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企共育背景下“新媒体写作课”课程思政

2024-03-22 02:26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育校企思政

林 娴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在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进行了肯定,认为其可以促进全方位育人的实现[1],这些都给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协同育人带来了可靠性和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前提条件,挖掘以后重新梳理和分析资源,然后将其在不同的课堂上加以应用,以达到教书育人,树立良好的政治价值、人文情怀和职业理念,是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的终极指向[2]。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出一篇富有价值的新媒体文稿,是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在此教学中,要加强思政内容的渗透,就离不开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不断挖掘和应用,尤其是在当前职业教育提倡校企共育的背景下,如何将这几点完美融合起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校企共育的背景下,对新媒体写作课中如何进行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新媒体写作课中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要全面完整、内容丰富,具有很广泛的知识面,并能够包含职业道德、人文情怀、政治价值、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思想道德知识的融入,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这些都是高等教学学科体系的培养目的[3]。从中可以观察到,高等教学的目标既包含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包含了对思想道德培养的要求,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教育体系教书育人的内涵。而针对这一要求,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政教育和专业课自成一脉,各自作为独立的体系——显然无法满足两者共同发展的需求。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将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去,只有思政元素与教学做到真正融合,才能既高效,又有实效性地应用到各个课程中去。高职文秘专业中的“新媒体写作”作为该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实用性非常强,对写作者的思想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过去授课老师往往受到“重技轻文”的影响而仅仅重点讲述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忽视了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因此目前在新媒体写作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知识和思想是有可行性的,而两者融合教学的前提就是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在理论上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坚持积极进取、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的框架。

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强调从课程思政资源的角度进行,课程思政资源主要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这五类。

(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是课程中最应该融入的思政元素。新媒体写作课中的课程资源,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较多,比如在引爆营销中,就可以将职业理想注入课程中来,通过讲授优秀企业的文化和营销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优秀企业之所以能成功,与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并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讨。在讲授一个案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去寻找本区域的优秀案例,然后分工合作,去进行实践的调研,并为企业展开一个营销广告和文案写作,在此过程中为学生积累大量的思政元素,在最后对企业的责任意识、职业价值观要求进行讲解。

(二)职业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写作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情怀资源。比如可以在讲述如何写作新媒体稿件的时候,引用《人民日报》的写作标题作为例子,在《新闻消息》正文内容讲解时融合《成功登顶!中国测量登山队再登高峰》《秀美人生——黄文秀》等具有优秀情怀的文章,作为例文融入思政元素。这样无序、大量的思政元素集中在一个教学内容中,对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再加上思政主线的整合和丰富、教师生动的教学演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中呈现思政元素内容的理解并不断升华为内在的东西。

我国传统教育文化资源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通过一系列方法流传下来非常多的故事、典故、成语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可以结合新媒体写作来共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比如利用传统文化典籍和教育论著,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增加写作的深度,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中华优秀典籍,更好地提升自身价值观。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孕育了大量的优秀和精华价值观,可以分门别类收集这些传统文化,然后将不同的章节融入,有计划地让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中去,比如在短视频和直播的章节中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思想精华,尤其是诚实守信的精神,这部分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就值得大量挖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媒体写作的过程中要对与自身课程和知识有一定契合度的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国等精神追求加以挖掘[4],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这些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怀,这就需要长期地积淀,在高职专业课程中加以挖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认同和内化,才能在未来职业过程中规范好自己的职业过程。在新媒体写作课中,可以联系全国优秀的媒体人案例,让学生们加以领会,并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等观念在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入,根据不同的案例针对不同章节进行讲述,比如在讲解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就列举一些诚信的案例,植入广告法的内容,并植入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让学生尊重这些规律,并对社会关系问题加以辩证分析。

(四)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

新媒体写作过程中应该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对于将来树立职业理想非常重要,只有树立认同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信念[5-6],也才能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行,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新媒体写作融入思政元素时,也应该强化学生内心的认同感,要树立在职业生涯中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奋斗终生的理念。如“新媒体营销案例”部分,教师可以将与政治认同相关的新闻作为案例给学生做一系列的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到新媒体营销过程中,那些有职业信仰、政治认同的优秀人物,是如何身体力行的,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远大理想。

综合来看,从上述资源中可以挖掘出较多的思政元素,各个章节专业知识与这些思政元素都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不同章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章节内容来选择课程思政目标,精心挖掘与融入课程教学中。新媒体写作的各个章节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 所示:

表1 新媒体写作蕴含的部分思政元素以及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规程中实施的思政元素挖掘方式是专业线、校内线、校外线“三线并举”的方案,开展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研究工作,要做到深入专业、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和深入学生。

二、校企共育背景下新媒体写作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

要发挥教育学的立德树人作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应和联系思政理论,这种传统的结合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而应该更多在教学过程中两者如何结合、教学过程的主体等方面进行研究[6]。

(一)应用思路

如何把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有效应用到新媒体写作课程教学中去?首先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做到有条理性地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润物无声、育人有效。其次是设计一个框架,在框架范围内对新媒体写作各章节知识点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进行应用,每一个章节每一堂课对应何种思政元素,要有紧密联系的点,又要有一定的设计蓝图,要不然课程的融入就会显得松散而没有实效性。最后是对照课程标准,要进行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和关系密切的排布和应用,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中要将主要的思政目标提炼好,然后整合各个不同的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做好不同环节的课程设计[7]。

(二)融入方式

在新媒体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要提升思政意识,要求能够挖掘和整合各种思政元素,然后选择不同的融入模式以应用到各个课程中去,使得这种融入和应用的方式更加贴近课程本身,并使得两者的融合不突兀,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8-9]。以新媒体写作中的“新媒体平台”专题为例,将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与其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紧密连接[10],既要让学生在短短几节课中对目前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加以了解,又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尝试创设情境问题,依托学习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利用几个平台案例,形成不同的组别,提倡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深入探究。最后的教学目标是写作一篇以“榜样力量”为主题,并充分适用于该平台的新媒体习作,让学生在完成整个专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自己代入平台媒体人的角色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教师最后对能够呈现思政元素的习作加以展示并分析,通过解说和展示,将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知转化为情感体验。

1.以文秘专业为例,基于校企共育模式探索挖掘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渠道

挖掘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企业导师发挥协同效应,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深入研究校、企、生的优势与不足,将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细化为具体可感的内容,并建立多维度相向而行的机制,拓宽资源挖掘的渠道。

深入专业,挖掘提升专业价值的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钻研文秘专业的经典理论、课程教材、专业史料、文化素材等,关注专业性的期刊和媒体号,提取优质的思政元素,促使专业课程中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念浸润相统一[10]。

深入企业和社会,挖掘融合企业文化的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研讨等形式,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挖掘企业创业故事、品牌理念、劳模精神等能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展现社会动态的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关注社会动态,如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软件,观察、分析和把握当前社会的思想热点[11]。

深入学生,挖掘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功底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素材资源的挖掘。

2.探索校企共育模式下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应用途径

共建互动平台,动态整合资源。当今时代,信息丰富且日新月异,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也需要不断地动态整合与更新。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社会组织等发挥合力优势,充分调度各类创新主体,基于校企共育主体共建研发互动平台,有效整合和优化跨单位、跨地域、跨领域的思政元素要素,可以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创新应用模式,推动资源优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应用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有所侧重。专业教师应着眼社会需求与岗位实际,思考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与实施的合理性,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调整考核评价模式,激发企业导师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校、行、企、生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创新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动态平衡。

3.课前、课堂和课后的配合

课堂教学的最关键基础就是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从预习中得到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体验,对学习目的加以明确,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12]。在本专题教学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一系列的新媒体写作的题材,比如广告文案的创作融入央视小满公益广告、小满节气商业广告等,这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先植入学生的心中,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优秀新媒体创作的价值,启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预先思考,对其中的哲理进行感悟和思考,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同。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课堂内化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要有目的性地选择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应用范式,力求形成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理想、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应用体系。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介绍一些新媒体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用真实的案例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自己这些年难忘的榜样人物进行小组式探讨,并在探讨后推选代表发言。在这些发言中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等内容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共鸣,并由此树立一系列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榜样[13]。

课后深化阶段,教师单次课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任务拓展,即进行课后反思与回顾。根据课堂所学所思,记录收获与体会,反思不足,思考课中与思政元素有关的知识点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化、政治、法治、职业的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教师可在每个单元设置1~2 个拓展实践活动,利用第二课堂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思政元素的内容,达到知行情意合一的目的。例如在“短视频和直播”这一教学模块过程中,要对近年来直播中出现的一些违反广告法,或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加以深入讲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在课后去收集一系列关于直播平台违法或是违规的案例,进行小习作练习,根据课堂教授过的思政内容加以评价。

三、新媒体写作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反思

以文秘专业为例,基于校企共育模式探索挖掘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渠道,探索校企共育模式下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应用途径,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的配合等方面入手,探讨校企共育背景下新媒体写作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

通过研究,提出如下反思:

反思之一:分析校企共育背景下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应用的有效策略、动力机制和结构范式,思考建立长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可行性路径。

反思之二:如何多维度挖掘适合高职现代文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并建立资源库。是否可以通过企业访谈、文献检索、研讨交流等形式,多方人员共同参与,及时梳理收集资料,充分挖掘资料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可存档、可查阅、可调取、可更新的电子资源库,并以关键词为标签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四、结束语

本研究紧跟新时期政策,并多维度挖掘资源,且聚焦高职院校特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在专家学者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校企共育运作方式、专业特色以及学情分析,开展能够落地并指导实践的课程思政研究,致力于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实际并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共育校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