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探究

2024-03-20 06:36翟雪平
中国市场 2024年7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翟雪平

摘 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内部审计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规模的约束,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在外包业务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既要看到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优势,也要注重风险的防范。文章在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成本效益、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内部审计质量四个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探讨了内部审计外包工作的可行性。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也会帮助企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尚未成熟、企业管理层在外包决策方面的经验不足等,使得内部审计外包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内部审计职能缺失、信息泄露、信息不对称等风险。文章针对内部审计外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希望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建议,从而完善内部审计外包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7-012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7.031

1 内部审计外包概述

1.1 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将全部或者部分的内部审计工作交给外部的中介机构或人员实施。在如今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拓展和改变的情形下,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1.2 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1.2.1 内部审计业务部分外包

内部审计业务部分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外部机构或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利用其工作成果,根据情况编制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补充式外包,是指当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完成某些特殊的任务时,可以将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第三方,由外部审计人员或专业人士参与实施。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审计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领域时,可以将这部分审计业务进行补充式外包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但是这种形式可能会导致外包业务与企业整体的审计业务相脱节,从而降低审计效率及效果。

审计管理咨询,是指对企业提供一定的建议,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在这种形式下,中介机构更注重咨询服务,为企业运行提供针对性的意见,不会直接参与内部审计工作。

内外部结合审计,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由内外部审计人员合作开展,共同完成内部审计目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这种外包方式下,对于专业性强或者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的审计业务可以交由外部机构,对于常规业务或者涉及商业秘密、特殊领域的审计业务可以选择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实施。

1.2.2 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外包

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外包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赋予中介机构,在大多数规模、资金不完善或者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之间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会破坏企业的完整性,还会存在商业秘密泄露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监督。

2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2.1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

2.1.1 内部审计外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一些大型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有条件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很难靠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所以内部审计外包在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需求,因其能够较好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帮助企业健康平稳地运行。

2.1.2 内部审计外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审计外包的成本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以及寻找外包商到签订外包合同中间发生的一系列成本,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自身还会发生相应的运行成本以及职工薪酬。企业选择外包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部审计部门的运行成本,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2.2 企業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2.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首先,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陈卉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研究》中对150家中小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3.3%的企业有相对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另外46.7%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由此可见,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其次,内部审计具有固有局限性,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会因为上级领导的压力以及多方的利益牵制,使内部审计部门失去作用。最后,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充足供给以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在人员结构、专业结构上都比外部审计机构差。

2.2.2 内部审计外包的条件分析

首先是法律环境。在过去20年内,我国所做出的大部分规定都是针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方面,但在 201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了《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为内部审计外包提供了规范化的建议。其次是经济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更需要企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将内部审计外包能有效达成企业的这种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3 内部审计外包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很大一部分,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显著提升,这些中小企业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率、独立性、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着广泛的需求。我国具备内部审计外包的供给能力。一方面,在会计服务市场里,具有大量CPA执业资格并且拥有很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构丰富,有涉及会计审计服务的,也有涉及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很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来增加收入来源。

3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

3.1 外包决策的科学性不高导致审计失败的风险

大多数企业在外包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具体的衡量标准,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盲目跟从其他企业的选择,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决策的不恰当。在决定将什么类型的业务外包出去时,也可能会因为决策的失误导致商业秘密的泄露,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外包决策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控制,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三个环节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外包服务的质量和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在事前控制中,应当对外包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谨慎选择外包内容和形式。在事中控制中,可能会产生合同订立不完善、与外审人员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风险。在事后控制中,没有及时对外包业务进行检查跟踪、对检查出的问题落实不到位,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3.2 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各方面比较熟悉,能够有效、及时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对企业的感情也比较深厚,但外部审计人员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劣势,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及内部审计人员,且短期受雇于企业,受到外包合同的限制,这导致外部审计人员可能会丧失对内部审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合同范围内处理业务时使审计过程形式化、程序化。外部审计人员要花很多精力去了解企业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企业员工不配合等因素的影响。被审计单位更倾向于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敏感、关键信息,对于外部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有所保留。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充分、不正确,使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

3.3 信息泄露风险

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很多方面,企业利用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外部审计人员知悉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方针、市场策略等商业秘密,当外部人员获得记载很多重要事项的资料时,也可能会导致商业秘密的泄露。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外部审计人员如果利用商业秘密与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利益交换,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虽然在新发布的准则中明确地表示了“除涉密事项外,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外包”,并且提供了在涉密事项泄露时的处理建议,但是在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约束下,企业不能保证对所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在外包过程中信息泄露的风险仍然存在。

3.4 审计独立性缺失风险

前文提到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中介机构有可能基于利益关系,违背独立性原则,从而影响审计结果。当中介机构同时为一家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审计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审计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审计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审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务所在同一家企业任期过长也会存在独立性缺失的风险,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3.5 内部审计职能缺失风险

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确认和咨询。确认服务是企业最基本的服务,是指在检查和监督的基础上,对被审计业务进行鉴证,并给出评价。咨询服务是在确认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内部审计的这两项职能旨在帮助企业加强治理、提高价值和实现目标。

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两者前后关联,两者的服务对象、内容、功能不一样,但是目标一致,都是帮助企业健康运行。所以无论是将哪一项职能外包出去,都会造成职能的缺失,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统一、完整性,不利于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外包工作的实施。

3.6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

我国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内部审计外包制度,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2309号准则中,大部分内容是对企业在进行外包决策、选择中介机构时所提供的一些建议,缺乏对细节的规范。例如准则中谈到可以对外部审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做出处罚,但处罚多少、处罚的严重程度等标准没有具体说明,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对企业的重要信息做出界定。除此之外,我国也缺乏相关人员权利和义务上的规范,这也会导致内部审计外包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觸犯了上述几个方面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4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针对企业

4.1.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制度,完善外包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建立内部审计外包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前期、中期、后期实行严格的外包决策控制。在内部审计外包的前期,管理层或内部审计外包委员会要合理地评估外包风险,综合企业的战略、经营、内部审计目标、外包事项的重要性等情况,确保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外包事前决策制度。在内部审计外包的中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时常和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资料,协助外部审计人员顺利实施外包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其人事变动、运作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审计计划书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外包业务顺利开展。在内部审计外包的后期,可以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进行检查、评价。

4.1.2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及外包内容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评估企业所处的阶段、战略目标、经营状况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和内容。

对于大中型的企业,全部外包的方式会带来很多风险隐患,所以部分外包是其首要选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补充、咨询、内外结合审计的外包方式。例如,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可以选择管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家的意见,将内部审计外包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对于中小型的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的限制,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外包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将何种类型的审计业务外包出去也是企业所要考虑的,可以根据重要性、复杂程度、机密性等要素有选择地进行外包。

4.1.3 谨慎选择中介机构,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

在对外包风险进行评估以后,管理层要肩负起对外包商进行评价的责任,将外包商的诚信状况、业务收费、专业水平、有无重大的违法违纪行为等要素考虑在内,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外包商。一个好的外包商是外包业务能否有效开展很重要的一环,管理层应當重视此项工作,结合企业情况、综合各个要素,谨慎选择外包商,降低由于选择不当所带来的信息泄露以及外包失败的风险。

4.1.4 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

与中介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企业要及时与中介机构沟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管理层重点关注的问题,企业相关的制度规定也应及时与外部审计人员沟通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料。与中介机构保持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关系,使其能够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之后开展审计业务,提出整改意见并帮助企业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在外包工作开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是传达必要的信息资料,帮助外部人员进一步了解公司,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在外包业务完成后,依然要和中介机构就相关问题的改进方案、风险的防范措施保持必要的沟通。

与企业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防止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不配合和故意隐瞒等情形发生,管理层可以向企业员工正确传达中介机构的工作内容以及作用,使员工能够积极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

4.1.5 强化商业秘密的保护

商业秘密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商业秘密的保护,避免外部审计人员恶意获取企业核心机密,给企业造成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将不涉及商业秘密的业务外包、在外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泄露商业秘密的后果、提前告知相关方的责任义务、了解中介机构对保守商业秘密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等。

4.1.6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企业可以对合作的中介机构采取一定的轮换措施,如果长期不轮换,可能导致外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关系密切,独立性缺失,不利于审计业务的正常开展。其次,企业应当了解中介机构的工作范围和内容,确保内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会缺失。最后,鉴证业务和内部审计业务不应同时交付一家事务所,以此降低独立性缺失所带来的风险。

4.1.7 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管理层重不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以及能否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去帮助企业健康成长,所以要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注重,要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外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内部审计外包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管理层注重内部审计,员工才会注重,才能发挥好内部审计的职能,帮助企业扬帆远航。

4.1.8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对员工进行考核。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应当对审计人员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他们所完成的工作,还要对其敬业程度、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沟通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考核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使其更高效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对中介机构进行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选择业内评价好、综合质量高、收费适当的中介机构。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仅仅依靠内部审计外包,可以适当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技能,鼓励参加CIA考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4.2 针对中介机构

4.2.1 加强对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与规范

中介机构应当注重对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对外包业务始终保持应有的关注,在业务开始前,传达外包服务中明令禁止的行为及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在业务开展时,定期获取外包工作小组的工作报告,听取工作成果,对相关事项做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并弥补缺陷。

4.2.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人员进入阶段,当企业招聘员工时,应当评估其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择优录取,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在人员开发阶段,企业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在人员使用阶段,建立合适的薪酬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测试并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时刻强调遵守职业操守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在人员退出阶段,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4.2.3 设置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中介机构在外包业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设置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将自身风险降至最低。中介机构可以选择从人员配置、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业务承接、业务实施等方面开展,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外包服务,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4.3 针对国家监管机构及相关组织

4.3.1 加强对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监督和规范

国家监管机构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纳入统一的管理和引导之中,做好监督和规范工作,做好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质量控制工作。相关组织机构应当宣传引导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也要提醒企业警惕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4.3.2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国家监管机构和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和规范内部审计外包行为,监督好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完善,例如具体的惩罚措施、处罚金额、质量控制标准等,帮助中国的企业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降低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5 结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外包时,如果不注重防范风险,很可能会导致外包业务的失败。企业的管理层应当肩负起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评估、选择、监督等工作,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在充分评估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外包形式及内容。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决策机制,防范风险的发生,让内部审计外包真正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程石.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20(15):66-67.

[2]张瑞.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对策探讨[J].纳税,2020,14(9):153,155.

[3]詹晞.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9(12):113-114.

[4]李金凤.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0):22-24.

[5]赵凯,王砚书,张春林.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9(17):75-76.

[6]杨瑞锋.内部审计外包策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7):49-51.

[7]卢存华.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9(6):33-35.

[8]李采.内部审计外部化机遇与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60-161.

[9]肖明婧.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172-174.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