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献 吕玉玲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6.017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麦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播种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控管理,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山东省是小麦种植大省,对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保证小麦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可以有力保证小麦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对小麦品质的需求。小麦在播种期间的绿色防控技术是小麦种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提高了小麦的质量又提升了种植产量。因此在防控小麦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绿色防控”,就是“减药控害、绿色高效”,即以铲除越夏区自生麦苗、合理布局抗病品种、加强秋播药剂拌种等预防控制措施为基础,在病害流行前期薄弱环节,将发病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减轻越夏区向冬繁区和越冬区、冬繁区和越冬区向春季流行区等下游发生区传播菌源的压力,后期以精准测报为依托,实施科学用药、精准防控和统防统治,提高病害大区联合防治效果,不断提升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水平。
一、小麦播种期的主要病虫害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播种期是非常重要的生长时期,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不仅比较多,而且所造成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因此防治要早。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这些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环境当中繁殖生长,从小麦种子的萌芽阶段就开始对其形成侵染。小麦播种期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蝼蛄和蛴螬,这两种害虫主要对小麦的根茎造成一定的伤害,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麦苗死亡。从山东省的小麦种植实际来看,播种期小麦的病害危害程度比较严重,虫害危害程度比较轻。
1、小麦播种期的主要病害
①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对播种期的小麦生长会造成比较显著的侵害,尤其是对于小麦胚芽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小麦出苗之后如果遭遇根腐病,不仅仅会对小麦的根部和穗部造成損害,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小麦的茎秆部位。小麦根腐病易发于连作的田地,因为一旦前茬小麦感染根腐病之后,就会在小麦麦种或者是秸秆中留下大量的病菌和菌丝体,同时还有一部分病菌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土壤当中残留,这些都会对后期耕种小麦造成潜在的、比较严重的危害。
小麦根腐病对幼苗或者成株麦苗都会形成侵害,并且在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受到根腐病的危害,但是总体来看,播种期的根腐病最为明显和严重。同时,小麦的播种时间、田间管理方式、水肥管理、除草甚至病虫害控制等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比如小麦的播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会造成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而田间管理方式粗放、水肥管理不到位造成肥力不足、除草不及时造成田间杂草比较多或者病虫害控制不足造成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等也都会造成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②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也是小麦播种期常见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易发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一旦发生,对小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常会造成小麦烂种,苗期枯死,植株成白穗等,严重时会还会导致小麦的大幅度减产。与小麦根腐病相似,小麦纹枯病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部分纹枯病病菌会残留在土壤中,对后期的小麦种植造成侵害。如果小麦播种期受到纹枯病的影响,首先芽鞘会变成黑褐色,然后麦芽会出现枯死腐烂的情形,并且导致麦芽不能正常出土。从实际的种植情况来看,纹枯病造成播种期小麦秧苗死亡的现象也比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小麦3~4叶期,从整个染病过程来看,初期小麦秧苗的叶鞘上会形成灰白色,并且叶鞘边缘出现比较明显的褐色云纹状,如果任其发展和蔓延,则后期小麦麦苗不能够正常抽出新叶,最终造成死亡。
③小麦全蚀病
在小麦播种期,小麦全蚀病病害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小麦播种期受到全蚀病侵染后,整个植株会出现发育不良的症状,并且其分蘖量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减少,成穗和粒重会出现下降,并最终导致小麦出现减产。一般情况下,播种期受到全蚀病侵染的小麦会减产10%~20%,严重的小麦会减产50%~60%,更严重的也会出现绝收的情况。
小麦全蚀病可以发生于小麦生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其病原菌主要对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造成侵染,其中小麦在幼苗期比较容易感染全蚀病,感染全蚀病后小麦幼苗植株会出现发育不良以及矮化的情况。除此之外,小麦的分蘖量会出现一定的减少,幼苗植株的下部叶子会转变为淡黄色,整体上看小麦幼苗好像缺水缺肥,生长乏力,并且小麦的初生根和地上茎秆都呈现黑褐色,受全蚀病侵染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个植株死亡。
与根腐病和纹枯病相似,全蚀病也是一种土传病害。这种病害在小麦播种之后就可以侵染小麦,并且会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陆续发生,威胁小麦生长发育的全阶段。但是从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麦幼苗期和苗高15cm左右是全蚀病的高发期,而且这一时期对于小麦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农田及种植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农田是连作小麦作物,则容易滋生全蚀病,如果出现小麦种植土壤通透性欠佳,土壤缺肥,氮肥施量过多,磷肥、钾肥收入不足,春季多余,田间湿度较大等情况,都会促进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蔓延。
2、小麦播种期主要虫害
小麦播种期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尤其是地下害虫对于播种期小麦的危害比较大。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和蝼蛄,这两种害虫都属于杂食性害虫,会对小麦作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小麦播种之后,蛴螬和蝼蛄会啃食小麦的种子,造成田间麦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时候导致小麦不能正常出苗,同时蛴螬和蝼蛄还会对小麦幼嫩的根茎产生损伤。蛴螬和蝼蛄还时常在土壤中打洞以危害小麦的幼根,造成小麦的根部和土壤分离,使小麦植株严重缺水,并最终枯死。
蛴螬又被称为核桃虫,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或者成虫会在土中过冬,蛴螬会对小麦的根部造成比较严重的侵害,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枯死。从蛴螬的自身特征来看,具有显著的假死性和趋光性。
蝼蛄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对小麦的损害也是比较大的,蝼蛄成虫的食量很大,一次可以吞食20余粒的小麦种子,同时蝼蛄习惯于在土壤中挖坑,并经常咬断小麦的幼根,导致土壤的水分流失,造成小麦由于缺少水和肥料而停止生长。
二、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在进行农业防治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小麦虫害的自然天敌,对小麦害虫的生存条件进行破坏,从而使小麦的抗病、抗虫能力得以有效地提升。除此之外,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也主张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控。不管使用哪种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小麦的健康成长,最大程度地降低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物理防控技术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各种简单的工具以及各种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比如利用日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手段与工具,有效防控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同时,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播种期也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提升土壤肥力等措施,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小麦播种期的抗病能力。除此之外,物理防控技术还包括不断开发、研究和应用植物诱控技术、防虫网阻隔以及薄膜驱虫等。
2、化学防控技术
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利用化学试剂对小麦播种期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比如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试剂,与其他防控技术相比,化学防控技术的优点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见效比较快,急救性比较强,因此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绿色防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化学防控技术的不足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长时间使用化学防控技术,会提升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防治的效果逐渐下滑。同时,使用化学防控技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长期的小麦种植,也不利于小麦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化学防控技术通常选用高效、低毒、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农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交替、精准使用,不断加强病虫的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小麦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3、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治疗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实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及以菌治虫。通常情况下,生物防控技术通过降低杂草、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具体来说,在运用生物防控技术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微生物進行防治,利用致病真菌、细菌及病毒等的常见抗生菌,对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进行防治;而对于害虫所引起的病害,则可以利用寄生性天敌或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通过对害虫的天敌进行利用,达到保护农业产量的要求。生物防控技术不仅仅保证种植环境不被污染,而且还能够通过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对小麦所遇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对比较农药、化肥等防控方式,这种防控技术既安全可靠,又具有持续使用性。
三、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1、小麦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的应用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物理防控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非常明显,不仅仅对小麦土壤及种植环境有着非常小的污染,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具体使用物理防控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优选小麦品种和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种植之前,选取产量比较高、品质比较好、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小麦品种进行耕种。同时要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尤其是对于小麦的施肥工作,要结合小麦种植的具体土壤特质,针对性地选取肥料,以增加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小麦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可以利用小麦播种期主要虫害的趋色趋光习性,在小麦田中悬挂色板、防治频振式杀虫灯等,通过这些方式先进行害虫诱导,进而将其杀死,这种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害虫蔓延,降低小麦植株的损坏程度。与此同时,为了防治小麦播种期害虫的蔓延和滋生,可采用一次性信息素诱杀剂,对害虫及产卵进行清除,有效减少小麦田中害虫的数量,避免小麦受到严重损坏,降低产量和品质。
再次,要对小麦秸秆进行区别性处理,对于可以使用的无病菌小麦秸秆可以通过粉碎的方式进行使用,成为增强土壤肥力的肥料,让小麦种植土壤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促进小麦播种期更好地生长。而对于已经感染病害的小麦秸秆,则应该将其运往离小麦种植区域比较远的地方,或进行深埋,或进行焚烧处理,避免秸秆中的病菌再次感染小麦。
最后,要定时对种植小麦的土壤进行整改,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严格控制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比如在耕作方式上,可以通过轮作或间作的种植方式,降低土壤内的致病菌数量,有效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再比如对于小麦田间周围的杂草也应及时进行清理与铲除,减少土壤内的养分流失,为麦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在处理土壤的过程中,
可以每亩使用50%辛硫磷溶液或50%二嗪磷乳油0.5~1.0kg,兑水2~3kg,拌细沙土,制成毒土后均匀撒在地下害虫或者小麦吸浆虫的重发地区,然后使用土犁压进土壤中。对于小麦全蚀病发生较严重的地块,也可使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2.0~2.5kg,拌细土15~20kg后翻入土中。
2、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
化学防控防治技术同样也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降低患病风险,但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注重其用法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种植前可以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提前预防病虫害,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这种防控措施比较常见。
3、小麦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
小麦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则是通过生物链的原理,在小麦田中,投入蛴螬和蝼蛄等害虫的天敌,即蝼蛄小蜂、土蜂等,能够通过这些天敌将害虫消灭。同时小麦田中害虫与天敌的比例在一定值时,则无需任何化学药物、物理防治方法,便能够有效消灭小麦田中的害虫。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生物类药物对害虫繁殖进行抑制,从而实现对小麦虫害的有效防治。
4、强化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预防
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物理、生物以及化学药剂的病虫害防控,同时需要在预防上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培育新型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应用效果。在小麦播种前,应对种植小麦的土地进行系统化考察分析,根据土壤的类型质地分析其发生病虫害概率和可能性,进而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制定可行性病虫害管理方案。在小麦生长期间,发现病虫害植株或虫卵应及时根除,并对土壤进行深度清理,防止病虫害泛滥成灾无法控制,传染其他小麦,在最大可能上降低病虫害危害。总体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并将成为病虫害防治的必然趋势,相比其它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的优点比较多,除了能够消灭病虫害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化学药剂残留问题,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小麦的产量,而且还能够切实保障小麦的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小麦产品的无公害、无添加和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273100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71000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