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琪,丁炜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由于当代人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之余也无力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而交往是人类一切社会文明活动的基础,且办公建筑作为当代人长时间逗留的空间,因此希望将交流空间渗入办公建筑设计中。本文就交往空间特点与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进行交叉讨论,从交往空间概念、办公人群需求出发,展开一系列设计策略研究。
从宏观角度来讲,交往是人类一切社会文明活动的基础。著名哲学家马克思曾断言,人的本质不是个体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通常,建筑中的交往空间,从其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允许建筑中的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空间。然而,在实践中,建筑内的交流空间往往不是界限分明的空间,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没有固定的区域,而是与其他区域融为一体。办公建筑内的交流空间必须为交流活动提供条件、激发交流行为动机和支持交流活动的场所[2]。如庭院、门厅、走道、报告厅、会议室、休息室等。办公建筑中的交往空间不仅要满足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需求,仍要满足疏通办公人员心理问题、减缓工作压力的需要。因此办公建筑中的交往空间需满足人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功能。
本文中的高层办公建筑所指的互动空间包括进行交汇活动的空间,如门厅、中庭、会客厅和辅助用房等。根据交往活动的类型,交往空间可分为工作交往空间、日常交往空间、临时交往空间和社交交往空间。
(1)工作交往空间。工作交往指的是办公建筑内所有从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例如开会、处理自己的工作事宜等。承担这些交往功能的活动空间就是工作交往空间。在高层办公建筑中通常包括会议室、个人办公室、公共办公室等。作为工作空间同受承担交往和工作两种功能,其需要具备空间光线充足,环境宜人,尺度合适等方面特质。会议室作为主要作为礼仪性比较强的空间提供对外交流功能。个人办公室除以上功能外还需具备隐私性质,应处在交往活动中较隐蔽的位置。公共办公空间是供内部员工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它将室内开放性的办公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预留出特定的空间来安排娱乐设施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种方式对于内核型的高层办公建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大大增加工作人员交流互动的空间,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是较为人性化的布置方式。
(2)日常交往空间。日常交往空间指建筑内部人员在工作之余进行休息、交谈的活动空间。高层办公建筑中的日常交往空间包括中庭、空中花园、公共大厅、休闲吧、茶水间等。它们通常靠近办公区,休闲区和办公区之间只有一小段距离,这些空间布置的相对随意,只需将休闲空间和办公空间稍做分隔划分出水吧、餐吧等作为驻足空间。也可在中庭空间放置些零散座椅作为沙龙空间供建筑内部人员组织沙龙活动、创办小型活动,丰富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活跃办公室氛围。
(3)临时性交往空间。临时交往空间指建筑中不承担连续性交往活动的功能,但是会有偶尔的交往活动在此发生,此空间内发生的交往活动往往具有瞬时性,偶然性等特点。比如走廊、楼梯间承担主要的交通功能但是也会有员工成点式或线式分布于走廊上进行攀谈活动。再比如建筑内部外卖领取点,到了用餐时间此处空间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交往活动。
(4)社会交往空间。社会交往空间指企业与外界社会相互的交往活动,此类交往活动往往伴随着高层办公建筑中的来访者进入建筑的第一印象。高层办公建筑中的每个公司都希望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企业面貌及文化,我们可以将相对应的企业文化体现在建筑空间中。如在高层办公建筑的入口、门厅等过渡性空间可以布置体现公司形象的展示墙。这种过渡性的空间,对外公共性较强,可以布置上沙发、茶几等设施方便人们短暂谈话和交流。
1.2.1 活力
“活力”一词首次出现于生物学,意为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现代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生机旺盛”和“生存与发展”两种含义。
1.2.2 空间活力
《城市形态活力论》一书中提出,“空间活力”指的是活动空间所具有的吸引力并承担着聚集性、多元性、持续性的群体交往行为,且具有群体对空间的认同感,同时,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在人群的有效利用下,活动空间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对周围人群和活动的吸引是激发空间活力的先决条件,人们受到空间环境的吸引进而在空间中进行各种交流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空间进行有效的感知和互动。空间在具备一定吸引力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让内部的人群进行交流,从而产生相互影响,这就需要空间能够容纳大量的人群活动,而活动空间对于人群活动的承载能力,往往是由空间自身所具备的,能够满足人们活动所需的物质和心理需求,这是空间活力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扬·盖尔[3]在其著作《交往与空间》中认为,交往活动是一种潜在的自我强化过程,即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有活动发生,当有人发起活动时,其他人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加入倾向,这样每个人每项活动都能影响、激发别的人和事,形成更广泛、更丰富的活动。围观者的从众心理恰恰反映了人们对社交和信息的向往,促进了交往的需求。
在克服工作压力同时满足效率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很难不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大部分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更严重的可能患有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大多数从业人员反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此外交往活动往往集中在午休实践、下班后和工作间隙、尤其是午休期间,时间段相对完整,气氛较为轻松,容易促进深入交往。
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持续工作会让工作效率下降30%左右,而“工作—休息—工作”模式会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升工作人员的发散性思维。交往空间为工作人员提供休憩交流场所,使其可以在日常交谈中分享工作心得,增加工作幸福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本项目选址于龙湾区龙水单元YB-04-G-06 地块,东至龙蟠路,北至温州大道,西至龙盛路、南至水埠东路。基地总用地面积51826m2(折合约77.7383 亩)。基地周边有大学城、居住区、机场、经济开发区、杨府口,且临近黄石山公园,环境优美,形成产、城、研一体化区域。以各行业产业链顶端的总部办公为主导功能,辅主功能包括服务总部基地的会议、展览、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及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生活等功能。
该交往空间整合了垂直和水平功能的互动空间,形成了依据易达性原则构建步行可达的综合功能区,设计利用八栋建筑的下部空间组成商业生活配套,从而使配套服务均匀、水平地分布在整个开发区。该项目设计为绿色建筑,建筑内部设有共享绿色空间,以加强垂直布局。这些交往空间根据布局位置、空间规模和使用类型而有所区分,建筑底部采用串联式布局设计,顶部采用镶嵌式设计。
(1)分散式。指底层的展览空间、商业空间、运动场所及室外报告厅,四者以绿植景观、楼梯相互联系,接近自然风光,有利于带来开阔的空间体验,缓解工作压力。
(2)串联式。指由共享平台和室外跑道连接在一起的二、三层平台交往空间。形成线性交通和交往空间结合区域。这种空间模式有较好的交往属性,且可以服务于园区内所有人员,利用交通节点和共享设施聚集人流,促进跨部门的交流活动。
(3)镶嵌式。主要用于四层上的办公空间,此空间功能较单一、规模尺度小、公共性较弱由办公室和室内绿色平台构成,绿色平台作为交流空间可以供人们休息、驻足交谈使用。
用地东侧的创新创业新天地虽为功能齐全的商业综合体,但东西向的城市大道将其与园区地块分隔开来,造成了园区内人员使用不便的缺点。在场地内设置相应的配套服务设置不仅便于日常生活,更为人员交往提供可能性。同时一些公共设施对周边住区构成良好功能辐射,形成5min 的400m 步行生活圈,极大的丰富了区域活动性。
美国社会学者依据科学沟通目的的差异,将信息交换分为“正式过程”与“非正式过程”两大类,如图1所示。本文按照其性质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式交往空间和非正式交往空间两种。正式的交流空间是以交流对象为导向的,其环境特点是庄重、简洁。非正式交流空间的设计风格偏向于随意,以提供轻松、休闲的环境氛围为主。在知识交流中,正式交流空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非正式交流空间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哈佛商学院的教授ROSENBLOOM 等[4]对科技和信息传播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们所获取的40%知识来自非正式的沟通,而工程师们则在非正式的沟通中取得了至少60%的知识。
图1 交往空间属性分析
(1)正式交往空间。指在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以工作为主,交流为辅的空间,该空间的功能较专一且相对具有隐私性,旨在协作性交往中提升工作效率,满足从业者在快速更新的市场竞争下对持续性再学习的要求。
(2)非正式交往空间。主要为园区内人员提供满足日常需求和休闲娱乐的空间,如咖啡厅、员工餐厅、健身房等场所。不仅可以丰富人员的日常生活,同时将工作人员从高度紧绷的工作状态中解救出来,在愉悦、放松的环境中进行交谈、聚会可提高非正式交往的机遇。开放平台和室外跑道将所有功能进行连接创造了更多非正式交往的可能。适当功能空间混搭可以引领全新的空间体验感,刺激偶发性交往行为,此外,功能的可变性也能使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激发多维度的交往活动[5]。
3.4.1 下沉广场
园区下沉广场设置于东西轴线上,顺园区入口、东西侧开口设置台阶迎合人流,广场长709m、宽770m,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环境中为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空间,其降低空间围合的参数。丰富的立面变化和活动设施的引入将下沉式广场从一个简单的交通连接空间转变为一个多重活动叠加的复合交往空间。
3.4.2 公共平台
园区下部的各个功能联通由公共平台进行衔接,有效的延伸了园区的交往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公共平台设计了共享农场、共享跑道、休憩平台等功能。这个空间为员工在公司提供了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体验田野之趣,也可以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散步,甚至可以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赛跑,抬头仰望浩瀚的宇宙,低头俯瞰美丽的植物。
3.4.3 室外跑道
设计中的室外跑道连通整个园区穿越8 栋高层建筑,创造环通的活力中心,同时在竖直方向上与门厅楼梯相连接,形成连贯的立体式交通,引导人们运动、交谈、休憩,在提升空间的丰富度的基础上满足办公人群的交往需求。
本文从员工需求出发,分析了交互空间的特点,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改善办公人员的心态和办公行为,营造更加舒适、轻松的办公环境,并提高办公效率。高层办公建筑中的交往空间具有精神职能,不仅要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还要对人性化特征进行满足。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应通过引入交往空间,从而实现为员工创造温馨、活跃空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