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懂得一些教育理论的时候

2024-03-22 14:19张家海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变革文字

张家海

“请大家默读这段文字。能回答大屏幕问题的,看完后举手。”

“再请听一位声音优美的同学范读这段文字,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举手。”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思维导图,真正理解了这段文字的举手。”

那天,我正在讲授八年级生物《线形动物》一课。“自主学习”环节后,讲到“蛔虫的寄生生活”之前,我试着这样提出问题:蛔虫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本第二段文字里做出一些解释说明吗?这是我看完了常生龙老师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后,根据学生学习风格不同而进行的“因材施教”教学尝试。

以前,没太在意班级学习风格,也就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方面的差异。那天课上一统计,还真的发现一些问题:老师们认为很简单的文字,初中学生读起来不一定能理解,大多数学生能读懂的文字,在少数同学身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究其原因,是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可能是不同的。

所谓学习风格,指人们在学习时具有的或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它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四辑里,把学习风格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视觉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喜欢图片、图像、图表、颜色和思维导图等,他们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相应的图像和片段;而听觉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喜欢借助声音、节奏、音乐、录音、押韵等方法学习,语音输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动觉型学生,往往需要“边做边学”,他们不善于从文字上接受知识信息,更喜欢借助自己的身体体验来帮助学习,比如绘制图表、角色扮演等方式。

阅读一本书,会让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关联。关联发现,书中提到的情形在我的教学中的确出现过几次。就说今年吧,为平衡师资力量,学校安排我带了八年级的三個班级,不到一学期我就明显感觉到他们在学习风格方面的差异: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八(4)班、八(5)班推进得非常顺利,而到了八(2)班就显得磕磕绊绊。刚开始几次,我以为是自己哪个地方讲漏了,或是哪些地方讲的不够细致。直到阅读了《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我才发现造成班级差异的根本原因。

试想,如果在更早些时候我就懂得这个脑科学理论,是不是可以在学习反馈差异出现后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呢?“因材施教”这个教学理论常常被我们一些老师挂在嘴上,但情况却和我一样,考虑个体特殊性因材施教的居多,真正考虑到整体学习风格差异而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明显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还真不是小问题,“学习风格”理论启示我们,多读一些教育书籍,多知晓一些教育理论,然后借此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多么重要。

除了“学习风格”理论之外,在《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四辑“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中,我还能幸运地读到当下国际国内公认的一些教育前沿理论。诸如整合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商理论、文化主义观,以及脑科学研究的成就、面向未来的三个学习观念等等。更为可喜的是,这些高大上的“枯燥”理论,在作者深入浅出的解读下,变得通俗易懂,颇具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常生龙先生继《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让教育更明亮》之后又一力作。全书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既站位于国际国内大视野,又关联于个人终身发展新未来,适合所有热爱学习、热心教育、改进教育的家长、学生、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变革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