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行胜于言,质胜于华。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时刻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办好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迈得开脚步方能“摸清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刚到宁德工作时,就沉下身子到基层调研,走羊肠小道、过独木桥、攀峭壁岩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了9个县区、13个乡镇、18个村、12家工厂电站和学校,深入了解宁德发展实际情况。想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就必须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走访调研,真正把自己“沉”下去,让民情民意“浮”上来。敢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问题复杂叠加的地方去,多讲老百姓爱听易懂的话,多谈群众关心期待的事,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要多沾点“泥土气”,深入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当好群众的“知心朋友”,在“七嘴八舌”的家长里短中,用心用情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准确掌握他们的“真想法”,把民情真正量准摸透,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解得了难题方能“惠及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带头实干是最好的表率,实绩实效是最有力的宣传。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突出矛盾,由表及里深挖问题矛盾产生的根源,将问题析透,把对策提实,确保“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遗留的复杂问题,要主动担当、持续跟进,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水滴石穿”的韧劲一抓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跟着一件干,直至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糟心事。要不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既在一线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又能从解决一个问题提升到解决一类问题,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点上破题、面上开花。
赢得下口碑方能“凝聚民心”。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工作干得怎么样,群众看得最真切,说得最实在,“脸色”就是最好的“晴雨表”。坚持开门问效,多从群众的评价中躬身自省,在群众的抱怨中查摆问题和不足,用群众“口碑”检验工作实效,不断校正工作偏差,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顺应民心、落实民意。在任何时候想问题、做决策、干事业都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坚决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想方设法疏通堵点、化解痛点,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把握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持续修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格局,既做讓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功”,更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用实绩实效赢得群众口碑、持续凝聚民心。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贾汪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