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明代文人马中锡写的《中山狼传》,无论故事、文笔或道理,都是绝顶之作。中国俗语里的“白眼狼”一词,就是由此演化而来。
狼被赵简子追猎,遇到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是个墨者。墨家,后人称其为功利主义流派,我意甚不平。所谓“功利主义”,谓其出言行事,俱以是否有利于天下为准绳,为天下之利,不惜摩顶放踵,活成一个苦行僧,勇于挺身而出,扶危救难,不顾虑个人安危得失。而“天下之利”,主要是道义责任。侠客,就是出自墨家。这怎么能叫功利主义呢?更应该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东郭先生救下了狼,匿之书囊。赵简子是晋国大夫,权势熏天,所以东郭先生自谓“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
狼出来后,就要吃掉东郭先生。而且这头狼是有文化的诡辩之狼,吃之前还要说清楚,我吃你,是完全合理的,是你活该。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我饿得要死,如果饿死路边,就会“为群兽食”,对我来说这个结局还不如被权贵射猎而死,还能被用于高端祭祀,何等风光。故你形式上救我,实质上害我。既然你墨家以利天下为己任,何不做个彻底的好人,让我吃掉算了?
先生宅心仁厚,不是舌辩之徒,说不过狼。浪漫主义者都有这样的通病,就是过于轻信,不善识人,虽然一腔热血,却容易被反噬。东郭先生最后的希望在于“求三老而问之”,如果都认为该吃,就吃。
前面问的老杏树、老牛,被狼一洗脑,立时觉得天下人负我甚多,激起了报复的心理潜流,不问是非,皆曰该杀。
两局皆输,先生危矣。最后来了一位拄杖老者,那是东郭先生唯一的希望了。老者说人家救了你你还要吃他,也太不是东西了吧?狼说,他救我的时候,把我手脚捆起来,塞入口袋,憋死个人的,还用书来压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不畅,这根本不是想救我,而是想悶死我,“以独窃其利”。老人说,这样的话你东郭先生是居心不良啊,狼,你再按照原来塞进去的样子演示一下,我看看有多惨,就能判断他是不是意在杀你了。狼照做,重新进了书囊,那老头子问东郭先生要了一把刀子,隔着口袋将狼捅死了。
即便此时,东郭先生依然于心不忍。老者大笑说:“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看到讲道理都要以君子为参照,就知道老头是个儒家。儒家被称为理想主义者,确实如此,但他们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知道欲坚执理想,必先理解现实。明辨是非之后,解决问题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便是纵容不义、蚕食正道。
白眼狼的例子,历史上罄竹难书,为什么直到明代才出现这个故事呢?想是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与现实当中重复上演的中山狼的故事,多数情况下东郭先生都被吃掉了,狼才是赢家。比如,晋惠公对秦穆公的以怨报德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他每做一件忘恩负义的大事,却总是振振有词,道理都被他占全了。差不多同一时代,那些行为龌龊、心理阴暗之辈,如卫懿公、齐襄公,都常常道貌岸然,严于律人,却从不内省。惠、懿、襄,都是美谥,真实的他们是与之相反的,但无妨于在历史上书写一个美好的盖棺定论。
何其唏嘘。马中锡写这篇文章,是为历史也为明代的现实咽不下这口气吧。
(摘自《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