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洁 烟台市芝罘区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对公共事务行使监督管理的工作,也为公共事务提供服务,因此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事业单位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序开展。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是密不可分的,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对策的时候必须站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发挥出来。
事业单位作为行业中的特殊单位,对社会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效果,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具有执行、监督、落实的作用;其次,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风险问题的管理、预防和处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风险因素;最后,通过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也能促进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落实。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开展,需要秉承着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和目标实现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决策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秉承着全面性的原则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第二,重要性原则。对于事业单位中的高风险和重要性的业务给予高度关注,如果组织方式和地区有所差异,内部控制就很难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因此只有做好对高风险和重点业务的监督才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1]。第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的应用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内部平衡,各个部门相互牵制则可避免发生矛盾,也能避免由于监督不善造成某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职责的内部平衡是内部控制的主要优势。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的应用也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第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应用,最终的目的就是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控制成本的支出,因此需要协调好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非常密切,内部控制的应用能够为预算管理工作铺设一条平坦的发展道路,并且解决道路中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内部控制就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实施管理的工作,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能够确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合理的处理对策,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为单位内部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也推动着事业单位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是不谋而合的,内部控制就是利用事业单位的各项资源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当然,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在操作手段上会有差异,但是其目标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需要站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目前,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也在单位内部得到积极的落实,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给予预算管理较高的关注。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目标设计、预算方案制定、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等结合起来,保证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预算绩效管理秉承着全面性原则也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可行性。内部控制秉承着全面性的原则从而贯穿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事情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秉承着全面性的原则,让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在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运营特点决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必须由所有人员参与。比如,在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查,这样才可以保证制定的目标符合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后续制定的预算管理方案也能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这就离不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预算考核上,也需要全员参与,发挥监督职责,从而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也让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内部控制也是一样,必须得到事业单位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举措得到全面的落实,保证内部控制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着规范性不强、条款不够完善、可行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这将使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成为流于形式,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尽管一些条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但因适用范围不够,条款的可操作性较差,难以发挥其制约和监督作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步,但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思维落后,因此也就无法做好风险预防的工作。缺乏风险控制和预防意识就会给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带来不小的困难,而且预算绩效管理也无法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长此以往就会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3]。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评估指标和评估过程不够全面,由于过于强调评价的结果,因而难以有效地执行预算管理。由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既定性”特征,人们往往忽视了其评价结果,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预算工作。事业单位的评价通常是在项目结束后才进行的,所以,工程预算和绩效管理的关系并不密切,尤其是当项目实施时,如果发生额外的资金,则给预算绩效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导致最终预算结果不够准确[4]。
我国步入信息化社会后,各个行业都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开展工作。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开展中也积极地采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但预算绩效管理上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差,依然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理念,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从内部控制角度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自身在面对风险问题中应对的积极性,还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提前的预判,从而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差,无法保证工作质量,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外部风险管理工作无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可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进步,就要重视提高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事业单位要积极转变工作人员传统的思维和认识,为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管理思维的培养并且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不仅有利于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思维,还能保证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可靠。对于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思维,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还能保证事业单位可以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培训的内容包括:(1)在事业单位的行政教育过程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所有员工都有机会进行学习,并且也能对两者的概念、关系、作用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应用在具体操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3)组织员工积极探讨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探讨氛围,促进两者更好地融合并且在事业单位中得到落实。
事业单位在运营中评估风险项目的时候,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度来保障事业单位的运营不会受到影响,就必须结合风险管理来进行评估工作。第一,事业单位要重视培训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对每一阶段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则可启动预先准备好的方案,保证问题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第二,事业单位要构建风险评估小组,招聘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保证项目风险评估的准确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营项目都可以顺利进行。第三,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分析事业单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中的资金提供保障,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5]。
预算管理中要想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就要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根据相应的风险类型制定对应的处理对策。第一,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构建预算追踪机制,让财务部门可以充分掌握事业单位的预算落实情况,对提高预算管理有重要意义。财务人员也要做好相关事宜的记录和分析,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度。第二,构建完善的单位通报机制,保证各个项目的绩效运营和预算落实情况可以更快地公布。第三,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分析机制,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快速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来发展,管理效率、管理质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相关的原则,建立一个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第一,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第二,重视在单位内部宣传信息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事业单位及各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宣传,与此同时也要积极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平稳、有效地展开[6]。第三,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工作人员开展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培训,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开展奠定基础。
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很多专业的内容,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就要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制度,并且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都可以得到积极的落实,让事业单位内部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预算绩效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预算计划的制定、完善管理流程,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1)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2)通过奖惩机制来调动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制度,持续引入专业人士,让他们参与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之中[7]。
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第一,可以采取请专家来单位讲课或聘请专业教师的方法,对职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例的讲解,使职工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而增强职工的实操能力。第二,事业单位还应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不可急于求成,需要稳扎稳打的进行理论知识、管理技巧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都有非常好的不良行为预警的作用,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发挥作用,那么必须从内部控制开始入手,促进两者融合、协调发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