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
2023年12月29日晚,湖北宜昌劇院,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
去年以来,演唱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狂飙突进。同时火爆的,自然也有更为小众的音乐会演出。而随之复苏的,还有疫情时代消失已久的某些乱象。
近期,“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来华演出,遭集体退票,在乐迷圈引起了震荡。有参加过“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音乐会的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乐团演出不仅比原先规定时间迟了大半个小时,演出的曲目跟宣传资料严重货不对板,而且演奏水平惨不忍睹,基本上是一群音乐学院学生在浑水摸鱼。与这样的业余演出水准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新年音乐会的票价,动辄过600元,有些还会上千元。
事实上,去年年底的12月22日,该团在石家庄站音乐会上,台下观众高喊“退票”的视频就流传了出来。
最终,这个团体的巡演计划,被经纪人以演奏员“彩排时因患疾严重,身体抱恙”为由腰斩。
毫无疑问,又一个“水团”。
每到重要节日,各种打着“皇家”“宫廷”和“国家”等名头的乐团,扎堆来华举办音乐会,已经是十几二十年来从没停止过的现象。
用中文搜索“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会发现某搜索引擎的百科上有这样一条颇为“高大上”的简介:“罗马教皇唯一指定专业演奏皇家教廷音乐的大型交响乐团,比利时唯一入选欧盟级皇家专用乐团的交响乐团,400年欧洲皇室演奏专享、欧洲殿堂国宝。”
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个“皇室”还有一连串的“皇家”“王国”“教廷”“宫廷”之类彰显高贵的字眼。
先不论比利时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历史根本不够400年,欧盟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欧盟级皇家专用乐团”这样的ISO认证标签。再看一下,“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的原文名字是T Muziek Frascatis。再用这个名字搜索下去的话,会发现这个乐团的官网介绍,跟中文的完全不同:“在2007年,一群音乐家和文化爱好者们建立了T Muziek Frascatis。以此为动机,我们想给年轻而且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们提供更多舞台经验。为此,T Muziek Frascatis推出各类高质量的教育项目。”
说到底,官网中的文字也道出了这个乐团的本质:它只是一个2007年建立的半职业演出教育团体,它跟“皇室”无关,历史也远远没有400多年之久。
如此精心伪装的,还不只所谓的“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还有更多号称来自欧洲的音乐重镇维也纳的团,如“维也纳宫廷乐团”“维也纳皇家交响乐团”“维也纳圆舞曲乐团”等,这些名字听起来给人感觉“霸气”的组织,也纷纷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剧院、音乐厅甚至是一些酒店里上演“新年音乐会”。
因其圈子小众,艺术形式门槛较高,真正大规模质疑的声音,其实较少。
“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海报
除了音乐会市场之外,一堆号称来自俄罗斯的芭蕾舞团—“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团”“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等,在演出行内人士或者资深鉴赏者看来无中生有的团体,也有颇多中文宣传物料,很容易在网上搜出来。那个舞台上大跳“科目三”的“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也被质疑是个“水团”。
与这些团体名字上挂着的“皇家”“国家”“古典”不相称的,往往是其演出水平。在那场在石家庄举行的“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出上,有观众发帖声称乐团演出跟曲目单完全不符,演奏员们要么迟到,要么缺席,离正式音乐会规定开始时间30多分钟后,台上始终只有一名男高音和竖琴乐手进行演奏,可以说连基本的音乐家职业素养都没有。在其他的一些疑似是“水团”的音乐会帖子上,有观众抱怨演奏员连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的基本旋律都演不好。
类似“水团”性质的巡演,在过去20多年一直存在,而且由于信息差异,没有经过查证的消费者很容易就踩雷。但因其圈子小众,艺术形式门槛较高,真正大规模质疑的声音,其实较少。
如今有所不同,那些用上千元的价格买来一张“水团”音乐会门票的观众,发现巨大落差后,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自由发泄愤懑情绪,从而把围绕“水团”的争议带到公众面前。
所谓“水团”,说到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由洋人组成的草台班子。
由于在国外名气不高,甚至不算是专业音乐家或者芭蕾舞演员,这些“水团”的成员们给经纪方提出的演出报酬也就相对低廉。但经过包装后,清一色洋脸孔的“水团”却在国内开起了票价不菲的音乐会。
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官方宣传照
这些“水团”的曲目单上,多是清一色的由约翰·斯特劳斯家族创作的圆舞曲或者快速波尔卡。
赚到丰厚差价的,当然是在国内操作的经纪公司。而那些本来在自己国家生存状态就不妙的音乐人们,自然不会错过一份既可以给自己简历加分又能赚点快钱的“散活儿”。
“水团由于是临时组织,不如正规欧美乐团有工会统筹乐团成员的营收和工作时间,因此乐手演出费相对会低一点。但这些‘新年音乐会,最低票价往往能达到680元,最高甚至接近3000元,如果一座1500人的音乐厅能够坐满,草草计算盈利也是相当可观。”艺术管理行业工作者陆羽这样对《看世界》说。
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乐团,毫无磨合,团员素质良莠不齐,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叫不上,也导致了这些“水团”的演出质量堪忧。陆羽透露,一般职业交响乐团在巡演前,肯定会在自己的国家先排练多日,并且演2-3场再出发。也有曾经临时雇用的乐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在演出前两天才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分谱,排练也是马马虎虎,求个“五音俱全”就能够过关了。
由于仓促的排练,“水团”几乎没法演奏那些能够拿得出手的大部头曲目,宣传资料上一眼看上去多数是一堆没有难度的“大路货”小品。很多时候,为了模仿那个曾经多年备受传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些“水团”的曲目单上,多是清一色的由约翰·斯特劳斯家族创作的圆舞曲或者快速波尔卡。一般职业乐团在跨国乃至跨洲巡演中,极少会用毫无难度的作品,作为拿出国门的曲目。
然而,对于那些只想附庸风雅或者发个朋友圈的观众来说,音乐舞台上坐着一堆戴着巴洛克时期假发、穿着18世纪宫廷戏服的“洋面孔”,比音乐本身更加有号召力。
若干年前,在国内某个加工肉类的电视广告里,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群白人交响乐团乐手,坐在特技合成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音乐,突然一根巨大的香肠在大厅上空出现,接着,观众席上的青年男女们手中,也人手一根香肠。一位疑似指挥家的白人男子,转过头来对着电视机镜头说,这款产品“与众不同”。
2023年1月19日,奧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舞者们在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舞会上表演
不管是否喜欢听古典音乐,维也纳金色大厅被称作“音乐殿堂”,已经是一个大众耳濡目染、被广泛接受的视觉符号。
水团们模仿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则源起于1943年纳粹占领时期。当时的占领当局为了在战争期间让当地军民感受到元旦的节日气氛,从而让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奏各色原本被乐团忽略多年的维也纳舞曲。
二战结束后,由于电视广播的普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过多年沉淀,终于成为了一道节日音乐符号,在元旦举办新年音乐会,也成为了不少国家的著名交响乐团模仿和创新的活动。
自从1987年央视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来,维也纳金色大厅几乎成为了古典音乐给大众传递的一种视觉图腾。而直播中,指挥家一边让乐团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一边让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拍手的画面,也就成为了许多国内观众心目中“新年音乐会”的印象。
用脍炙人口的音乐,迎接新一年,把“新年音乐会”的节日氛围,搬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可以理解,但是这也给演出经纪公司打起了擦边球的机会。这才有了一众顶着“皇室”“皇家”和“宫廷”的“水团”,于节日前后,在各大城市举办“新年音乐会”。
陆羽对《看世界》表示:“由于国外的正规乐团一般不会在新年期间举办巡演,毕竟这种重要的档期要服务当地观众,再加上当年互联网不发达,于是就有人利用信息差,临时组建‘皇家‘施特劳斯家族等虚名乐团来国内巡演。”
实际上,在70年代的日本,类似“水团”到日本忽悠的现象,也曾经肆虐日本音乐圈。多年来只认“洋面孔”的日本乐迷,甚至一度让诸如小泽征尔这样的本土指挥家在自己国家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如今,日本早已过了被“水团”忽悠的阶段。
而如今,在国内一线大城市,经纪公司运作日益规范、乐迷鉴别能力提高,“水团”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那些依然受到“水团”光顾的城市,多数也不是国际一线演出团体首要考虑的目的地。
作为从业人员,陆羽也就寄望于“唯有突破信息茧房,减少误导观众的信息差,才能最大限度地清除‘水团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