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生,王洪涛
1.东辽县畜牧总站,吉林东辽 136600;2.东辽县甲山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东辽 136611
牛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颇高的食材,深受群众的喜爱,每年牛肉的消费量都有所上升,因此牛养殖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牛养殖业有着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其庞大的消费量以及牛养殖疾病防治技术的缺陷,使得我国每年牛肉在市场上显得供应不足,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关注牛养殖疾病的防治措施,根据牛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确保养牛产业健康顺利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出血性败血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牛的危害性极大。以发生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呈败血出血性炎症,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败血型牛出现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病程较短,死亡率高,一般发病后12 ~36h 死亡。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或脓性鼻汁,病程一般为3 ~7d 死亡。浮肿型除表现全身症状外,可见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肌肉、胸腹部、四肢等处,手按时出现明显压痕,病牛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虛脱而死。对该病的防范,牛场建设应做到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排水良好,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爽;栏舍要定期全面消毒;做好自繁自养,防止引种带进疫病;减少牛应激;定期对牛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注射,使牛产生一定免疫抗体,减少发病的概率;养殖期间经常使用乳酸菌制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效果;牛发病时使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对症下药[1]。
流行性感冒是牛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因外受风寒或风热而引起,以发热、畏寒、咳嗽,流鼻涕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上呼吸道病。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突然变冷或变热、管理不善之时常见。根据病因之不同,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风寒感冒常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天气变冷,不注意保暖时发病。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全身发凉,肩、颈部肌肉发抖,流清涕,咳嗽,口色淡白,瘤胃蠕动音减弱,有轻度胀气,反刍食欲停止。治疗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常以紫苏200g,葱白200g,生姜150g,一起煎制熬水,待温热时加食盐50g,白酒150mL,大蒜子(捣碎)150g,给牛进行灌服,能够有效防治牛的风寒感冒;病情重时内服中药荆防败毒散加减(以350kg 左右牛为例):荆芥、防风各40g,柴胡、桔梗、苏叶格25g,枳壳、羌活、独活各45g,前胡、杏仁各35g,甘草15g,水煎服,早晚各服1 次。如体温升高,全身发热之重感冒,常与抗菌素配合应用,以防并发肺炎。风热感冒常见于夏秋季炎热天气。病牛表现全身发热,体温41℃,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食欲反刍停止,鼻汗呈豆点或鼻镜干燥,咳嗽,流脓鼻涕,口色红,大便干而量少,小便黄,尿量少。治疗以清热祛风,辛凉解表之法进行治疗,并预防并发肺炎。以350kg左右牛为例:10% 氨基比林注射液20mL, 氨苄西林钠针剂320 万U,混合肌肉注射,上下午各1次;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荆齐、黄芩、黄柏各45g,麻黄、桔梗、连翘、枝子、薄荷各10g,滑石100g,木通40g,大黄100g,煎水,早晚各服1 次。
瘤胃臌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牛疾病,严重时甚至导致牛的死亡。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在于牛食用了大量的豆科草料,使得草料在胃中通过发酵产生了大量气体,致使牛的体内出现气体膨胀,腹围迅速变大,气体压迫心肺,如不及时抢救,会引起死亡。本病发生后病情危急时必须采取瘤胃穿刺放气的急救措施,防止压迫心肺而死亡。对亚急性或慢性瘤胃臌胀的治疗可以采取以下相应地防治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疗效:以鱼石脂100g 加水灌服或用花生油500g 灌服,也可以用浓烟叶水1000mL 灌服,利于制止发酵;以食盐50g 涂抹牛舌头,促进牛暖气;灌服益生菌制剂帮助消化;肌肉注射维生素B1等促进胃肠蠕动。
瘤胃积食主要是养殖人员在饲料的调配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使得牛吃下了大量毒变或粗、硬的草料,最终使得牛胃部的草料难以消化,从而引发的瘤胃积食现象。发生瘤胃积食时,饲养上首先要停止发霉草料、粗、硬饲料的供养,其次对牛的胃部进行按摩,帮助将瘤胃中的草料能够快速消化;驱赶牛只适量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尽量不要让牛卧倒,使得牛胃部中的草料不能进行有效消化[2]。治疗方法可以将500g 的硫酸镁以及I5g 的鱼石脂用水进行搅拌后,给牛进行灌服,同时用0.2g 含量的毛果芸香碱对牛进行注射,促进瘤胃蠕动,必要时利用穿刺法将瘤胃中气体排出,防止继发臌气。也可采取中药治疗法,将100g 大黄,250g 芒硝,100g 厚朴,黄苓、当归、山楂、火麻仁、广木香各40g 等进行熬制,最后再加入250g 香油给牛进行灌服,帮助消化积食[3]。
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也是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如果防范不当,也会使人感染。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通常表现低热、咳嗽。该病原环境适应性强,防范难度较大,尤其牛舍环境拥挤潮湿、阳光欠缺以及通风较差等状况,更适合结核病发生传播。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常通过交配、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伤口等途径接触传播,布氏杆菌病甚至通过气溶胶传染给人和动物。防止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治,首先以自繁自养为主,引种时必须检测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检测为阴性,取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引种到达目的地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45d,防止通过引种带进疫病。其次在卫生管理上,对牛舍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牛舍内阳光照射充足、通风顺畅以及温暖干燥。定期对牛群尤其是奶牛进行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检出的阳性病牛,要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封闭、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口蹄疫是偶蹄兽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发病,病毒具有多型和易发的特性,传播快,往往造成大面积流行。临床特征是:在口腔、蹄、鼻镜、乳房等处的上皮组织发生水泡,高热、流涎、跛行、食欲废绝,严重者蹄壳脱落、死亡,犊牛死亡率高达50%~100%。口蹄疫传播快,发病率高,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危害极为严重。该病流行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蔓延性传播,跳跃式地发生、传播,在老疫区疫病断续发生,零星疫情辗转不断,周而复始发生。发生口蹄疫时,国家规定必须以最快的方式、方法逐级报告疫情,采取措施,严格防范,尽快扑灭。对口蹄疫的预防主要是定期开展免疫注射,采用国家规定生产对应型号的灭活苗对牛只进行免疫注射,每4 个月免疫注射1 次,保持足够高的抗体水平。
牛焦虫病是由寄生在牛红细胞内的焦虫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到40 ~42℃,不治疗的情况下病程一般为4 ~8d 就死亡[4]。肉眼可见部分病牛肩前淋巴结肿胀突出于表面。对病牛耳尖采血送实验室涂片检查,检出焦虫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措施:一是对全群牛只紧急注射血虫净,臀部深部肌肉注射,病牛按5 ~7mg/kg的剂量,隔日1 次,连注3 ~4 次为一疗程。健康牛按3 ~5mg/kg 剂量,隔日1 次,连注2 次;二是做好灭蜱工作,全场用敌敌畏按2%稀释后带牛喷雾,7d 后再重复1 次。
根据牛疾病发生的概率来看,大部分牛出现疾病的原因,皆是因为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所引起的。牛场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栏舍出现潮湿、通风不顺畅等情况,为各种病菌的潜伏、繁殖提供有利环境,并引起感染传播,极大威胁了牛的健康和牛场安全。为此,在牛场选址上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牛场有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如消毒池、隔离场,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地板平整不伤蹄,不打滑,防跌伤,排水良好,无污水积聚,便于清理粪尿和污水,粪尿、污水必须及时清理,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爽;栏舍要定期全面消毒,如带牛消毒使用可带动物消毒的药品。牛栏必须有保定架或围栏,便于给牛打针。首先要定期对养殖场的粪尿以及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减少利于病菌寄存的环境条件,为牛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对牛食槽、水槽进行定期清理消毒,防止病菌寄存于食槽、水槽当中。牛在进食时,容易将大量的病原吸食进去,从而大大提升牛的发病概率。需要注意的是,时刻保持养殖环境通风顺畅,同时保证阳光充足,利用太阳的紫外线将病菌杀灭,并保证有适当面积的运动场地用于放牧。综上所述,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牛发病的概率,最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在营养管理上,养殖户需要根据牛不同的生长阶段,分群饲养,犊牛、育成牛、怀孕牛、哺乳牛分开饲养。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每日定时喂草料,水草充足,防止牛只营养缺乏或不足,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建议采用发酵床、搭配使用发酵草料、配合饲料进行生态养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异地引进牛饲养的情况逐渐增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疫情隐患,养殖户应做好相关防范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传播。
2.3.1 做好自繁自养,防止通过引种带进疫病。养殖过程中减少牛群运输、改变饲养管理引起应激导致发病、掉膘和死亡的情况。
2.3.2 严格引种。引种必须到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非疫区,并具有《种病牛经营许可证》的牛场,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牛巴氏杆菌等病免疫在有效期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病原检测为阴性,并取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跨省引种运输必须走国家规定的通道。到达目的地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45d,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隔离期间发现疫情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2.3.3 引种前必须做好各种防病应急措施。如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注射一些抗菌药物预防支原体、巴氏杆菌病等。回来后尽量按原来的饲养方式喂养,并逐渐过渡到新的饲养方式。
2.3.4 按免疫程序接种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巴氏杆菌等病的疫苗。一个月健胃1 次,每个季度预防性驱虫1 次。
2.3.5 经常开展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焦虫病等疫病监测,发现可疑疫情及时采样检验确诊,隔离病牛,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按国家规定处置。
2.3.6 做好病牛隔离工作。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病牛隔离工作。综合现有的诸多养殖场实际情况来看,依旧有少数面对牛发生疾病的情况时难以迅速进行隔离,通常仅是对病牛展开定点治疗,然而此类方式仅是在不具备传染性的普通类疾病中适用,且是牛单一化个体引起的疾病,基本上不会影响养殖场整体情况。然而,如果有传染类疾病或寄生虫类疾病发生,此类方法已经不适用,甚至难以抑制疾病的蔓延,导致养殖场内大规模牛患病。因此,针对患病牛而言,养殖场需要第一时间隔离出现疾病的牛,并开展针对性治疗,立足于将疾病传染途径切断,并对患病牛停留的地方进行消毒。
2.3.7 病死牛必须及时无害化处理并消毒。对患传染病和病死的牛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丢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牛肉、牛奶、牛皮等相关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虽然一些地方牛养殖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养殖人员在面对疾病的防控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需要在养殖环境上作进一步改进,加强饲养管理,更加注重对各种疾病的防范,及时掌握牛场的环境状况和牛只健康状况。当牛出现疾病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快速防控,减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