练内容,达到锻炼身体及提升幼小衔接能力的目的,如遵守规则、专注力等。具体如下:

1.规则游戏:模仿小学生排队。队列训练作为重要的规则教育是儿童集体教学活动和校园安全的基础。快速排队、变换队形、行走路线等环节都需要幼儿听懂并精确执行指令。在体能训练游戏中融入队列操练,尤其是以小学生、小解放军或小警察角色进行训练,既能使幼儿愉快地执行,又能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2.专注力游戏:穿越火线。将卫生纸撕成条状,粘贴在走廊两端墙壁上,幼儿需从一侧钻爬至另一侧,同时避免触及卫生纸条。此类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和专注力。

二、语言活动方面

通过阅读绘本和开展写前训练,为幼儿揭开小学生活的神秘面纱。学前期是幼儿“读图”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绘本成为他们最喜爱的读物。步入大班阶段,教师可选择诸多与幼小衔接主题相关的绘本,如《大卫上学去》《小阿力的大学校》《不一样的上学日》和《我要上小学》等,通过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的画面对幼儿展现各种“上学情境”,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情。

此外,大班阶段还应着重进行书写预备训练。这并非让幼儿过早学习写字,而是有针对性的锻炼活动,例如使用按摩弹球增强手的触感和力量,通过手指操提高手指灵活度,以及开展描画线条和白描涂色等活动来提升握笔技巧——这些训练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书写要求,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会活动方面

培育孩子实践能力与品格,认识并体验小学生角色。从幼儿至学童阶段,成人应逐步放手,让孩子自行完成可为之事,对其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则教导其掌握相应技能,特别是自我照顾的能力。诸多一年级新生在家庭中尚无法自行穿衣洗漱,更不必说整理书包文具了。若能在幼儿园阶段学会这些生活技能,进入小学后便无需额外花费时间进行训练。

还需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尤其是礼貌用语和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在大班毕业前夕,幼儿园应联系周边小学,带领幼儿参观体验,让他们了解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流程,还可邀请已毕业的幼儿及其家长与大班幼儿分享小学生活经验。

四、科学活动方面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科学教育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5~7岁这一阶段,是幼儿数量感知的敏感期。在此期间,他们需要通过实物操作获得对数与量的感知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类、排序、比较、区分、判断等思维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这些能力。

1.利用玩具进行数感和思维训练。例如,数字积木、数码牌、数字拼图、数字拍板等教具,其图形符号清晰,色彩鲜艳,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设计数字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思维。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富有趣味性的数字小游戏,如数字跳跳、人体计算器等。这些游戏能通过身体运动让孩子学习数字、感知运算原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数字和运算的概念。

3.利用玩具、玩偶和数学绘本讲述数学故事。可以通过幼儿园内的玩具或玩偶,编织出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和含义,进行计数、统计、加减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阅读各类数学绘本。

五、艺术活动方面

为幼儿创造有利条件与提供丰富资源,避免对其创作过程产生干扰或进行评判。幼儿天生具有对艺术的热爱,学前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为丰富。教师应尽力为幼儿营造美的环境与留白的空间,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用“好与坏”或“像与不像”等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

从小学启动的幼小衔接活动

从小学方面,逆向启动幼小衔接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系统性对接方面,包括教师配备、家庭辅导、主题课程以及社会协同等方面,力求构建联动机制,确保幼儿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见图2)。

图2.从小学启动的幼小衔接活动

一、师资培训

在小学里,一年级的班主任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然而,经验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学前教育有深入地了解。因此,在学期末,小学有必要选派一部分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到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以期提升他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五大领域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启发小学教师研发主题式幼小衔接课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在新学年伊始,小学应对一年级教师进行统一的幼小衔接教育培训,使得教育团队对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相应的教育策略有深入的了解,从而确保一年级的教育实施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二、家长培训

在新生录取之后,立即着手组建家长培训班并开展系列培训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以及亲子共读指导等,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关注家长教育的核心要点以及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尤其需要注意,务必促使父亲积极参与培训过程,甚至可以单独开设“家庭教育父亲成长班”,以解决小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父亲角色缺失问题。

三、主题课程

新生入学后,面临的最大心理挑战在于适应新环境中的教师、同伴以及各种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规划主题课程时,应着重在环熟悉境、融入集体、适应新生活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可以开展如下主题课程。

1.爱我的学校——熟悉校园环境 新生入校后,可在高年级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逐步熟悉校园内的每一个区域,然后尝试绘制学校的地图或者描绘学校的风貌。

2.我的老师我的书——认识班主任和各学科老师,了解学科开设情况 举行新生见面会,各学科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向新生做自我介绍并阐述所授学科的特色,同时表达对新生的期许与喜爱。活动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绘制出每位教师的肖像加深印象。

3.我们全都是好朋友——认识班上的同学,了解如何相处和交朋友 借助团队游戏,促使新生彼此迅速熟络,牢记各自姓名,并锻炼交友沟通技巧,进而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班级集体。

4.我的事情我做主——熟悉课堂常规,掌握校园一日流程 新生入学后,为确保学业顺利进行,需迅速掌握课堂纪律和日常作息。此外,还需具备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为此,教师可专门设定一周时间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坐姿规范、书写姿势、课堂发言顺序、眼保健操实施、课间活动及如厕规范、上下楼梯安全须知、升旗仪式纪律、书籍包装及书包整理等。

四、社会协同

小学应在学区内对新生上下学的路线做出规定,并通过与社区和街道各业态充分沟通,发放新生关照告知书,共同维护新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及购物等各方面的辅助保障;同时,学校鼓励家长带新生熟悉上下学路线,了解社区公共资源和设施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同步开展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教会孩子如何求助和紧急避险。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设计出有效的教育活动。通过各方的协调与参与,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新生幼儿园
重获新生 庇佑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