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欣 苏州市相城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其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措施,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营、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的评估,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率性。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国家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拥有、控制并管理的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其经营性质特殊、经营规模庞大和经济效益重要性等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治理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内部控制、资产保护、风险管理等问题。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管理模式、决策机制、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与私营企业有较大差异,导致其在治理和管理方面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专业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管理、业务和风险进行评估和监督的一种审计行为[1]。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减少造成损失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起一套合理的内部审计机制,制定适当的审计标准和程序,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审查和评估,帮助企业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实现经营目标。第二,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等。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2]。第三,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和流程的审查,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违规行为和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第四,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提供针对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持续改进和优化运营模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第五,内部审计的存在和开展,体现了企业对自身管理的重视和自律态度。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度,增强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进行审查、评估和监督的过程。一般而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内部审计应根据企业的特点、风险和需求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同时,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控制重点,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在明确审计计划后,应了解被审计部门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和风险点,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此阶段应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审计的程序和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落实相关调研工作和准备工作后,便需根据审计计划和目标,依据内部审计标准和方法,对被审计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检查、文件分析、数据核查、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识别等。此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按照内部审计标准和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证据和数据,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资料。之后,内部审计人员便需以审计工作结果为依据,编写审计报告。而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审计的目的、范围、方法、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报告应准确、清晰、具有参考价值,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上报给企业领导层、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部门。而被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报告的要求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内部审计人员。最后,内部审计部门需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巨大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还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而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从审计机构组织形式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企业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由企业的内部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另一种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计。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特点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3]。从审计任务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发现风险隐患、防范损失,并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同时,审计工作还承担着其他任务,如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审计、合规性审计等。从审计报告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结果、审计意见、问题建议和改进计划等内容。审计结果分为符合预期和不符合预期两种,审计意见分为有保留意见和无保留意见两种,而问题建议和改进计划是审计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改进管理和业务流程。从审计方式和方法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现场审计、抽样审计、比较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式和方法。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现场检查企业的账簿、资料、单据等,抽样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账簿、资料、单据等进行抽样审计,比较审计是指将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风险评估则是指通过评估企业的风险水平,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还有较多的不足。第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有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招聘制度不完善、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复杂的审计工作。第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有的企业还在使用手工记录审计数据,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审计需求。同时,一些企业在审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不够科学、规范,导致审计效果差。第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内控机制,但是部分企业的内控机制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制度,容易出现漏洞,导致审计效果不佳。第四,国有企业还面临着审计资源有限的问题,如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时间紧迫,审核难度大,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体制是保证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运营有效的重要保障。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制定内部审计的规则和标准。该法律和制度框架应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程序和安全制度等,并设置相应的惩罚机制,确保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同时,国有企业应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4]。在内部审计部门中应设立合适的岗位,如内部审计组长、内部审计员等,以便管理和协调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定期进行,以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而具体的内部审计时间间隔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成果之一,应在内部审计结束后及时上报给企业领导层。内部审计报告应清晰明确,具有参考价值,以便企业领导层认真查阅和采纳。另外,企业应借助内部审计报告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风险隐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入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需要适当的提高审计人员准入门槛,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应注重其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如此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二是国有企业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各项培训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性。为确保审计人员能不断进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以此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三是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激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四是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聘请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为内部审计提供支持。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可以提供创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要想提升内部审计监督的效能,国有企业在发展与运营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训,让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会计知识、审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基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国有企业还需加强对审计人员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审计监督部门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所以国有企业应确保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和控制。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审查。规章制度是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规范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流程,并确保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5]。规章制度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控制要求相适应,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影响企业稳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尤其是与被审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了解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提高审计效能和监督能力。国有企业应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全过程,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机制。内部审计监督应重点关注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工具和审计软件,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跟踪整改工作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审计跟踪整改工作,可以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实际价值。基于此,国有企业应建立整改工作的机制和流程,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同时,企业应建立整改工作的记录和跟踪系统,保留整改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以便审计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整改进展情况。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工作后便需要对被审计部门的整改工作进行督促和监督,及时了解整改情况和进展,确保整改工作的及时、全面和有效。在被审计部门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向被审计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帮助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必要条件下,审计部门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被审计部门的整改能力和效果。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审计部门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整改工作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和潜在风险。在评估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整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另外,审计部门应建立经验交流的机制和平台,组织审计人员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总结整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重视审计跟踪整改工作的落实,将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运营质量、降低运营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