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进课堂

2024-03-22 04:11王迪
民生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必修课弘扬中华

王迪

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

“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明显存在许多地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甚至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存在与应试教育不相协调,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和心性教育内涵不足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建议,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文化一定是从自知到自信的。”杨朝明说,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复兴的百年大计。因此,必须立足长远,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

杨朝明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在很多学校还没有设为必修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规划性、系统性、持久性,似有功利性、纯知识化呈现。“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在各地很不均衡,不少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杨朝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教育应切实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培育传统美德,铸造高尚人格;提高文化教养,养成良好行为;增长思想智慧,增强发展能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他提出4点建议:

第一,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委员会,具体领导、指导传统文化的落地,通过正式文件明确《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为必修课,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种配套政策,统筹传统文化综合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滋润和渗透,优化各种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机构以通学理、育师资,在学校设置教师专职编制、专项经费投入等。

第二,在教育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执行机构,负责课程设置规划、教学纲要制定、指导教材编制、教师遴选培训,以及促进落实、监督检查等,将责任具体化、明確化,以更好地抓内涵、明本质、循次第。

第三,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教学与学校教育融通,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坚持系统完整、持续深入、回归经典、弘扬精华、知行合一、学思并重原则,以文化经典、思想精粹、精神内涵、传统美德、文化常识为主要内容,以理解中华文明、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筑牢民族根基为教育中心。

第四,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利用各种资源、各类媒体,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基地、学习基地、体验基地。

猜你喜欢
必修课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