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2024-03-20 04:37马怡坤马吉花程科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

马怡坤?马吉花?程科

摘 要|目的:通过对四川阿坝州地区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从而为促进当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AMHSNQ)对调查中学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35%,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题总检出率为21.60%;(2)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均分达到2.38分,女生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均分上略高,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年级中学生在非专业服务、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情绪不稳定和焦虑;(2)中学生普遍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服务方式和途径。女性学生更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3)高二学生对非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高于其他年级,而初一学生对服务态度、方式和内容的需求高于其他年级。初二年级在服务需求的所有方面都低于其他年级。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服务需求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青少年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曲杨、伍晓艳、芳标,2021)。中国儿童报告曾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7.6%~19.0%呈上升趋势。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也指出,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探究的一个问题。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是推动该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陈秋燕,2018),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有学者对2000年至2017年期间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调查与整理,发现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报告的健康危险行为(如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谌晓安,2019)。这一现象可能对该地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起相关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赵玉群等人(2021)对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全国青少年常模,在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等方面男生得分比女生低。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在二十大报告当中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将建设健康中国列入国家战略,促进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而基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本质与功能、地理区域对群体心理影响的特异性、民族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地区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有必要开展符合民族地方特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管健、杭宁,2021)。对于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服务不仅需要学校的专业力量,更需要家庭教育、医疗机构和社会各方教育力量的协同参与(罗鸣春、黄希庭、苏丹,2010),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一种发展性需求,是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希望获得帮助的一种倾向性,也就是个体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手段得到解决(罗鸣春,2010)。所以本研究通过了解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阿坝州地区中学全校在读初中及高一高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于临近高考,高三被试较难获得,所以研究不设计高三学生。共发放512份问卷,回收并取得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87.10%,其中初中生246人,高中生200人。男生213人,女生233人,初一学生74人,初二学生99人,初三学生73人,高一学生97人,高二学生103人,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年级、班级、家庭情况、家庭类型、学习成绩、回家频率、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该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编制,1997年发表在《社会心理科学》,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量表(王极盛、李焰、赫尔实,1997)。该量表包括6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方法,它包括十个评定维度,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5,适用于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3)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AMHSNQ)

该量表由罗春鸣2010年编制,问卷 Cronbachs系数为 0.955,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测量。由此该量表由专业服务、非专业服务、方式途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和民间服务六个因子构成,共43个题目。采用 Likert 4 点量表来测量,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越强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9。(罗春鸣,2010)。

3 研究结果

3.1 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35% 。其中10 个因子的平均分及总量的均值也大于2,平均分排前5位的是学习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在检出率中强迫症状(77.35%)、学习压力(77.13%)、情绪不稳定(76.23%)是排在前三位,如表2所示。

3.2 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体情况

经过数据分析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以中学生所有题项的得分为初始数据,计算出中学生在每个因子及总体需求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均值大小反应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强度,得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如表3所示。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表3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均分达到2.38,总体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反映出该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而6个因子的均值在 2.08~2.64之间,其中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方式途径,再次是非专业服务和服务态度。

3.3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人口学差异

(1)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性别差异

通过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中学生有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均分上女生得分略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高于男性,且男生只有在非专业服务和民间服务两个因子上的均分高于男性,其余因子均分都低于女生。表4显示,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年级差异

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中学生在非专业服务、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高二学生在非专业服务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初一中学生在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上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初二年级在服务态度、方式途径、服务内容上得分是低于其他年级的。

3.4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关分析

如表6所示,各变量的相关结果分析表明,心理服务需求、心理服务态度、机构、人员、内容、途径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与心理服务态度和内容呈现出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不相关或者弱相关。

4 讨论

4.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剧变的同时,学习和社会压力也越來越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中学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检出率为68.35%,根据资料显示,国内青少年抑郁发病率在6.20%~64.8%(邱依雯、娄熠雪、雷怡,2021),该地区中学生的检出率超过一半,其中10个因子中,检出率70%以上的有3个,分别是强迫症状(77.35%)、学习压力(77.13%)、情绪不稳定(76.23%)。

乔伊森(Joinson)与赫伦(Heron)等人在2012年研究发现青春期阶段是个体情绪障碍发生率上升的时期,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危险行为(钟明天、凌宇,2016)。该地区中学生中,学习压力(32.19%)、情绪不稳定(31.84%)和焦虑(29.60%)在中度检出率中分别排在前三位。因此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情绪和焦虑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除此之外,学习压力是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学习压力大会增加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生率(刘肖莉 等,2019)。因此,在此次调查中,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引起的情绪和焦虑问题,所以导致该中学生在情绪和焦虑上检出率高于其他因子。

4.2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均分达到2.38。其中6个因子的均值在2.08~2.64,反映出该群体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其中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方式途径,再次是非专业服务和服务态度。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指,个体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要达到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引起个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要求(罗鸣春,2010),此次调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达50%以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均分2.38,且有61.1%的中学生认为必要或非常必要与心理医生讨论自己或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另一方面反映,该群体是期望达到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体是高的。多恩(Donne)等人在2020年对18名遭受性虐待的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该群体主要通过健康网站寻求心理、行为健康等专业咨询,因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有助于其应对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本次调查也显示52.3%的中学生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其次是私立心理健康服务为机构(46.1%),在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需求上该群体也更偏向于希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或心理危机干预),且未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结合(毛平 等,2022),所以当中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寻求自己的父母、家人(59.4%)帮助,其次是朋友或同学(51.9%)。已有研究发现藏区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了解、关注程度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程科、何雯静,2021),本次调查也显示,该地区中学学生更希望通过健康教育(56.2%)、向同学或同辈朋友咨询(52.1%)、科普宣传(51.3%)的途径去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信息时代,青少年可以有多种途径了解心理及健康资讯,通过互联网和同学朋友是远远不够的,互联联网提供的心理健康资讯繁杂,良莠不齐,仅靠学生自主查询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所获知识不仅碎片化、片面化,甚至还有可能误导该地区的学生(程科、何雯静,2021)。同学或朋友对于心理健康的交流也是片面化的,因此要结合该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学生为出发点,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方式,开展对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展多途径的心理健康问题普及,比如校内张贴海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讲座、选举心理委员、发放心理健康书籍画册、定期心理健康活动等。

4.3 心理健康需求人口学差异

调查发现,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均分上女生得分略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高于男性,且男生只有在非专业服务和民间服务两个因子上的均分高于女生,其余因子均分都低于女生。在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方面,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的社会角色定位、身体发育引起的明显变化以及对性知识等的认知能力不足,使其社会适应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现焦虑倾向(梁修云 等,2011)。而不同年级中学生在非专业服务、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学生在非专业服务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与朋友或父母交流。张琴等发现,中学生不寻求心理咨询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但主要原因还是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是件耻辱的事)和不知道寻求心理咨询的途径(张琴,2008),所以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教师以及专业服务有顾虑。

初一中学生在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上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其父母、教师、同学将是该阶段孩子生活圈的主要人物,梁修云等人指出刚进入青春早期的初一学生,在青春期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发育的,会对心理发展及其他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会导致青少年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仪表,更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同时刚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又是一个新的应激,进而使初中生更多地表现为身体不适、恐怖、冲动等焦虑倾向(梁修云 等,2011),所以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态度、方式途径上相比较其他年级得分更高。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不同年级阶段提供不同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4.4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关系

本研究的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服务需求中心理服务态度、心理服务内容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体上呈正相关。根据两个量表搜集到的数据可以表明,该地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并且中学生普遍希望获得心理健康服务,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服务需求之间的相关情况。

5 结论

首先,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68.35%。学业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分别为77.13%、76.23%和69.51%,其次中学生总体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其中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最高,方式途径次要。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傾向于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在不同年级中,高二学生在非专业服务需求上高于其他年级,初一中学生在服务态度、方式途径和服务内容需求上高于其他年级,初二年级在服务态度、方式途径、服务内容需求上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

参考文献

[1]Donne M D,De La Cruz K,Khan K.Urban commuter campus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sexual violence:Implications for response and prevention[J].J Urban Health,2020,97(1):137-147.

[2]Esmaeilinasab M,Khoshk A,Makhmali A.Emotion regul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gender differences[J].The european proceedings of socia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epsbs,2016:2357-1330.

[3]Fazeli S,Zeidi I M,Lin C Y,et al.Depression,anxiety,and stress medi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nsomnia,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J].Addictive Behaviors Reports,2020,12(2):100307.

[4]Joinson C,Heron J,Araya R,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ubertal develop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girls from a uk cohort[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2,42(12):1-11.

[5]Wang Jin-Liang,Sheng Jia-Rong,Wang Hai-Zhe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Gam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Social Anxiety,and Loneliness[J].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19(7):247.

[6]陈秋燕.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207-209.

[7]谌晓安,朱晓红,陈景,等.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Meta分析——以故意伤害行为为例[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3451-3452.

[8]程科,何雯静.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基于藏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观的质性研究[J].民族学刊,2021(12):60-70,130.

[9]管健,杭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0):220-227.

[10]李雪平,劉月.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7):1020-1024.

[11]梁修云,孔金旺,胡慧文,等.武汉市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1(4):434-436.

[12]刘文敬,尤美娜,张芳,等.上海市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9):945-948.

[13]刘肖莉,刘照佩,房晓萌,等.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12):2822-2824.

[14]罗鸣春,黄希庭,苏丹.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9):1481-1488.

[15]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6]毛平,龙楠楠,谢文照,等.有童年不良经历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定性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8):1163-1170.

[17]钱荣,陈心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与社会情绪综合活力的关系:情绪弹性的中介效应[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1):27-32.

[18]邱依雯,娄熠雪,雷怡.青少年抑郁: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2):288-297.

[19]曲杨,伍晓艳,陶芳标.青少年社会时差与心理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1(8):1265-1269.

[20]王登峰,崔红.中国人性别角色量表的建构及其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9.

[21]王晗宁,王晴.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2(5):403-407.

[22]王极盛,李焰,郝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15 -20.

[23]王牮,李光芸,许树才.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童年心理创伤及母亲妊娠期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3(8):1165-1168,1173.

[24]吴增强.构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协同体系[J].上海教育科研,2023(2):3.

[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6]张琴.重庆市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8.

[27]赵玉群,杨晟,杨佳敏,等.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干预策略研究[J].心理月刊,2021(5):1-2,16.

[28]中国儿童中心,苑立新.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25-52.

[29]钟明天,凌宇.父母婚姻状态与初中生情绪特征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12):35-39.

[30]邹兵,谢杏利,邹娟.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与人格、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31):3562-3564.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aking a Middle School in Ab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a Yikun Ma Jihua Cheng Ke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a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a survey on the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t different level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b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mental health growth of local adolescents and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Metho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SSMHS) and th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 Needs Questionnaire (AMHSNQ).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68.35%,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ab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21.60%. (2)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 need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ched 2.38 points, with girls having slightly higher overall average scor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rvice attitudes and content;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service attitudes, approaches, and service content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Conclusion (1)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inly focus on academic pressure,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anxiety; (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nerally hope to receiv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with the most urgent demand for service content, followed by servic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emale students prefer to receiv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3) The demand for non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mong second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while the demand for service attitude, methods, and content among first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has lower service needs than other grades in all aspects.

Key words: Teenag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