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尕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果洛 814099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牛羊肉由于味道鲜美,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这使得牛羊肉的市场急剧上升,肉羊、肉牛养殖总量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肉牛和肉羊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肉牛和肉羊出现和感染疾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牛羊布氏杆菌病(Bru)这是一种可以传染人的疫病,而且发病后影响较强,目前已经引起了养殖业和卫生防疫部门的广泛关注。
引起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是布氏杆菌,也就是所谓的“马耳他热”或者“波浪热”,它的理论是,当牲畜感染布氏杆菌后,布氏杆菌会引起感冒、发烧等症状,并对牲畜的生殖系统造成一定地影响。以羊为例,受布氏杆菌感染的雌性羊易发生自然流产,公羊则会出现睾丸炎,而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牛、羊,人群接触和食用含疫病的肉类和奶类产品也极易受到感染。目前,在诸多牲畜中羊群的感染率是最高的,已经达到了42%。在动物卫生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中,牛羊布氏杆菌病已被列为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其被划分到了第二类动物传染病的范围内,通常可以被划分到这一范围内的疫病,都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一旦被发现,就必须进行有效地防控和快速地消灭[1]。布氏杆菌可在宿主的巨噬细胞中进行长时间的繁殖和复制,并可利用其细胞的防护作用,故在感染初期常不能通过常规的检测手段检测出来,加大了扩散性,而且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较比动物更为明显,除了生殖器以外,还会感染其它脏器,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特别是对于牛和羊的养殖,由于饲养密集程度比较高,如果有一头牛或一只羊被感染,那么很可能会将所有的牛羊都给传染,而且布氏杆菌能够在养殖过程中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很难被彻底消杀。还有大多饲养牛羊的养殖户往往都是自己做繁育,这也就意味着,人和牲畜之间很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如果出现布氏杆菌病,需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一旦持续时间太长,很有可能给养殖户带来不可逆转的财产损失。
布氏杆菌疾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即便在潜伏阶段,也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如果是牛羊被布氏杆菌病传染,那么它的死亡率就会达到100%,因此布氏杆菌病最重要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措施,否则一旦被忽略,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
要知道监测和检疫工作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首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测和检疫往往因各种原因而不到位。如部分养殖户对布氏杆菌病的认知度不够,导致他们在牛羊出现症状时未能及时报告;并且,还有部分地方农业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地方可能在春秋两季进行群体免疫,但在期间的监测和检疫工作并未跟上,使得有潜在疫情的圈舍被遗漏。
在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过程中,饲养人员对于布氏杆菌病危害性认识尤为重要,如果饲养员认识不到位,就会导致疫病的暴发。然而,目前很多饲养员不知道布氏杆菌病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在日常饲养中并没有采取适当地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和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等等,从而无法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暴发的疫病,部分饲养员也缺乏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手段,例如有些饲养员会直接将患病牛羊随意丢弃,造成疫病传播无法得到控制。此外,还有部分饲养人员忽视了规范化的防控办法[3]。
加强布氏菌病的疫情检验,是及早检出疫病的先决条件,在没有发生布氏杆菌病的地区,要在每年的5 月份和10 月份,将所有的牛和羊集中起来,做一次布氏杆菌的检查,并进行相应地处理,从而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波及的面积。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首先要使用虎红板进行初步筛选,如果在筛选中出现了可疑的或者是确认的案例,那么就应该立即进行隔离,并向当地的动物防疫局报告。在对疑似确诊病例进行了汇报后,再进行二次筛选,可以使用PCR 法或ELISA 法,在完全确定后,再对病牛羊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置,从源头遏制疫情的蔓延。
鼓励养殖户在饲养牛羊时尽量采取自行饲养,自行繁殖的方式,尽量避免外进,购买牛羊的情况。在需要采购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开疫区,同时要对所有采购的牛、羊进行全面地检疫,请专业的兽医采血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和牛、羊有任何接触,并且要在检测出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所有采购的牛、羊都隔离起来,单独进行饲养。只有在两次测试都是阴性,并且保证没有布氏杆菌病和其它传染病的情况下,引进的牛和羊才可以和当地的牛羊混合饲养。若采购牛羊属省之间调拨,须取得调拨地兽疫局签发的检疫合格证明、车辆消毒证明以及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证明,并确保车辆在调拨途中进行消毒。如果是从外地运送过来,还需要从调出地和从调入地申请检疫,并且在所有的防疫检查程序都已经完成的前提下,运送过来之后,要对所有的牛、羊进行30d 的隔离,直到检查出未有布氏杆菌病,才能与本地的牛、羊混合在一起养殖。
如果牛羊已经被感染,那么就必须要及时捕杀,并且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对饲养员和消毒人员做好保护。如果在测试过程中,经过两次测试都是阴性的,并且随后没有再测试出患病和感染的牛羊,那么该牛羊就可假定为健康牛羊群。如果是假定健康的牛和羊,就必须再次进行测试,然后将它们分别进行隔离,直到测试的结果都是阴性,没有任何明显的病征,才能将它们送到健康的牛和羊之间进行混养。假定健康牛羊的饲养要建立专门的圈养室,位置要与健康牛羊养殖舍间隔500m 以上,并由专门的圈养人员负责看护,配备相应的圈养设备,对它们的生活区也要按照正常圈养方式进行消毒,并且在圈养到20d 后,对它们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查。在检测工作中,对发现的病牛羊、阳性牛羊及疑似牛羊要及时捕杀处理,并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可将未被感染的牛羊放归牛羊群进行养殖[4]。
除了做好饲养、消毒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外,还应注意人群感染的防治。首先,饲养者要加强对饲养环境、饲料质量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的控制,在饲养的时候要尽量增加饲料的种类,选择优质的饲料,提高牛羊群的抵抗力,同时还要对饲养环境进行适当地调节,以减轻环境对牛羊群的影响;其次,要主动响应地方卫生局、安检局的要求,协助兽医做好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要对牛羊养殖的环境进行及时地清洁,每天都要定时清洁周围的动物粪便;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疑似病例,切忌擅自处理。通常情况下一些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没有对病羊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这就极有可能会由于处理不当而导致病原菌的传播,这不仅会对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在地区范围之内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从而对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的威胁。所以,如果出现了疑似病例,一定要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汇报,并配合处理,在发现的初期就将其消灭,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及由此带来的各个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
至于畜牧业的下游,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布鲁氏菌病会波及屠宰场和奶厂。所以,在本地和附近地区要对家畜定期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在收购牛、羊的时候,要让养殖人员拿出布鲁氏菌病隔离证明,没有隔离证明的牲畜不能收购。在对肉制品和乳制品进行加工前,必须有充足地消杀措施,比如乳制品要采用巴氏消毒法来进行处理,肉制品要在彻底地煮熟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制作,而生肉要使用检疫合格,检疫结果为阴性的牛羊可以食用。对临时所购买的牛羊,也要进行适当地消毒和卫生防控。
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也要做好预防。饲养员、屠宰员、皮毛工人、食品加工员和临床兽医等都有很高的机会被布氏杆菌病传染,是布氏杆菌病的易感群体,有必要接种相关的疫苗。在接种30d 之内,血清中的抗体会有明显地升高,并且在6 个月内保持在最大值,6 个月以后就会慢慢降低,所以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重复免疫[5]。在平时的喂养和检测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最好是全程戴上乳胶手套和防护眼镜,还要穿上水鞋和防护服,以免因为过多地接触而引起感染。
在进行牛、羊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布氏杆菌感染的牛羊,饲养员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擅自处置病畜,防止病畜的肉制品进入到市场上,饲养员要有预防布氏杆菌感染的思想,如果出现了感染的牛羊,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科学地、无害地消除病畜,从而有效地防止布氏杆菌感染的传播。同时,通过县级、市级动物疫情控制机构,对疫情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出目前养殖场内可能存在的疫情或者可能出现的疫情,并根据养殖场的具体状况,评定出疫情形势的分级。最后,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根据市场评估结果,制定出牛羊的无公害补助,并在批准后给予农户补助。将患病的牲畜送到三级兽疫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对饲养牛和羊进行消毒,将感染的牲畜全部捕杀,以提高布氏杆菌的防治效果[6]。
有关单位应加强对布氏杆菌病防治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养殖户及群众对其有更好地认识,提高公众对其危害性的重视。利用群防群控的方法,要求农场及个人养殖要注意环境卫生,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产品,不生食动物,唯有在整个社会的齐心协力下,才能将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地遏制,甚至完全消除。在防疫宣传环节中,要着重对从业人员的防疫理念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饲养理念,增强对疫病的预防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科学的饲养技术,对饲养环境进行有效地消毒,并与有关部门合作,做好对牛羊的检疫工作,让其疫病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检测到,并将它的扩散性和传播性控制住。在疫情宣传中,有关部门既可以利用互联网,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媒介进行传播。如今,新媒体和各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家每天获得消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防控工作中,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这样的客户端,将关于布氏杆菌病的相关防控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饲养者,以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改变饲养者的工作理念,从而提升他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如果想要让防疫站对这种疾病进行防疫,可以开设一个微信公众号,对养殖户进行科普,并通过平台的评论功能,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防疫问题,并让专家对其进行回答,从而提升防疫的效率。传统宣传与网络宣传并重,为布氏杆菌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有力地支撑。利用网络思想,拓展宣传渠道,加大疫情的宣传力度,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此外,还可对养殖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普及防治知识,传授防治技术,增强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布氏杆菌病在畜牧行业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出现布氏杆菌病,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不仅会对家畜造成影响,同时还很容易传染到人类的身上,从而对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牛、羊养殖时,应加大对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并构建完善的动物疫区卫生防护体系,在对阳性病畜进行及时捕杀和处置的同时,还要提高养殖人员的日常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的目的,保证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