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近年来,永州市零陵区粮食播种面积和年总产量虽相对稳定,但粮食生产的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为此,从4月份开始,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原则,作者带领课题调研组先后赴接履桥街道、邮亭圩镇、菱角塘镇、珠山镇、黄田铺镇、梳子铺乡等地就“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课题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土地流转、高标农田建设、粮食流通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零陵区地处湖南省南部,辖16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962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在17.6℃—18.6℃之间,无霜期长,素有“天然大棚”之称,适宜发展粮食生产,是典型的农业生产集中区,先后获评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
零陵区涉农乡镇(街道)15个,总耕地面积55.3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1.27万亩、旱地面积4.06万亩。2022年,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83.8万亩,总产36.18万吨。与2020年、2021年相比,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09%、2.26%和0.5%、0.9%。从种粮结构上看,水稻种植77.38万亩,占比89.85%;玉米、大豆、红薯、高粱、马铃薯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8.74万亩,占比10.15%;从种粮主体上看,种粮大户种植面积58.35万亩,占比68%;散户种植面积25.3万亩,占比29.5%;村干部代种面积2.15万亩,占比2.5%;从种粮品质上看,零陵区优质稻种植面积74万亩,占零陵区粮食种植面积的86.25%,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35万亩,占零陵区粮食种植面积的40.79%。
二、粮食生产效益分析
调研发现,当前零陵区粮食生产的根本症结在于种植水稻比较效益偏低,与种粮高成本投入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调研掌握的数据分析:在投入方面,种植一亩水稻,大户成本约1190元/亩,其中租赁费(水田)200元/亩、种子农药化肥成本约430元/亩、劳动力成本(含机械)约560元/亩;散户成本更高,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成本(约高100元/亩)、劳动力成本(约高20元/亩),合计高出120元/亩。在产出方面,以亩均收粮900斤、每百斤粮食均价132元计算,每亩可获毛利1188元。投入产出两者相抵,种粮户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农户种粮效益就只体现在政策性补贴上,其中,大户每亩可获补贴约329.3—859.3元、散户补贴约304.3—604.3元。与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比如,农户种植一亩茄子、辣椒、豆角等季节性蔬菜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市场行情好时可达4000元以上。另外,若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即使没有相应技术,只靠体力活,每月工资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
三、影响粮食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种粮成本不断增加
从近三年来看,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波动大,农资价格增长较快。相比于2020年,2023年种子价格上涨6.1%、农膜价格上涨12.2%、国产尿素价格上涨84.2%、氯化钾价格上涨92.3%、12%过磷酸钙价格上涨54.5%、农药市场成本价格上涨50.9%。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涨,目前全市非全日制劳动者最低工資标准从2020年的13.5元/小时提高到2022年的15元/小时,劳动力成本上涨11.1%。总体折算下来,每亩种粮成本比2020年增加了120元,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基本保持2020年的标准不变。在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直接拉低了农民的种粮收益。
(二)农田基础设施落后
零陵区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不高且年久失修,部分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带病运行,已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现代化作业的需求。尽管从2019年开始,零陵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但由于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足额保障到位,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区域不同程度存在“断头路”“断头渠”现象,高标准农田的效益发挥不明显,农民种粮仍然存在灌溉难、运输难等问题。
(三)农业机械化率不高
零陵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80%以上的田地为高岸田和小丘块田,且分布不集中,难以成方连片流转,导致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入作业场地难度大,作业效率低。目前,全区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为81.73%,其中机插机抛率仅为50.8%,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四)种粮风险保障能力较弱
粮食生产对气候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比如,2022年零陵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粮食普遍减产减收,甚至绝收。据不完全统计,零陵区粮食受灾面积9.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达到0.48万亩。2023年更是在7月份就提前进入旱期,大大增加了种粮农户的灌溉成本。然而,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零陵区农业保险定损赔偿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险作用,保险赔付金额覆盖不了农户种粮成本,导致种粮效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五)高档优质稻推广较难
高档优质稻相较于普通优质稻,其市场价格更高,两者相比,每百斤粮食差价最高可达到40元左右,但高档优质稻不耐寒、稻瘟病多发、易倒伏,对气候、土壤、技术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由于零陵区耕地地力普遍下降,渍潜、酸化及瘠薄问题突出,其中高产耕地(1—3级)的面积仅有10724.46公顷,占比28.65%,大部分为中低产耕地,难以适应高档优质稻的推广。
(六)粮食加工能力相对不足
零陵区仅有亮达、泰丰、金湘等3家粮食加工企业,年粮食加工规模约6.5吨左右,占比约18%。同时,零陵区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并叫得响的大米品牌,大米销售没有价格优势,难以提升粮食附加值。比如,每百斤稻谷可加工成大米65斤、谷糠35斤,以每斤大米2.5元、每斤谷糠0.8元计算,可创造价值约190.5元。但是,由于加工能力相对不足,零陵区大部分种植的稻谷均以每百斤130元左右的市场价格销售,导致农民丰收不增收。
四、提升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考虑
(一)落实“藏粮于地”,稳定粮食面积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想要端牢饭碗,就必须保护好耕地。一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厉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守住零陵区55.08万亩耕地和47.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要按照“先农田、后生态、再城镇”的要求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控建设活动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行为,确需占用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要全面核查和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将各类适宜开发的农用地全部纳入土地整治规划范围,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同时,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适度放开指标使用和收益分配空间,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建设。二要大力推进耕地改良。大力推广应用机械深翻深松、粉垄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模式,优化土壤结构,形成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制度,减缓耕地土壤贫瘠和退化的速度。要坚持耕地用养结合,采取定期轮作和休耕措施,加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资源无害化处理与肥料化利用,提升土壤肥力。到2026年,每年推广粮食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5万亩以上,确保绿色防控达到66%以上。三要扎实推进高标农田建设。重点探索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模式,着力破解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直接投资建设。建设主体为农业企业,通过向整村整组的农户统一签订10年以上农田租赁合同,实现大面积田块整合后进行高标准田块整治,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既可自种,也可转租。二是“企业+村集体”合作建设。建设主体为“农业企业+村集体”,由“农业企业+村集体”共同分担建设成本。三是种粮合作社自主建设。建设主体为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成员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让合作社成员成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者、受益者和管护者。到2026年,每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提质改造)3万亩以上,零陵区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二)推进“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能
农业科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助推器”。在保证种粮面积的基础上,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应用将是粮食产能增加的不竭动力。一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零陵区于2013年、2022年两次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区)。在此期间,先后培育了湖南隆平种业、北大荒种业、佳和垦惠种业等杂交水稻种子企业18家,连片打造了4000亩以上的现代种业基地3个,年销售种子量35万吨左右。下一步,要重点围绕良种“保、育、制、推”做文章,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力争新连片打造千亩以上的现代种业基地10个以上,制种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到2026年,零陵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率。统筹推进农田“小改大”项目,打通、平整田埂,根据地形将小而散的田块整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力争在2026年,零陵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要积极向国家建议加快推进小型农机的科研攻关,针对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研发推广适用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提高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种粮成本。三要强化农业技术力量。一方面,要充实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牵头,引进一批专业型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与湖南科技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职业中专等高校签订本土化定向培养协议,每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0人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技人员教育培养,综合制定人才培训和管理计划,采用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训分步实施的培训新模式,针对性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宣传、品牌孵化、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等服务,每年开展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
(三)探索“藏糧于制”,激发粮食生产活力
针对当前制约粮食生产效益的突出问题,强化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完善、制度保障,更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要优化种粮补贴机制。统筹用好上级粮食补贴资金,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方式,逐步缩小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种植大户与散户的补贴差距,加大双季稻种植补贴力度,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双季稻。探索改进种粮补贴模式,将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作为粮食补贴的一种形式,配发给农户,降低农资价格波动对农户种植成本的影响。二要改进农业保险机制。争取将由市级主导的农业保险参保理赔权限下放至区一级,便于区里统筹赔付,有效打破当前农业保险理赔难瓶颈,更好保障农民种粮利益。参照广东省东莞市、河源市的做法,在现有政策保险上推广水稻种植收入保险,弥补产量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损失。探索推广“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鼓励农户通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提前签订收购订单,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农产品生产,解决农业经营者销售难的问题。三要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区里设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和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涉农乡镇、街道设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站,村、社区设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点),构建起全方面、全链条、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区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平台优势,推动农资企业、农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农组织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到2026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四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创新流转形式,在区乡两级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分季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元化土地流转形式,让农户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妥推进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选取2—3个群众意愿高、基层组织强、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的涉农乡镇(街道)开展试点,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同时,建立“以图查地、以图管地”机制,实现承包地经营权信息明晰可查。在打破田垄界限、土地集中连片后,能依据确权数据回溯承包地块空间位置、面积,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五要探索融合发展机制。围绕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推广高档优质稻种植,将“零陵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为地理标志品牌,增强“青禾粒”“粒粒鲜”“金湘牌”“福米来”“柳”等龙头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优质稻米市场知名度。探索全产业链发展,创新推广稻虾、稻鱼、稻鸭、稻蟹、稻鳅等5种生态种养新模式,做到以稻为主、以渔促稻,预计亩均增收2000—5000元。抓好示范带动,以邮亭圩镇、富家桥镇为重点,打造稻渔特色小镇,将水稻种植与渔事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教育、文化旅游等业态充分融合,逐步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切实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作者为永州市零陵区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