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芹 沂水县夏蔚镇卫生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基层医疗卫生院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乡镇卫生院、社会医疗服务中心都属于基层医疗卫生院所涵盖的组织,主要任务就是为常见病等提供疾病的基础管理和服务。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发布,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给予了充足的医疗资金帮助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院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发展,因此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虽然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院得到了政府充分的资金支持,但是如果无法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应用,依然还是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会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成本核算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院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合理核算成本,有利于保障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应用,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推动卫生院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卫生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要将卫生院发展的目标分配到各个科室中,然后根据卫生院制定的成本管理以及会计制度等内容来完善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管理[1]。
为了保证卫生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有序进行,就需要财务室与审计室来负责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以及考核方法并且进行贯彻和落实。
成本核算必须秉承着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医院成本的构成为:工作人员的费用、药品费用、卫生材料费用、办公用品费用、固定折旧费用、后勤费用等。成本核算的流程为:首先将医疗业务支出所耗费的费用进行总结,将其划分成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则直接计入,间接成本则可分配计入,最终都归结成为科室业务成本[2]。然后再对后勤、行政等科室的耗费资金实施分摊形成医疗成本。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通过核算将医院的成本反映出来,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就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采集,数据来源于财务室、药剂科、医保办、设备科等,所有的数据信息均通过审核。
科室开展医疗活动后形成的直接成本可以直接纳入到科室成本中,间接成本则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科室成本中。(1)卫生材料费。针对不同的核算科室明确消耗材料费用,然后直接纳入到成本中,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则可进行分期计入成本,但是要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2)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会计核算的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公摊成本。按照科室收入的比率来确定具体数据[3]。
首先,成本分析的意义就是能够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变动的原因,掌握好成本变动的具体规律才可以提出有效的管理和改善建议,以此来降低卫生院的经营成本,从而保障卫生院经济效益。其次,成本分析采用的方法为趋势分析法,就是对比两期以上的成本数据,确定增减变化的方向和浮动程度,以此来掌握成本数据变化的趋势。
卫生院成本控制必须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按照预先确定好的成本限额、成本计划、成本费用开支标准等对于成本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消耗进行合理管理,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对策为:(1)构建医疗配比系数。卫生材料是最关键的成本变动指标,要控制卫生材料的支出就必须构建符合要求的收入与卫生材料配比系数。(2)办公材料定额管理。办公材料通过定额管理可以实现对总量的控制。比如以2023 年的办公材料为依据对各种办公材料进行分类,有些材料以办公人员数量为基础、有些材料是以服务患者的数量为基础。(3)管理后勤费用。结合收入情况来计算科室成本。(4)药占比管理。根据往年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科室的特点,构建符合科室实际情况的药品比例预算指标[4]。(5)医保费用的控制。根据科室收治的不同类型的患者和患者的诊疗费用来构建人均费用预算指标。(6)医疗收费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价格进行,要加强对医疗收费价格的管理。
在当前的医疗卫生院中还有很多人认为成本会计是会计人员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费用计算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工作量较大,其中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收入分割、费用分摊等,这些工作财务会计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只有各个科室都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工作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各司其职才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成本,如果没有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5]。
许多医疗工作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把收入分成若干部分,并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红利金额,所以,很多人都会将成本计算和分红混为一谈。虽然奖金的分配与成本核算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利益与成本责任挂钩可以帮助各个科室减少成本、管理设备和用房的不合理占用,是保障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但由于薪酬是一种激励机制,在成本会计中既有奖励也有惩罚,所以,成本会计不应只是一项为发放红利而开展的工作。在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要遵循会计原理,奖金分类原则需要医院根据卫生行业分配制度的相关内容和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两者虽然有关系,但是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成本核算与科室、个人的劳动分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工作认为成本核算需要按照一个标准、一种方法进行,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受到我国公有制平均主义的影响,许多卫生院工作人员忽视差异,过分要求统一,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会有差异,具体表现在:(1)同专业的差异。比如小儿内科与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均为内科,但用药、治疗方法、药物用量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是感冒疾病,儿科的用药量就会大大减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儿科大夫的工作有问题,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来分配奖金,儿科大夫可以分配到的金额也会较低,这种分配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6]。(2)资源配置有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科室在人员、财产、物品的分配上会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
乡镇卫生院也属于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较低,因此选择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并非专业的人才,基本都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或招聘了兼职人员,导致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权威、也不够合理,也影响着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基层医疗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出现财务支出增加的情况。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进入到新时期后,基层医疗卫生院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无法掌握最新的成本核算的技术,同时也未能在成本核算中构建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甚至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都无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电算化等技术开展成本核算的工作,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无法实现基层医疗卫生院中资源的优化配置。
成本核算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具有一致性,但由于成本核算是对每月的 25 号至第 2 个月的 26 号之间数据进行计算,会计核算都是按自然月来计算的,这就使得同样的信息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信息,对基层医院的稳定健康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成本核算属于会计核算的其中一种技术,是否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则直接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院的未来发展。
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等文件的相关内容可知,医疗机构是要以住院病人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所以通过计算收入能够精确地反映出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只有将当期的收入和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支出做好记录才能精确地配比余额,以此来对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然而,在我国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中还是以出院患者为单位进行收入确认,这与会计制度不相适应,成本核算收入并没有体现出科室的收入情况,其中掺杂了很多其他支出内容,这对基层医疗卫生院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成本核算管理如果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就需要所有医护人员的参与,管理的质量也受到全体医疗工作人员的影响。由此可知,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在卫生院中营造一个人人参与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氛围。第一,要重视宣传范围,不仅要对医院的领导、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的宣传,还要对各个科室主任、医生、护士等进行宣传,让卫生院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自身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也能认识到自身工作与成本核算的关系。第二,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健康舆论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比如,通过板报、科务会、培训班的方式开展成本核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成本核算认识的深度。
全成本核算管理所涉及的科室、人员范围较广,为了保证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可以走规范化、合理化的发展道路,那么构建管理体系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包括:(1)对实物的供应进行规范。比如对医疗物品、药品、仪器等物品的出库、供应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数量等进行严格的管理。(2)成本管理落实准则。在成本单位的划分、成本范围的确定、成本的核算等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对策。(3)考核制度,比如成本考核方法、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医院奖惩机制等都要给予不断的完善[7]。
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与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密切的关系,医院的业务环境较为复杂、工作内容较多、分工较细,因此数据量也比较大,那么就要采取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利于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卫生院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保证以下两点原则:(1)保证自上而下的延伸。该系统应覆盖各科室的处置点、管理库、收费点等与费用有关的资料,以确保资料的自动化采集与分析。(2)保证由内到外的延伸。不同成本单元的操作权限是不同的,因此各部门工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数据处理。而卫生院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各种资料均有查询、处理的权限。
卫生材料费用、业务费用等都是成本的主要构成,只有对这些费用采取严格的管理才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所以,要制定卫生材料费用、业务费用支出预算限额,对预算的执行能力进行定期的审核,并对造成费用支出的原因进行分析。营业费用主要包括水电、煤气等,所以要在各部门设置计量表,按成本计费,对燃料费实行定额管理,节约较高的科室则给予一定的奖励[8]。只有采取严格的预算管理,才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费用和业务费用的支出,这是降低卫生院成本的最佳手段。
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需要及时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才能真正起到对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的控制作用。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购置、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要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对设备的维护进行专门的培训,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一些超过年限、维修频率越来越高的设备则要按照流程报废,以此来达到控制折旧费用增长过快的情况。
基层卫生院中,成本核算是保证医疗卫生院服务以及管理质量提高的重点措施,传统的财务管理会阻碍成本核算的开展,也无法为管理者确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基层卫生院要对成本核算有正确的认识,结合情况进行成本核算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完善,通过灵活应用成本核算的结果来为卫生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新时期下,也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保障卫生院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应用,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