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万才
(北京美福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上市的重要性,不仅能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及股东回报水平,还能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大的平台。对此,拟IPO 企业按照监管要求,建立符合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业务发展需要的健全有效的内控成为必要前提;同时,健全有效的内控能使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管理有序、决策科学合理、运营风险降低。然而,部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导致预期目标不能实现。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会牵涉多方利益,尤其是投资者及银行等,企业防范及化解风险的制度措施是这些利益相关方高度关注的点,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建立风险识别及应对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反应速度及能力。
IPO 企业健全有效的内控,即监管的要求也能够助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以便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与支持。企业基于科学合理的内控开展相关工作,使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以此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从而获得市场认可,进而增强投资者的信任。
能够长久且持续地成长壮大是IPO 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内控,并能根据市场环境、业务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来保障目标的实现。IPO 企业建立有效的规范组织结构及内控管理的体系,同时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促使企业在规范的管理模式下稳定、持续地发展[1]。
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IPO企业而言更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来稳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但是,从部分企业内控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其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足,甚至对企业执行有效的内控管理有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内控实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企业缺乏正确的内控认知。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管理目标对内部资源进行分配、管理与控制,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确保内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但是部分人员认为内控管理只要加大内部各项工作管理力度就能增强内控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并且缺乏内控实施五要素,导致企业内控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内控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内控的完善程度及执行人员的水平决定了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但是部分企业缺乏专业内控管理人才,使得内控管理质量无法提升。一方面,部分内部员工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此项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员工理论知识足够丰富,但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内控管理价值。第三,企业内控环境不佳。部分IPO 企业意识到内控管理的价值,认为需在形式上满足IPO 审核及监管的要求,但是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无法将内控管理覆盖落实到全部经营管理环节,如销售、经营、财务管理难以形成内部管理循环,从而无法实现内控管理的真正目的。
完善的组织结构是提升内控管理质量的保障,同时还能提升管理效率,但是从部分IPO 企业内控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的现象,导致内部管理不够科学,从而降低管理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组织结构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实施内控管理时并未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还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内控管理对组织结构要求较高,必须有清晰的管理结构和相应的负责人,但是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岗位职责并未分离,存在一人管理多项内容的现象,使得内部管理质量及管理效果不佳[2]。第二,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内控管理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对内控活动起到控制作用,使得内控管理与企业战略计划脱离,导致实际管理比较混乱,容易产生隐患。第三,监督管理缺失。监督与控制是内控管理最有效的两个管理工具,但是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监督工具,也没有成立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实际监督控制工作难以开展,还会引起员工不满,造成内部人际关系不佳,使得监督控制人员难以按照规定开展工作。
内控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防,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部分IPO 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板块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风险管理体系缺失。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一方面,部分管理层认为风险管理是内控的附属管理板块,只要加强内控管理就能达到预防风险的目的,对此并未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对风险没有概念,认为风险管理与自身工作关系不大,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建立。第二,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风险识别是对企业中存在的隐性风险进行识别并预警,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执行预防措施,但是有的企业针对风险识别仅仅是开会强调,并且会议越开越多,风险识别却没有进度。当前的风险识别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且效果不明显。第三,动态化风险预防未形成。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环境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动态化风险预警机制,但是从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来看,其不具备信息化风险识别条件,从而使得动态化风险预防机制无法建立[3]。
部分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内控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难以提升管理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控管理制度约束力、针对性不强。现如今,部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具备约束力,无法真正约束管理层、中层、基层员工的行为,从而降低了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同时,内控制度管理范围不够广泛,无法涉及经营、销售、业务等具体环节。第二,内控管理制度偏离内控管理目标。有的企业存在内控管理制度与企业内控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在设计内控管理制度时未能充分考量内控管理需求,导致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难以融合,制度之间的体系性不强,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还会影响内控最终效果。
企业想要深入加强内控管理,需要充分提升各层级内部员工重视程度,并结合外部市场变化情况及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首先,提升全体员工内控理念认知;其次,培养专业程度较高的执行人员;最后,营造积极的内控环境,以便此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开展内控理论知识学习。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全员学习提升内控重视程度。一般来说,只有管理层对内控有所掌握,其余员工对内控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甚至部分企业员工比较抗拒内控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内控“五要素”“七原则”展开对理论的学习,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知(图1)。一方面,便于后续内控管理体系的搭建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配合;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从思想层面接受此项管理措施。
图1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和七原则
第二,培养专业内控人才。专业人才是内控管理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制定教育培训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作,根据内部员工实际工作水平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既要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还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员工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其次,要针对定期的培训制定不定期的考核,主要围绕知识竞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以此强化员工思想认知,为企业打造一支专业程度较高的人才团队,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营造内控管理文化氛围。内控环境优化需要依靠文化宣传,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特点与内控管理要点制定宣传标语,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还可以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推送内控相关要点学习每日更新。长此以往,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还能加强内部员工的学习,从而助力企业提升内控管理效率[4]。
企业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人员的思想认知,还要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以明确管理制度,约束内部员工行为,从而有效落实内控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完善组织结构。企业应该根据内控管理政策要求及自身管理特点,调整内部管理结构。首先,明确内部管理职责,详细到各个管理层的每一个岗位,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及义务,以便后续管理能够按照要求执行;其次,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现代企业管理架构模式,结合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精准性、可行性,以及执行落实的及时性、高效性,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明确内控管理方向。内控管理本应助力企业实现管理目标,但是部分企业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分离。对此,内控管理人员需要基于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内控管理活动,并以业务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管理绩效指标。一方面,使业务人员明确工作方向,优化业务活动流程;另一方面,使内控管理者能够充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不会偏离整体管理方向。第三,建立监督管理机构。监管机构的作用是提升内控管理效果,及时发现内控管理中的问题上报并解决。首先,监督管理机构需要独立存在,并明确划分监督管理职责。制定监督管理制度不仅能强化监督管理作用,还能使内部员工理解监督管理作用。其次,要求监管机构定期上报监督管理结果,对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从而提升监督管理效果。最后,必要时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作用。
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认知,从管理者自身做起,提升风险预防意识,避免风险管理形式化,将风险管理落实到经营活动中,同时应强调风险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支持。对此,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内控管理的核心要点,既能降低企业经营损失,还能提升风险预防能力。首先,梳理企业目前存在的风险类型并分类,如经营风险、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风险、决策失误引起的风险等;其次,根据风险类型及相应的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由内控专业人员筛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制定成风险管理手册;最后,将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各个部门,内控人员定期检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如果依然存在问题,则需要不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5]。第二,完善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体系密不可分,应根据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识别机制,可以建立风险信息库,将企业发生过的风险或者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编制成信息库,一方面可以识别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隐性风险,提高风险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防或者降低风险引发的损失,从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第三,落实动态化风险预警。可以借助先进的软件系统、互联网技术等高效的工具和手段,建立动态化风险预警机制,与风险识别机制相结合,积极完善企业内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借助信息化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企业需要建立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内控制度,提升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对此,企业除了优化内部管理环境,还应注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内控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企业管理层应主动遵守内控制度,改进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修改制度内容或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务必要根据企业变化而调整,避免制度落后,影响内控管理深入推进。第二,内控管理制度与管理目标相一致。当前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竞争激烈,需要制定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增强内部管理效能。因此,企业应该基于内控管理目标及战略目标制定管理制度,以此提升内控管理制度的适用性[6]。
总而言之,IPO 企业在当前发展环境中需要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企业应积极研究影响内控管理的措施,建立符合企业经营的内控体系,从而保证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