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雄霞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新的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等。然而,国企融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分析融资过程中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避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的融资风险,才能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信用评级,进而获得更多融资计划,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健康发展。此外,有效的财务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运营困难。
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普遍以外源性融资为主,内源性融资不足。与民营企业相比,在银行贷款方面,国有企业具有较大优势,这种“优势”不断累积,降低了国有企业开拓其他融资途径的动力,导致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缺乏多样性,产生了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1]。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渠道狭窄,风险集中
过度依赖银行借款,会使企业的融资风险高度集中,融资渠道狭窄,一旦银行收紧信贷政策或者企业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将面临融资困难,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
2.资金使用效率低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通常需要短期资金来应对突发情况或者抓住市场机遇。由于银行融资的审批流程通常较为烦琐,审批时间较长,这导致了融资资金流入企业的速度较慢,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资金。过度依赖银行借款会限制资金的灵活运用,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
3.融资结构不均衡
过于依赖银行借款会导致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缺乏多样性,从而使得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进一步来说,当企业只有银行借款作为融资渠道时,一旦银行借款出现紧缩或限制,企业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会导致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均衡,企业面临短期偿债压力,限制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主要为偿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质押风险。偿债风险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能力会受到财务压力和经营不稳定的影响,如果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将会面临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容易导致资金流动性不足,特别是短期债务的偿还可能对企业日常经营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利率风险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融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企业有可能面临支付更高利息的风险,增加财务成本;质押风险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可能将资产进行质押,作为融资的担保,如果质押的资产价值下降,将会导致融资方无法获得足够的担保价值,增加财务风险[2]。
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预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却比较突出。预算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融资预算管理不到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融资预算编制不科学是预算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许多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往往过于乐观,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
第二,融资预算执行不力是预算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国有企业在执行预算时,往往存在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如预算超支、预算执行不及时等,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然而,目前国有企业融资管理专业人才不足,无法满足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效果,也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融资管理人才短缺,一方面,会导致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无法有效地控制融资成本以及高效地利用融资资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融资风险管控。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满足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需求,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3]。
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于:第一,决策过于集中,意味着决策权过于集中在个别高层管理人员手中,而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专家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种决策模式往往会导致决策过程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和偏差;第二,决策过程不规范,意味着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导致决策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例如,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最优方案。此外,决策过程不规范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因缺乏明确的步骤和标准,进而导致工作混乱和资源浪费等。
不同融资方式和融资期限具有不同程度的融资风险,对融资成本有着不同的影响,通常可通过优化融资结构、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期限,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经济负担。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将融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渠道和时间段,可以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财务稳健性;此外,优化融资结构也能够使企业获得适合自身需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期限来提高融资效率[4]。具体而言,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多元化融资渠道
国有企业应该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仅依赖银行贷款,还可以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股权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对单一融资来源的依赖,减少融资风险[5]。
2.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期限
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和偿付能力,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期限。长期资金需求可以考虑发行债券,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可以选择短期贷款。同时,融资期限的选择也应与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和项目的收益周期相匹配,以减少融资成本。
3.利用金融工具管理融资成本
国有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来管理融资成本,如利率期权、外汇期货等。通过利用这些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锁定较低的融资成本,并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健全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提供一种全面的资金筹措和利用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资金流动和运作。通过合理的融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此外,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因此,健全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健全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全面的融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其一,建立融资风险识别机制,识别可能对企业融资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二,建立融资风险评估机制,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的影响程度;其三,建立融资风险控制机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其四,建立融资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融资风险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二,建立风险管理团队,由企业内部的财务、法律、人力资源、业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确保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风险管理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以此确保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三,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风险管理的范围、内容、目标和标准等。并且,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技术和手段,以此帮助企业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方法,确保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金规划和控制,明确资金需求和来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避免财务风险。通过制定预算,企业可以预测和掌控资金流动情况,合理分配和利用资金,确保融资过程中的资金充足和有效使用。同时,预算管理可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相结合,确保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通过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目标和策略,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和计划,为融资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6]。由此,在以下方面加强融资预算管理:
第一,加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考虑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预算方案。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能力。
第二,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机制,确保预算的落地执行。通过设立预算执行责任人,对超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
第三,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财务核算和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济效益。
鉴于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此,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然而,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的需求,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提高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效果。具体而言,加强融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通过以下方式:
1.招聘优秀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公司等方式,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提供专业培训
企业应该定期为财务管理人才提供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融资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融资管理的案例分析等。
3.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企业应该为财务管理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机会、转岗机会、海外交流机会等。这样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科学的决策机制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能够提高决策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和变量,从而降低决策的偏差和风险,确保融资决策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状况。由此,针对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决策机制不完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分权决策
建立分权决策机制,将决策权更多的下放到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专家手中,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融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和透明。
2.规范融资决策程序
制定科学的融资决策程序和方法,明确的决策流程、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标准,以及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确保融资决策过程规范化,提高决策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建立融资决策评估机制
建立融资决策评估体系,对决策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融资决策失误和偏差。通过对决策结果的追踪和分析,不断改进和优化融资决策过程。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以及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