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致病机制及猪瘟诊断防控

2024-03-20 22:26:21叶文华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猪群猪瘟病猪

叶文华

临海市畜牧兽医所,浙江临海 317000

关键字:猪瘟;致病机制;防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其中,猪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感染率高且易于传播。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猪瘟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猪瘟是一种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它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和不明显五种类型。由于猪场的迅猛增长,猪瘟病毒的传播已经导致猪群的症状变得越来越隐蔽,而且病情也会持续恶化。因此,非典型性猪瘟已成为当前猪场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病猪会持续地释放有害的病毒,而这些病毒的种类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采取疫苗的预防措施几乎无济于事。

1 病原学

1.1 病原形态

猪瘟病毒是一类RNA 病毒,它的基因组由单链RNA 组成。该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和适应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繁殖。猪瘟病毒主要存在于猪体内的细胞核内,并与宿主的DNA 结合形成复合体。猪瘟病毒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球形,由许多细小的糖蛋白纤维组成,尺寸介于40 ~50nm之间,而且,病毒的外壳直径甚至可达29nm。

1.2 病理特性

猪瘟病毒的主要作用是在猪体内破坏免疫系统,从而使猪机体无法抵御其他细菌或病毒的侵袭。猪瘟病毒还会损害猪肺组织中的细胞膜结构以及淋巴系统的功能。此外,猪瘟病毒还可以抑制猪的免疫反应,使得猪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排泄物、眼泪和鼻涕。这种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会对养猪环境造成污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可能感染并患病。特别是仔猪,由于它们的内脏、消化系统等机能尚未完善,病毒会以血液或淋巴的形式传播到整个身体。

1.3 血清学和遗传特性

目前,病毒学家们发现,猪瘟病毒的血清型非常简单,它们的毒性在自然界中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他们把猪瘟病毒划分为A、B 两个群,其中A 群包括经过人为培育的弱毒株,B 群包括正常的毒株,还包括中毒株、低毒株以及完全没毒的病毒。

在经过学界长期的系统化疾病流行调查和血清学实验后,科学家们得出有关猪瘟的病理学重要结论:猪瘟病毒存在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显著的独立性。临床发现,有的猪瘟病毒在发病特征和致病性上都存在着明显不同,这表明猪瘟病毒在流行病学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特征,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分布规律与致病性、抗原性以及遗传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猪瘟病毒有明显的遗传关联,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免疫相互作用。因此,了解这些信息将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猪瘟提供重要依据。

2 猪瘟病毒致病机制

2.1 免疫病理学

猪瘟病毒对自然界的污染物具有极高地免疫性,当健康的猪被感染时,病毒会迅速地从消化道扩散到淋巴结,从而引发严重的疾病传播。由于持续高热,机体出现食欲减退、饮食减少且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症状,病毒致病能力提升还会攻击黏膜组织。

2.2 体外细胞培养特点

实验证明,病毒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来增强其毒力,并且它可以造成严重地损伤,导致病猪迅速死亡。当神经元在脑部培养基中增殖时,会导致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病猪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此外,通过检测这些神经元和细胞,还能发现猪瘟病毒。

2.3 体内复制特点

当神经元在脑部培养基中增殖时,会导致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病猪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此外,通过检测这些神经元和细胞,还能发现猪瘟病毒。当前,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非结构蛋白的表达,以及猪瘟病毒侵入细胞或细胞核后释放病毒的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传播机制。

3 流行特点

2019 年以来,中国猪瘟病毒的传播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各个角落,而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病毒传播,而且病毒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这给仔猪带来了更大地威胁。当猪群感染猪瘟病毒后,它们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往往不是特别明显,而是呈现出一种温和的趋势,这使得它们的疾病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下降。

猪瘟病毒的传播通常通过感染病猪的粪便、口腔、皮肤等部位进行,而且这些病毒在病死的猪身上也能够被检测到。当养殖场的饲料和饮用水被猪瘟病毒污染时,它们很容易通过这些物质传播给健康的猪。如果发现有猪受到传染,应该立刻采取措施将其隔离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蔓延,从而防止猪瘟的广泛传播。

猪瘟病毒的传播方式十分多样,除了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结膜等途径外,母猪感染后还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仔猪,引发更多的疾病。由于猪瘟具有水平和垂直传播的双重特性,使得它的防治变得极其困难,如果饲养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和细菌,或者饲养条件不佳,病猪很容易患上并发症,甚至会导致它们患上其他疾病。因此,病猪的临床症状会变得更为复杂,使得兽医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如果采取的防疫措施不够有效,将可能导致更高的疾病暴发率、死亡率,从而对整个养殖场构成严重地破坏。

4 临床症状

4.1 急性型

急性型猪瘟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一旦染上猪瘟病毒,病情就会急剧加重,直到最终死亡。急性型猪瘟的发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大,所以需要及时采取相应地防疫措施。猪瘟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来感染宿主。当一头健康的猪与一头患有猪瘟的猪接触时,就会被感染。此外,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当一群猪患上疾病时,它们会变得异常高烧,并且会变得红肿、皮肤变紫,还会出现小的出血。患病的仔猪通常会表现出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沉迷、震颤或痉挛。通常会在患病7 ~21d 死亡。

4.2 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动物的体温逐渐升高,同时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腹泻等。慢性型猪瘟的发病率较低,但是死亡率较高。一旦染上了猪瘟病毒,病情将会慢慢加剧,直到最终死亡。病猪的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发热症状,如行动迟缓、精神恍惚、食欲不振、皮肤变得紫红或结痂等。在发病期间,病程可能会持续超过30d,导致机体严重消瘦、贫血,甚至无法起床活动。

4.3 非典型猪瘟

仔猪的皮肤通常呈正常颜色,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死亡。这种疾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病理学表现也并不典型。病猪的体温会持续高达40℃,并且会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佳、腹泻和便秘等问题。由于疾病的持续性,病猪的身体会逐渐衰弱,并且会失去足够的营养,导致身体消瘦、贫血,并且死亡率会大幅提高。尽管一些病猪能够抵抗病毒,但由于身体的发育问题,它们最终会成为小型的僵尸。

5 诊断

猪瘟病毒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前者是指使用显微镜或其他光学仪器,观察病毒的形态和大小;后者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和酶反应,检测猪瘟病毒的存在。因为猪瘟是一种高度易感的传染病,它能够迅速在猪群之间传播,因此,把它列入了一类重要的传染病。因此,它对整个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在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方面也变得更加艰巨。

6 防控措施

6.1 科学设计生物安全结构

对于猪场来说,卫生是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为了保障猪场的健康状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每天对所有的设备、地面、墙壁、栏杆、门框、窗户、照明灯具、排水管道等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为了保护猪群,采取了分区管理和单向流动管理措施,并严格禁止将猪瘟病毒带入场内。为了保证猪场的安全和卫生,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区域。还应该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和猪的流动。通过建立一个3km 的缓冲区,能够有效地检测并控制疾病,并有效阻止它们进入猪场。此外,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外部车辆的进入,并且避免出现与猪场相关的售卖活动。这个区域是高风险区,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分析。隔离区位于猪场的内部,具有较高的风险,而生活区则位于猪场的外部,具有较低的风险,但仍然无法检测到猪瘟病毒的阳性。为了确保生物安全,应该按照猪场的特点来划分各种类型的生产区。这些区域通常包括猪圈、工作室等相关的用途。

6.2 管控好各个防线

为了有效地阻止猪瘟病毒对健康猪群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同地区建立严格的防线,并设置多层次的检查机制,以确保所有进入工厂的车辆、人员和物品都得到彻底地清洁和消毒。为了保证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外来车辆、人员和物品的使用。所有进入猪场的车辆都必须在缓冲区内等候,并接受病毒检测,以防止病毒传播到其他地方。所有准备进入的车辆都必须经过第一次清洁和消毒,才能进入洗消区。

在隔离区内严格控制所有进出人员、车辆和物品。所有新进入的动物都将被隔离7 ~14d。所有进入隔离区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彻底地清洁和消毒,并确保他们的衣服没有感染病毒。在物资被送往库房之前,必须经过臭氧熏蒸处理,并在此处停留14d,才能够安全地运往生产区。所有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地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毒通过任何渠道传播。

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充足、干净的饮用水,并提供营养丰富且不会发霉的饲料。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制剂来抵抗病毒,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应当谨慎使用抗生素,以免因滥用或违反规定而导致猪的免疫力受损。此外,为了保证畜舍的卫生,应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垫草的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此外,为了保护动物的健康,应该尽量减少在大型养殖场中使用抗生素,并防止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而造成的免疫力下降。

6.3 加强日常卫生消毒

制定一个严格的消毒计划,定期对其周围的空气、水源、食品、饮水等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在疫情高发的地方,应该增加消毒的频率,同时采取多种消毒剂的交替使用,以确保消毒的有效性。日常管理应该注重改善它们的生活环境,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并且尽量减少它们承受的压力。此外,添加微生物制剂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猪瘟的发生。

定期对所有猪进行疾病检测,包括种猪和后备猪。如果发现隐性感染的母猪,必须立刻将其淘汰。如果发现疑似病例,则需要将样本送往相关部门或实验室进行检测。保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的防控措施的执行,大型养猪场必须在引入新动物之前,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和流行病学研究,并在引入动物之后,将其在2 个月内进行严格隔离,直到它们恢复健康才能再次入场。此外,该场还必须采用分群饲养的管理模式。最后,为了保证猪场的健康,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一个适当的免疫计划。

一般来说,仔猪在20、60 天的时候都要接种1 次,而育肥猪则需要在5 周龄时进行一次,9 周龄时再进行1 次。对于后备母猪,则需要在23 周龄时再次接种。对于已经怀孕的母猪,则需要在4 周之前再次接种,而对于已经怀孕的母猪,则需要再次接种。此外,为了减少猪群的感染风险,还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于那些受到污染的猪场,则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采取超前免疫。

7 结语

总之,猪瘟是一种高度易感的传染病,其影响范围广泛。为了防止猪瘟的发生和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科学设计的生物安全结构、严密地管控各层防线、加强日常卫生消毒等等。因为猪瘟病毒的存在,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供应对,因此,采取有效的疫苗接种技术,将成为预防和控制猪瘟的最佳选择。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必须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阻止疫情的蔓延,以及保护易受影响的动物,以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猪群猪瘟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