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一语胜千言”的检察官永远走了

2024-03-22 05:53张宏羽方益
检察风云 2024年6期
关键词:李欣评查长宁区

张宏羽 方益

“那么早就去看守所?”“新年要到了,得安全检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史晓俊不曾想到,与同事吴伯华的这次对话,竟成了永别。

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的街头巷尾,已经洋溢起跨年的欢庆氛围。作为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的吴伯华,却丝毫不敢松懈。这一天,他前往看守所开展节前安全检查,在与同事讨论工作时,突发脑出血。2024年1月2日,吴伯华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

得知吴伯华的离开,很多人在震驚之余,无不感到悲痛与惋惜:40多岁正值“当打之年”,无论是工作的经验,还是积累的学识,都是检察生涯的“黄金时期”。事发前,吴伯华调任第四检察部负责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仅68天,还有颇多“可为与有为”未能实现……

提及检察官,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风采。大多数梦想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对三尺公诉席充满向往。尽管吴伯华刚入检门就被分到公诉科,却在日后走出了一条看似“非主流”的职业路径:从审查起诉到控告申诉、社区检察等岗位,再到案件管理,最后到刑事执行检察。这一路,吴伯华与公诉席上酣畅的“唇枪舌剑”渐行渐远,但那张嘴是一刻也没停过。以前每到业务系统更新的时候,他一天接二三十个电话是常态,从未表现出一点不耐烦,被业务部门称为“咨询热线”。有人说他“一语胜千言”——无数次的答疑、沟通、解释、提醒,促成了一件又一件事情,也勾勒出吴伯华平凡而熠熠的一生。

吴伯华去世后的那几天,有同事遇到棘手问题时,下意识地想拨他的号码。一阵恍惚后才反应过来,电话那头,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了……

◤“家里有什么牵挂吗”

“一语胜千言”,饱含善意与温情。

周昱君从没想过,“师父”吴伯华会在这个冬夜,一去不复返地离开。

2021年的夏天,浮躁的空气延宕着挥之不去的暑热,刚结束岗前培训的周昱君,捧着一摞书迈进长宁区人民检察院306办公室的大门。初来乍到的她,还没想好该以一个怎样的开场白打破沉默,只好拘谨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见吴伯华一个箭步向她迈来,率先打起招呼。“你好小周”,是“师父”对周昱君说的第一句话。彼时的他,言语间浸润着自然生发的亲切,缓解了一名新人刚刚踏入职场的局促和尴尬。两年多的时间里,周昱君发现,吴伯华待人处事总是态度温和、不急不躁、言语得当。在他的影响下,周昱君接电话的口头禅也已经从“喂”变成了“你好,请讲”。

吴伯华的温柔和耐心不仅体现在对待同事上,更将法律的温度融进每一处细节中。

法律界有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每个人的人生。”那是吴伯华从检的头几年,在提审一起刑事案件时,遇到了一名年轻的女性犯罪嫌疑人李欣(化名)。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证据面前,李欣仍百般抵赖,面对释法说理更是不为所动。

当时陪吴伯华一起提审的同事史晓俊忍不住说了一句:“那么充分的证据条件,也可以定罪了!”只见面前的吴伯华依然注视着李欣,缓缓说了句:“家里有什么牵挂吗?”顿时,李欣泪如雨下。原来她早年失足,有一个3岁的儿子,不知生父是谁。案发前,她与儿子、母亲相依为命。那时她听闻母亲中风,既挂念母亲的安危,又担心儿子的生活,情绪极度低落。

吴伯华和史晓俊驱车前往闵行区的一片民宅。他们拎着奶粉和水果,顺着一条羊肠小路,来到李欣的住处。屋内的陈设远比想象中更简陋,家里没有开灯,李欣年迈的母亲坐在床头,看着在床上玩耍的外孙。交谈间,李欣母亲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女儿的担心和对生活的迷惘。吴伯华便一边了解家庭情况,一边解析李欣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看着李欣母亲的眉头渐渐舒展,吴伯华用镜头记录下祖孙俩想对李欣说的话。出门时,他们帮李欣的母亲打开了灯:“屋子里亮一点好,生活会越来越有希望的,李欣如果肯好好改造的话,也会好起来的。”

审讯室里,李欣陷入久久的沉默,耳畔回响着母亲的嘱托,眼前浮现出孩子的笑容——“谢谢,我愿意如实说”——之后,她不仅如实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还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构成立功!办案期间,吴伯华还多次走访李欣所在的居民区,为李欣的母亲就医、孩子就学奔走,最终一一妥善解决。史晓俊感慨道:“‘案结事了人和,从不是挂在嘴上那么简单,知易行难。”

父母眼中的吴伯华,“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作为家中独子,竭尽所能地让长辈快乐,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尽孝方式。只要一闲下来,他就会带着父母踏足本地的各大公园,有时还会在微信上与同事们分享周末出行的见闻。在上海那些能说出名字的公园,都少不了吴伯华陪伴父母漫步的身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控申科期间,吴伯华更是将老百姓当自己的家人,将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家事。彼时,有名七旬老人因历史遗留问题数年间多次上访,明知自己不占理,依旧不肯罢休。当时只有20多岁的吴伯华一方面耐心接待老人,陪老人聊天,还在他突发疾病时将其送至医院并尽心照看;另一方面又积极走访多家单位查证事实、了解政策,强化释法说理,协调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吴伯华的努力下,老人最终罢访息诉。

◤“死角清零、风险清零”

“一语胜千言”,承载责任的重量。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调任第四检察部后,吴伯华的脚步遍布监管场所的每一个角落。“死角清零、风险清零”,是他给出的庄严承诺。

“他是一位好人。”这是同事们对吴伯华的一致评价。正如第一次和吴伯华见面时,长宁区看守所的民警发现,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举止之间散发着彬彬有礼的温和气质。

真正打起交道来,看守所民警发现此人并非“好人”那么简单,吴伯华更有着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一针见血的独到见解。通过巡监、谈话、查看监控等方式,吴伯华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敏锐查找出监管场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给出真招、实招。

一开始,些许“杂音”在所难免。吴伯华便拿出他那“十万分”的耐心和责任感,一点点解释、一条条梳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吴伯华的意见给监管场所带来许多新的视角,不仅推动了从被动接受意见到主动接受监督的态度转变,更推动了监管场所法治化、规范化建设。

他更以最高人民检察院恢复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规范化等级考核评定工作为契机,制定《长宁区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工作规范》,助力“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建设,使区院驻看守所检察室成为派驻检察的“上海标杆”。

谦谦君子,也有坚毅果敢、雷厉风行的一面。

执行,是整个司法程序的关键环节、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实际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司法权威,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感受更是无从谈起。在第四检察部任职期间,正逢“雷霆2023”专项行动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面对职务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这块“硬骨头”,吴伯华勇担责任,毫不迟疑。

考虑到当时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难以第一时间获取案件原始资料,他带领团队多次赴法院沟通协调、了解情况、调查取证,以“雷霆手段”3天内完成50余件案件的筛查,从法院的海量数据中排查出4件需要整改的执行问题,确保相关财产性判项做到应执尽执,经监督成功推动100余万元案款的执行,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开辟更多坦途。

调离案件管理岗位前,吴伯华在“质检员”的阵地上坚守了八年,帮助实现“每一个司法案件经得起检验”。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1.0版本”到现在的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版本”,他见证了系统升级的全过程。从系统建设前期对流程设置、监督规则提出意见建议,到试用初期与相关部门的磨合协作,再到全覆盖应用后,他日日盯、反复查,对全院所有案件进行跟踪、预警和监控,对不规范问题及时督促办案人员纠正,确保案件办理质效。

作为检察业务的“心脏”,案件管理工作并不轻松,汇总各条线的业务数据、研判单位的整体业务形势、密切与各部门沟通交流……每天需要接听流水般的电话,有时,显示数据与自身判断难免存在误差,吴伯华一遍又一遍地沟通解释、帮助分析。

“当年我俩离开公诉科后,我们去往了不同的部门。他负责案件管理工作后,我回到了刑事检察部门,我俩的工作配合渐渐多起来。”史晓俊回忆道,“有时虽然我们的出发点相同,但因为工作种类不同,理念会随之不同,难免会有分歧。我一急自然就‘躁,但他总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让案件承办人转变理念。我们早已理解了他口中的‘要兼顾效率与规范。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规范,规范是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

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保证案件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陆晨回忆,以往评查案件以检察机关内部评查为主,在吴伯华的推动下,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主动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评查,听取来自社会各方的声音与意见,创新探索内外部监督融合模式。

彼时作为评查员的陆晨,与吴伯华一同参与到工作流程、方案的制定中。为了确保人民监督员能够在案件质量评查中“真监督、讲真话、建真言”,他们把每个环节都做实、做细:在案件抽选上,全面考虑各类型案件均衡覆盖。认真准备案卷、评查初步意见等材料供人民监督员详细了解情况。制作将“三个效果”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的个案评分表,人民监督员不仅能对证据审查和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评查,还可以结合司法规范化、便民服务、办案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在案件质量评查中,人民监督员的合理意见建议采纳率达到100%,实现“真查、真改、真提升”。

吴伯华对工作尽职尽责,对自己很是严苛,始终坚持廉洁奉公。他始终秉持对检察职业的敬重、对司法事业的敬畏、对纪律规矩的坚守,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他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要求自己,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要求,以身作则践行公正司法。斯人已逝,风骨长存!

◤不响

“一语胜千言”,源自专业的底气。

在大多数的场景里,吴伯华都习惯“以柔克刚”。父母眼中的吴伯华,“打小就脾气好,和谁都不大声说话”。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如此掷地有声,每一个词都是如此铿锵有力。

吴伯华为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各部门讲解业务质效相关事项

究其原因:领导的权威?过往的功绩?都不是!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桑薏伟与吴伯华共事最久。一开始,桑薏伟对吴伯华最深的印象是,他是获得第一届“长宁区十佳检察官”里最年轻的一位。在与他真正共事之后,桑薏伟发现,“他永远以专业服人,用扎实的本领带着团队不断披荆斩棘。案件评查、流程监控、数据研判会商,几乎没有他不擅长的部分”。

吴伯华离开后,他生前的藏书都放在了公共书架上。吴伯华爱看书,“出口成章”几乎是所有同事对他的一大印象。不光是文字功底扎实、业务素质全面,当时案件管理部门的同事们记不起的规章制度,他都能很快想起。在办公室,大家总戏称他为“案管百科全书”。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新规定,让自己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案件管理工作职能繁杂,部门成员都当他是“主心骨”,每次遇到困难都會找他寻求帮助,他总是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想办法、出主意,还会主动找市院和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帮大家把问题解决好。

要知道,没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全能”。业务数据管理,一直以来被案件管理部门视作规范司法行为、提升案件质效的重要抓手。在学生时代,数学一直是吴伯华的“弱项”,但自从负责管理全院的业务数据后,他为了补齐短板,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他都会钻研各种各样的报表,研究“分子分母”、计算公式,逐渐成为“问不倒”的数据行家。

专业的“匠心”,更支撑起吴伯华开拓的“将才”。他的才华早在年轻时就已显露:2011年2月,为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力下沉”的部署,吴伯华根据院党组安排,投身到社区检察工作的探索试点和创新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他勇于实践、勤于创业,夯实了社区检察工作基石……

开拓!他积极推进“一门式”服务优化案管窗口建设,明确“律师提出预约的应在2小时内给予回复,律师提交书面材料的在2小时内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等工作流程,案管对外接待窗口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示范單位”……

开拓!他仔细梳理社区矫正检察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长宁区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经营性外出管理规范》等文件出台……

开拓!他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领域制度健全完善。围绕检察权运行重点环节,他起草《关于遵循司法规律规范司法行为的若干意见》,从严守司法程序、坚持客观中立、突出公开透明等4方面形成60条具体意见,被《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吴伯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热门小说《繁花》中,“不响”(沉默、不吭声)的出现频率极高,似乎成了上海角色的一个鲜明特点。“出口成章”的吴伯华,也有“不响”的时刻。

对于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汗水、鲜花与掌声、低潮与沮丧,他从来“不响”。只有那些边角磨损的书籍、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诉说着背后的一切。

◤记者手记

很遗憾,记者以此种方式认识这样一位可敬的检察官。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多希望能和吴老师促膝长谈一次啊!只可惜,许多问题再也无法听到回答。

走笔至此,百感交集。记者又翻开他亲笔写下的《入党志愿书》。或许,吴老师早已给出了他的回答:“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忠诚使命、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白掌一直以来被视为“清白之花”,寓意美好、高洁、贤德、友谊。周昱君在三页的追思信中回忆称,旧时吴老师养在306办公室的白掌依旧亭亭而立。这盆白掌很坚强,在忘记浇水的时候它会耷拉下去,在浇水后立马挺立起来。“我们一直认为您的这盆白掌非常神奇。好像是,它还在,您也在……”

春天来到,从窗口望去,万物盎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我们把您最好的一面留在了心里,一起前行,您对检察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必定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必将成功!”

猜你喜欢
李欣评查长宁区
童眼看苏河
Merging and splitting dynamics between two bright solitons in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认真开展案卷评查
Global phase diagram of a spin-orbit-coupled Kondo lattice model on the honeycomb lattice∗
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研究
My Best Friend
宁夏贺兰:三项措施加强案件评查工作
我是玫瑰
信息系统环境下检察机关案件评查研究
Study of fluid resonance between two side-by-side floating bar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