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03-20 09:50赵佩钦
中国轻工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外事国际交流干部队伍

赵佩钦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一、加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做好高校外事工作,对于更加精准地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外事工作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通过与国内外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究资源,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学习、教学,增强国际化程度;通过举办、承办、参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高校外事干部是推动完成教育对外开放目标的主力军,他们拥有双重身份,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外事人员。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新时期选拔、培养、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教育、懂外事、能战斗”的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现实和战略意义重大[1]。它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推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现状

1.调查研究数据

目前天津市有普通本科院校30所、高等职业学校23所、成人高校8所。在30所本科院校里,公办19所,民办3所,独立学院8所。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较活跃的院校均设立了国际交流处(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国际教育学院等专门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部门,部分院校国际交流处挂靠在校长办公室。虽然教学学院或系部也负责或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但专职人员相对较少,因此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在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工作的管理人员。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向天津市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较为活跃的18所本科院校和11所高职院校的外事干部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58份,数据统计信息如下。

受访外事干部的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占比为77%、其他党派占比为13%、群众占比为10%。

38%的受访外事干部为英语专业毕业,其他毕业专业包括国际中文教育、教育管理、法语、俄语、计算机、中医、医学、法律、国际关系等。其中82.76%的受访者拥有硕士学位,13.79%的受访者拥有学士学位,3.45%的受访者拥有博士学位;外语水平一般的占31.03%、良好的占41.38%、精通的占27.59%;有初级职称的占17.24%、中级职称的占58.62%、高级职称的占24.14%。

受访外事干部中25岁以下的占3.45%,25~30岁的占10.34%,31~35岁的占20.69%,36~40岁的占27.59%,41~50岁的占27.59%,50岁以上的占10.34%。

从受访外事干部从事外事管理工作年限上看,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的外事管理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从事外事管理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达到了41.38%。具体工作年限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受访外事干部从事外事管理工作年限情况示意图

从受访外事干部工作满意度上来看,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对目前所从事的外事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在12项考察指标上选择“完全同意”的占比最高才达到27.59%。受访外事干部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受访外事干部工作满意度柱状图

2.SWOT分析

(1)优势

高校外事干部所具有的优势主要包括: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并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专业支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流利地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为高校国际合作提供语言支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活动。接受过高校外事工作相关的系统培训,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外事工作。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外事管理经验丰富,和管理服务对象相处融洽,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队伍形象良好。

(2)劣势

相较于高校党务干部,高校外事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运用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等,解决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

在受访者满意度各项指标上,完全同意的最高比例仅为27.59%,比较同意的比例不足50%,这说明学校在培养、选拔、管理的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高校外事干部工作性质特殊,职务、职称晋升困难程度较高,上升的空间较窄,队伍缺乏稳定性。考核、奖励、监督机制规范化、常态化急需完善。部分外事干部干事创业精神和能力有待提高,斗争精神和实干精神不足,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这都对“讲政治、懂教育、懂外事、能战斗”的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整体上看,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有待优化,后备队伍配备不足,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需完善。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高校外事部门人手不足,在工作量不断增大、要求更加严格的大环境下,“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另外,天津市高校外事干部队伍中既精通学科专业又精通外事工作的人员不足,对高等教育外事内涵的理解不深刻,对学科建设前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等了解不深,这就导致外事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部署和落实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时的效果不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外事干部不同程度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能力,大局观、政治思维和敏感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速度仍慢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查研究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各高校外事管理部门间相互调研交流较少,深入师生调研国际交流合作诉求和建议的方法不够科学、成效不显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跳出外事工作传统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招数不新。

(3)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为推动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事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外事干部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需要有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外事干部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外交队伍建设,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为全面提升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2-4]。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高校外事干部队伍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外事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挑战

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部署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更多的智慧去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调研发现,天津市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学科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将高校外事考核纳入学校总体绩效考核体系,但仍有部分院校的外事工作没有得到党政主要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支持,未能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外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仍亟待提升。

三、加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1)提升战略重视

从战略高度重视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对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外交战略大局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其纳入高校顶层设计和战略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高校外事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思想引领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以“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要求为标准培养、选拔、管理、使用高校外事干部,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协同互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校外事干部育选管用体制机制,真正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懂外事、能战斗”的高校外事干部队伍[2,5-6]。

(3)坚定党对外事工作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加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党对高校外事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尽快成立高校外事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以确保高校的外事工作和外事干部队伍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要坚持党管高校外事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2.以更宽的视野推进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

增强高校外事干部推动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师生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有组织、有计划地让高校外事干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培育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增强他们的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2)完善培训体系和制度

大力加强专业训练,注重运用高校外事工作具体案例强化实战培训,善于运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手段做好培训工作,拓宽高校外事干部的思路视野,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培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实操技能并重,注重实效。尊重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结构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和不同人员之间的差别,切实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分级。要创新培训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按需培训。对于初涉高校外事管理领域的人员,培训要以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相关基本技能培训为主,培训类型包括岗前培训、外语培训和综合知识培训等。对高校外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外事管理干部要进行综合提升培训,通过解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际局势报告、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报告、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报告及政策宣讲、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认识水平,提高其政策解读、运用和执行能力,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工作渠道。积极推进高校外事干部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高效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科学制定规划,组织、安排优秀高校外事干部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研修、考察、培训和工作等,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外语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配齐配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选配既懂学科又懂高校外事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充实高校外事干部队伍,为高校外事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各级高校外事主管部门、外事学会(协会)和高校自身要重视、关心外事干部的成长,设立高校外事干部可以申报的科研项目或调研课题,尝试建立专项职称评审通道,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外事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高校外事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4)“严管”和“厚爱”相结合

推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化,加强对高校外事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激励高校外事干部担当作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高校外事干部,切实解决高校外事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落实高校外事干部各项待遇保障政策,加大对基层外事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充分调动高校外事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

(5)健全培养选拔优秀青年高校外事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树立战略眼光,践行新时代组织路线,扩大发现和选拔范围,大力选拔优秀青年高校外事干部。把政治素质好、有能力、有责任感的青年高校外事干部放到最能历练的岗位上,使他们阅历更丰富、能力更扎实。对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大胆使用,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各年龄段高校外事干部都要统筹兼顾,要让整个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高校外事干部综合素质

(1)心怀“国之大者”

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主动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把握高校外事工作的发展规律。要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要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在外事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2)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职责范围和角色定位,更好地理解高校外事工作对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更好地履行外事工作职责。不断学习外事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始终全心全意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积极解决师生在国际交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高校外事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注重团队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深入了解国际形势与本国国情,更好地把握高校外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做好高校外事管理和服务工作。

(3)不断增强斗争的意志和本领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掌握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适应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要求,要全面提升自身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水平。拓展知识结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心理学、中外文化概览、公共与外交礼仪、行政管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在外事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逐步熟悉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学习他人的科学经验,常学常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4)涵养道德操守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为人诚信、为事公正、为中外师生服务。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和师生的利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外事纪律和工作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制力,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展现国家的良好形象。

(5)保持身心健康

要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抗压性较强的心理素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定期体检,增加户外活动,学习养生知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为外事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外事事业发展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机遇期,继续加强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各地各级高校外事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的重要发展规划中,既要做好规划,也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相关政策落地。各个高校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校外事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校外事干部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讲政治、懂教育、懂外事、能战斗”的新时代高校外事好干部,积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外事国际交流干部队伍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外事之窗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国际交流与合作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